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錦
摘要: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對美育教育的要求在學校藝術教育,特別是基層藝術教育提出了新的觀點。一方面完善中小學基層音樂課程等硬件教學設施,另一方面提出美育評價、美育問責等相關措施。中小學作為基礎教育的出發(fā)點,傳統的音樂課堂的教學方式方法以不在能滿足當今的現實要求與音樂美育的實際運用。秉著育人為本,遵從國家提出的“世界觀與美育培養(yǎng)”相結合的藝術美育規(guī)律,以筆者自身對中小學音樂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為此進行論述對音樂課堂教學實踐的新要求與新思路。
關鍵詞:美育教育;中小學音樂;藝術實踐;新思路
一、完善中小學音樂課堂的課程保證
國家從基礎教育到老年教育都在始終強調美育的作用,現實中實施起來就有諸多詬病?!暗轮求w美勞”等素質教育中美育的環(huán)節(jié)是最為薄弱的,而加強美育教育的培養(yǎng),藝術課堂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之中是尤為重要的。如今,中小學音樂課程的缺失已經成了普遍現象,更有從小學到大學美育接觸過藝術課程與美育教育的不良現象。為此,完善相關音樂課程管理保證體系也成重中之重?!懊烙M中考”、“藝體納入綜合考核”等形式也成為了中小學基礎教育的熱門話題,音樂美育課程的系統構建與相關培養(yǎng)方案的制定也成為學校教學評價的標準之一。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看,我國經濟日益蓬勃發(fā)展,提高人民精神文明建設有著重要的地位,在文化多元化的當今,更要明確基礎音樂教育與美育教育的目的,應大力提高基礎教育中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fā)藝術學習的興趣。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為此應采取“三加一”的藝術課程管理體系,“三”即:探索學校課程監(jiān)督系統的實施、教師自身課時量的保證、學生對音樂課程的質量評定?!耙弧奔词牵簩W生家長對中小學學生音樂美育方面、審美能力、音樂基礎理論知識等日常評價并給予學校相應反饋。這一環(huán)節(jié)是不單單向以往的音樂美育教育只停留在對學生評價的層面,更應該上升到對課程老師、學校、教育監(jiān)管部門的評價上,以群眾監(jiān)督和社會監(jiān)督為基礎,推動學校音樂等相關課程的課時與教學質量的保證。這樣的系統構建可以從制度層面上出發(f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重文化課、缺藝術課”的弊端,也在某些方面使得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契合。
二、探索中小學思想政治課與音樂課程相聯系
音樂美育不是海市蜃樓,更不是空中樓閣。其教學與培養(yǎng)方法尤為重要,教學手段新穎、滲透能力強也是前提要求,不能脫離音樂教學的初衷與大綱內容,更不能違背大時代的背景,應與社會發(fā)展相聯系,美育的展現和表達應以實踐為前提,相反,音樂課堂藝術實踐對美育的踐行與培養(yǎng)有反作用。為此,以“音樂美育融入課外活動”、“音樂美育融入家庭生活”等為課題進行在中小學進行調研,通過調研發(fā)現,在我國諸多中小學學校有開展合唱實踐班、現代音樂賞析班等,都取得了可觀的成果。但也出現大量保持傳統音樂課堂的教學模式,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案“假大空”,沒有切實的考慮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自身狀況。使之音樂課變成了“音樂賞析課”;“音樂理論課”等,其多種教學實踐有利有弊,大多數多為單一化的教學形式,對美育的培育沒有一定的針對性。思想政治作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社會精神,是武裝頭腦的重要利器,在建黨一百周年這一契機,選擇將思政課與音樂課堂這一形式相聯系,探索新的授課方式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將以紅色經典音樂、紅軍黨史等為依托,參照優(yōu)秀的紅色經典交響音樂、合唱音樂等為脈絡,在學習樂理等理論知識的同時,切實感受紅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民族謀復興、為人民謀幸福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精神。增強其愛國主義精神與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思想上培養(yǎng)其學生在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思維能力,培育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與此同時,音樂對精神思想性的培養(yǎng)有培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引領性,而中小學的思政課多以書本形式教學,對學生學習能力與學習目的的積極性較為排斥,長此以往不利于思政課的進行。而通過這一形式,變相的推動了學校思政課程的開展,使學生從排斥到接納,從接納到切實感受,真正做到以黨史和革命思想來武裝頭腦。
三、中小學音樂課堂器樂教學的必要性
器樂教學是對中小學生培養(yǎng)舞臺表現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器樂教學中根據相關的現實的實際情況。也將采用“針對性教學”與“排練式教學”兩種不同的模式進行,其中“排練式教學”泛指在有條件的學校開展學生管樂團、木管樂團、交響樂團等音樂組織。在音樂的課堂教學與課外組織樂團排練應兩者相配合,相輔相成。課堂通常以音樂欣賞、音樂理論學習,培養(yǎng)感性認識。課外的樂團日常排練應秉持著鍛煉音準、其他聲部、樂器、指揮之間的協奏合作能力。與此同時,應保證在音樂課堂的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盡量在樂團排練中培養(yǎng)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這無論在職業(yè)的交響樂團或者音樂學院的考試中是十分重要的。在各大中小學校對器樂演奏或者視奏能力較好的學生,進行輔助教學,開展“提琴班、木管班、銅管班、鍵盤樂班”等來適應學校在日常音樂會排練或舞臺藝術實踐等諸多場合。通過這一形式,既能保證學生日常樂器的練習,開拓其眼界,在作品中找到趣味,使之在音樂作品自身上尋找規(guī)律,對排練作品中的調式調性、音樂術語、讀譜法等有一定的實踐意義。而“針對性教學”通常以學生有明確的藝考目標或者明確音樂職業(yè)化的職業(yè)規(guī)劃。以藝術考試為先導作用,美育教育為輔助作用。但器樂教學應保證在提高技巧性前提,提高其情感性、藝術性。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作品的選擇、作品的把握、教學計劃、教學進度等進行“一對一”形式的安排。做到每個學生都因材施教,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充分發(fā)揮“德育、美育”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為其擺脫音樂學習中的倦怠心理,鼓勵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其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在專業(yè)技巧上做到細水長流,幫助學生打好器樂學習中的演奏基礎。培養(yǎng)其對作品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宏觀的視角去看待音樂作品的背景、發(fā)展,和各時期的代表性的演奏家。每節(jié)回課時,除了對專業(yè)曲目進行演奏,在理論方面更要以書面總結的形式對上一節(jié)的課程內容做出簡要的概括和回顧。鍛煉其在日常學習獨立思考能力和總結能力,為以后音樂職業(yè)化的道路上做足準備。
參考文獻
[1]南藝萌,欒博強.美育改革背景下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探析[J].時代報告(奔流),2021(03):124-125.
[2]李雙.中小學音樂教師培訓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遼寧教育,2020(21):54-56.
[3]白雪.中小學音樂社團育人功能研究[J].戲劇之家,2020(24):97-98.
(西北民族大學 甘肅 蘭州 7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