李航宇
摘要:在初中各學科教學中,如何更好地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在打造趣味課堂的同時優(yōu)化教學效果是一線教師普遍關注的問題。當前引進的諸多教學方法中,生活化教學方法以利用生活素材、貼近生活教學的模式受到了各科教師的認同與廣泛應用,眾多研究結果也表明,生活化教學理念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探究欲望,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知識運用能力得到鍛煉,在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方面效果顯著。因此,筆者大膽嘗試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引入生活化教學理念,進一步實踐探究了生活化教學的針對性應用策略,具體介紹如下。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重新審視自身教學方法,根據(jù)全新教育理念要求設置教學目標,初中物理也不例外。不難發(fā)現(xiàn),當前的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可以說是各科教學中的通病,即應試思想根深蒂固,使得教學方法單一僵化,且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認為引進全新的教學手段會耗費更多的教學實踐,拖慢教學進度。此外,部分教師在課堂中占據(jù)了絕對的主導權,缺乏了解學生內(nèi)心想法與實際生活的意識,學生迫于教師的權威,在課堂互動中常常保持沉默。在此背景下進行生活化教學方法探討,是為增加初中物理課堂與生活化理念的契合度,為教師盡快改變教學現(xiàn)狀提供有效參考。
一、初中物理課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學方法的應用優(yōu)勢
首先,物理知識的生活化可以有效地改變學生對物理知識深奧難懂的固有印象,縮短學生與物理學習的距離,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其次,物理學習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有助于更加關注生活本身,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并運用所學知識正確解釋,養(yǎng)成熱愛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最后,物理知識源于生活且服務于生活,生活化教學能確保學生朝著正確的物理學習軌道前進,改變傳統(tǒng)教育理念造成的“教材是知識的唯一來源”思想,使學生具備生活化的物理素養(yǎng)。
二、生活化視角下初中物理教學開展的具體策略
1. 了解學生實際生活與性格偏好
生活化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實施基礎的,這就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與性格偏好,以此為依據(jù)設計教學方案。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前,首先要以平等親和的態(tài)度與學生溝通,贏得學生的信任與喜愛,這不僅有利于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及時調(diào)整教學方向,也有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將對教師的喜愛延伸至學科學習中去。筆者就選擇采用建立班級群的形式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將交流延伸至課下,在班級群中,筆者常與學生分享物理小知識或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同時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久而久之,筆者有效構建了與學生平等對話交流的關系,培養(yǎng)了學生在課堂中大膽發(fā)言的良好習慣,所開展的一些教學活動也得到了學生們的積極配合。
2. 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
初中物理概念知識大多是對生活現(xiàn)象思考總結而來的,以生活化的方式切入,能讓學生認識到物理學習的真正用意。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善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使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巧妙結合,而不是采用死記硬背重點難點、課后做題鞏固知識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以筆者的實際教學為例,在“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快速進入課堂學習狀態(tài),筆者采用了設置生活情境的方法——“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里,我們能聽到汽車的汽笛聲,孩子們的笑聲,美妙的音樂等等,沒有聲音,沒有聲音,人們的生活將產(chǎn)生混亂且失去許多樂趣?!庇纱税褜W生帶入聲音是如何產(chǎn)生和傳播的實驗探索活動中。
3. 借助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講解物理知識
新課改教育理念指導下,初中物理教師要盡快改進傳統(tǒng)教學方法,可從教材中生活化的教學內(nèi)容出發(fā),放大其生活化特征,讓學生從該角度切入學習,體會到物理知識的樂趣所在,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物理知識體系及實踐探究能力。興趣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教師要善于將物理知識轉(zhuǎn)化為學生身邊的事物,而非課本上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筆者在講授《生活中的透鏡》一課時,準備了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等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作為演示器材,并鼓勵學生自發(fā)上臺操作以上工具,通過近距離地感受其工作過程了解其成像特點。筆者觀察到,學生們都非常踴躍地參與到動手操作中,有效完成了課本知識的吸收掌握。
4. 以生活化的課后作業(yè)鞏固知識
為進一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教師可設置生活化的物理課后習題,充分激發(fā)學生完成作業(yè)的積極性,避免部分學生覺得作業(yè)枯燥無聊而敷衍了事的現(xiàn)象發(fā)生,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鍛煉。例如,教師可組織學生對具有一些生活性的物理現(xiàn)象進行討論,學生們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題設計物理實驗流程,填寫實驗報告。教師從旁輔助,糾正學生實驗報告中不正確的步驟,補充相關注意事項,最后由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既鍛煉了思維能力,也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筆者在講完《升華與凝華》一課的知識點后,為學生們布置了相關課后作業(yè):夏日炎炎,小李從冰箱中拿出一根冰棒,此時包裝紙上附有大量的小冰晶,打開包裝后,冰棒還冒著絲絲白氣,一會冰棒又化成了冰水。請同學們根據(jù)該情景設計物態(tài)變化相關問題并嘗試作答。
綜上所述,從應試教育到素質(zhì)教育,對教師的教學評價標準也從學生成績高低到學生知識與能力的提升情況。高中物理教師應正視應試思維帶來的“遺留問題”,增加生活化理念與初中物理教學的粘合度,改善教學方法單一、脫離實際的現(xiàn)狀。通過了解學生實際生活與性格偏好、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借助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講解物理知識、以生活化的課后作業(yè)鞏固知識等方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生活化教學的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王復凱.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初中物理教學策略探究[J].家長,2020(35):104-105.
[2]岳俊杰.深度學習背景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設計策略[J].學苑教育,2020(3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