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福
摘要:語文來源生活,生活再現(xiàn)語文,而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很少站在學生生活的高度來審視教學活動,致使教學脫離生活,學生學習脫離生活,學到的知識無法很好地服務于生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應使語文教學返樸歸真.應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真正受到啟迪;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潛在的意義;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同時生活又是學生學習的源泉.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教學中,通過看、聽、讀、說、寫、演等,引導學生走向生活。
關鍵詞:孕育回歸聯(lián)系
一、生活中孕育教學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育必須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須通過生活才有效?!币虼?,我們應當具備一雙慧眼,尋找“搭石”,為學生架起生活與語文學習的橋梁,在生活中學習,學習中生活。
《學會生存》一書中也指出:“小學教育的共同趨勢是必須把理論、技巧和實踐結合起來,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起來,學校不能和生活脫節(jié),兒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為兩個互不接觸的世界--在一個世界里、兒童像一個脫離現(xiàn)實的傀儡一樣.從事學習:而在另一個世界里,他通過某種違背教育的活動來獲得自我滿足?!彼?,考試不是最終目的,分數(shù)不是學習目標,真正能將所學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于生活,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而實踐是達到這一目標的基本途徑,我們應以課外實踐為憑借,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新課標》指出:“溝通課堂內(nèi)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家庭、學校、社會都是語文學習廣闊的天地。
幼兒如何學會開口說話,是靠每天聽大人們談天說地,各種電視節(jié)目等輸入大量的高頻詞,一次、兩次,無數(shù)次的重復,孩子聽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脫口而出。明代著名心理學家王陽明,很晚才會開口說話,但因他的祖父和父親每天在家吟誦古詩詞,誦讀四書五經(jīng),六七歲時他一開口說話,就能背誦四書五經(jīng)。
同事家的二寶,兩歲左右就背誦好幾首古詩,能從一數(shù)到四十,能識0—9的數(shù)字,只因常和姥姥乘坐電梯,公交車等學會的。
同學為了培養(yǎng)孩子表達能力,每周在家組織一次即興演講比賽,家中的成員都得參加,有時就時政選出兩三個關鍵詞即興演講,有時就各種人物、動物、植物等選幾個關鍵詞即興編造故事。這樣的教學在我們學校也一直進行著。每節(jié)課前拿三分鐘時間讓孩子講書中的故事,生活中的故事,或是推薦書目,老師把孩子說的內(nèi)容錄音,然后讓孩子把自己說的內(nèi)容寫下來。這樣的教學方式,既培養(yǎng)了孩子的聽說讀寫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孩子的自信心、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既將學習與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孩子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又消除了孩子的學習恐懼癥。
二、語文教學應回歸生活
1.利用網(wǎng)絡,豐富課堂
課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學生的時空距離有差距.所以學生認識得不全面.甚至出現(xiàn)一定的偏差。有的課文內(nèi)容是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但往往又是他們熟視無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學時應指導學生再留心去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擴大視野,理解課文,強化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觀察和理解能力。
對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加深對課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學《一夜的工作時》時,可以組織學生去閱讀一些有關周恩來總理的書籍,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這樣就能使深刻理解周總理的高尚品質(zhì),而且也充實了學生的生活,學生也興趣盎然。
2. 講析課文,聯(lián)系生活
現(xiàn)行的語文教育早已形成嚴密的體系,課程有其統(tǒng)一的要求,而且教材也有統(tǒng)一的使用規(guī)定,對于眾多的語文范本,語文教師必須完成一定的范本教學,學生也必須詳細地學習足夠的范本,才能完成基本語文知識和素養(yǎng)的積累和培養(yǎng)。因此對課文的講析,成為每一個語文教師不可回避的任務。
但對于古今中外的各式范文,有人說這怎么跟生活尤其跟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呢?這一點對于心有生活的教師,也許并不是很難的事,只須細心體會,總能從生活中尋出與范文聯(lián)系契機。講《赤壁賦》,可以從徐州的放鶴亭、蘇公塔、蘇堤等引出蘇軾及其人生懷抱;講《鴻門宴》,可以從豐生沛養(yǎng)的劉邦引出楚漢相爭的歷史風云;講《世間最美的墳墓》,甚至也可以從墳墓與人生的探討中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等等。
3. 盡情表演,再現(xiàn)生活
每一篇課文都是以語言文字載體記錄著一定的生活信息,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學習,“充分提供情節(jié)背景下的學習是最有效的”。有的課文內(nèi)容距離學生的生活較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學時應借助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再現(xiàn)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激起學習興趣,引起高度注意,較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如把課文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則可以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例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可以組織學生分角色扮演小女孩點燃火柴看到的美好環(huán)境,通過生動鮮明的表演,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小女孩痛苦生活的理解,還對當時的社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而且學生的學習興趣盎然,想象力、創(chuàng)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妨嘗試“語文的生活化”與“生活化的語文”相結合,使語文學習變得更加靈活更加貼近現(xiàn)實。我們要不斷鼓勵學生用生活的標準去判斷生活的底蘊、去詮釋生活的經(jīng)驗、去解讀語文材料,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實現(xiàn)與文本的對話,并真正受到啟迪。語文教學只有扎根于生活這一片沃土,才能發(fā)芽,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