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燕
美術活動會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引發(fā)幼兒對生活的觀察、想象與思考,具有較高的價值。我通過觀察大班的美術活動發(fā)現(xiàn),由于教師忽視幼兒的內在體驗、不知如何將幼兒天馬行空的想法分解成他們熟悉的具體形象等,美術活動價值弱化的情況比較常見?!罢f畫”教學是破解該問題的有力方式。教師通過語言,啟迪幼兒的思維,加深幼兒對繪畫的理解,有利于促進幼兒積極參與美術活動,并勇于創(chuàng)想、個性表達。
如何開展“說畫”教學?基于大班美術活動的大量實踐,我探索出以下策略。
創(chuàng)設“話”中有“畫”的環(huán)境。興趣,是讓活動有成效的先決條件。臨近六月,幼兒的情緒變得復雜起來。有的幼兒對小學生活充滿向往,有的幼兒留戀幼兒園的美好。于是,我創(chuàng)設了“親愛的,我想對你說”活動,鼓勵幼兒以繪畫等方式抒發(fā)對同伴不舍的情感,表達對未來的期許?;顒右l(fā)了幼兒的討論,有助于幼兒獲取新的經(jīng)驗,產(chǎn)生新的想法。
支持幼兒自“說”自“畫”。一是教師要注重觀察記錄,讓“說”與“畫”同行。自由活動中,田田和涵涵背對著太陽玩起了影子游戲,田田說:“看,我變成了蜘蛛?!焙瓕㈦p手舉高:“田田,我變成一棵大樹,小蜘蛛快爬上來吧!”隨后,影子游戲吸引了很多幼兒,兔子、綿羊、鴿子……地上的影子造型越來越豐富。我及時將幼兒的影子造型拍攝下來,并鼓勵幼兒用畫筆記錄自己和同伴富有創(chuàng)意的表現(xiàn),供其他幼兒欣賞和模仿。該活動增強了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推動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
二是借助繪本,讓幼兒能“話”會“畫”。繪本夸張的線條、奇怪的符號、多元的創(chuàng)作風格為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間。繪本《一園青菜成了精》因其夸張的造型和擬人化的蔬菜形象,深受幼兒喜愛,我便引導幼兒用畫筆創(chuàng)編蔬菜故事。幼兒筆下的蔬菜千姿百態(tài),充滿了童趣。該活動為幼兒提升藝術審美、表達和創(chuàng)意提供了支架。
精心預設,樂“說”愛“畫”。一是巧用材料,設計“說畫”游戲。操作性、可玩性較強的材料,會增加幼兒的游戲興趣。自主閱讀時,軒軒一手拿著繪本《和甘伯伯去游河》,一手指著墻面上米羅的《星座》系列作品說:“這像不像《和甘伯伯去游河》里的那頭牛呀?” 軒軒的話引發(fā)了大家的熱議,緊接著幼兒又在米羅的作品中找到了甘伯伯、兔子、貓的形象。尋找游戲持續(xù)幾天后,我提議:“不如我們試著用米羅符號表現(xiàn)《和甘伯伯去游河》中的其他角色?”幼兒用線條、點、小面積的色塊創(chuàng)作了米羅男孩等,進一步提高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二是你“說”我“說”,賦予作品生命力。幼兒之間的觀察與評價,能夠拓展幼兒的思維,有效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海洋世界”的交流分享環(huán)節(jié),丫丫的繪畫作品只有一些海浪、海草,因畫面簡單,她在介紹的時候有些扭捏。我說:“這么可愛的海浪、海草,一定發(fā)生了有趣的事情,你能告訴大家嗎?”丫丫連連點頭,積極補充畫面故事并錄音,還將錄音二維碼貼在了畫面一角。在作品展示環(huán)節(jié),很多幼兒都聽了丫丫的故事,同時發(fā)起了故事續(xù)編,丫丫也在故事的不斷發(fā)展中豐富了原來的畫面。十幾天后,丫丫的作品變成了一個長長的故事,畫面里擠滿了各種有趣的場景。丫丫的作品也因此聚集了超高的人氣,幼兒聽聽說說、添添畫畫,充滿了樂趣。
除以上三種策略外,教師還可以攜手家長延續(xù)“說畫”活動,使幼兒在親子互動中提升藝術素養(yǎng)?!罢f畫”策略,有助于幼兒抒發(fā)內心情感,釋放天性,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上海市嘉定區(qū)雙丁路幼兒園)
責任編輯:陳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