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 宏
(朝陽縣中心醫(yī)院,遼寧 朝陽 122000)
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指孕婦在妊娠期間出現(xiàn)糖尿病,F(xiàn)PG≥5.1 mmol/L,且其之前無糖尿病史,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結構的不斷變化,其發(fā)病率也在逐年上升[1]。妊娠期糖尿病如未能得到有效治療及控制會導致畸形、早產(chǎn)、胎膜早破、巨大兒、流產(chǎn)等情況的發(fā)生,嚴重威脅著孕婦及胎兒的生命健康。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于妊娠期護理要求也越來越高,選擇相適合的時期開展護理干預對于護理質量的提升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3]。在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入院建檔檢查并生產(chǎn)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中隨機抽取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孕婦不同時期護理干預對其妊娠結局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在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入院建檔檢查并生產(chǎn)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中隨機抽取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早期實施護理干預的40例為研究組,均在懷孕28周開展護理干預,年齡22~39歲,平均年齡(20.30±1.20)歲;初產(chǎn)婦26例,經(jīng)產(chǎn)婦14例;晚期實施護理干預的40例為對照組,均在懷孕36周開展護理干預,年齡21~38歲,平均年齡(20.50±1.30)歲;初產(chǎn)婦27例,經(jīng)產(chǎn)婦13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符合對比要求,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患者均無不良生育史;患者均無吸煙史及酗酒史;患者精神狀態(tài)均較為良好,且無家族精神病史;患者均無其他系統(tǒng)功能異常情況;患者妊娠期FPG檢查結果中有兩次或者以上高于5.1 mmol/L;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目的、對象以及注意事項等均完全知曉,且自愿參加。排除標準:患者存在精神異常情況或者意識模糊,無法正常配合研究;患者存在不良生育史;患者存在糖尿病病史;患者或家屬拒絕配合參與。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36周起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研究組患者在28周起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干預方式如下。
第一,健康指導:根據(jù)患者基本情況制訂相應的護理干預計劃,通過視頻、宣傳冊等方式為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并為患者制訂血糖控制計劃,確?;颊呒凹覍倌軌蛉媪私庹莆昭强刂圃谌焉锾悄虿』颊咧委熤械闹匾?,以及主要調整措施,在提升患者及家屬對血糖控制重視的基礎上避免患者出現(xiàn)焦慮以及恐懼等不良情緒,影響其健康教育效果,嚴格按照要求如原進行檢查。
第二,心理護理:妊娠糖尿病患者得知自身患病之后均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情緒,會擔心無法保證自身及胎兒的健康,或擔心無法順利度過妊娠期,此類不良情緒的反復發(fā)展會進一步影響患者的血糖穩(wěn)定。護理人員需要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鼓勵患者表述出自身的顧慮,全面了解掌握患者的情緒變化以及重點焦慮因素,根據(jù)患者的基本情況對其進行指導,與患者溝通過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態(tài)度,同時可組織患者進行溝通交流,鼓勵情緒狀態(tài)較好的患者與其他患者進行溝通交流,通過環(huán)境的影響幫助患者保持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另外,護理人員需要與患者家屬加強溝通,引導患者家屬投入到對患者的護理中,在日常生活中對患者進行鼓勵和指導,增強患者的家庭支撐,確保其身心健康,使其以積極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
第三,飲食護理:飲食干預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護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患者保持良好的飲食觀念以及飲食習慣是非常重要的,護理人員需要詳細向患者介紹合理飲食對疾病治療的重要性,明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與非糖尿病患者飲食方面的差別,孕期胎兒正常生長發(fā)育過程中需要保持足夠的營養(yǎng)支撐,但是如攝入熱量過高則會影響患者的血糖穩(wěn)定,患者需要保持合理的飲食習慣,在確保營養(yǎng)正常供應的基礎上做好血糖控制,日常飲食中需要少食多餐,可適當增加粗糧的食用量,增加維生素、纖維素以及微量元素的攝入量,日常飲食中以豆類、蔬菜、低糖水果以及粗谷類食物為主,切不可食用糖脂類食物,土豆、洋蔥、豌豆、芋頭等食物的食用量也需要適當減少,并降低食物中的鹽分量。
第四,日常生活干預:妊娠糖尿病患者抵抗力有所下降,很容易出現(xiàn)皮膚細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以及霉菌感染等情況,臨床護理中需要加強對此類情況的預防,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控制好自身體質量增長,選擇相適合的運動方式,提升自身免疫力,以提升胰島素的敏感性,緩解其自身脂肪代謝以及血糖代謝異常情況,控制病情、保障正常分娩?;颊呖梢赃x擇孕婦操、散步、瑜伽等方式進行運動,每日至少有一次定時運動,運動時間一般控制在半小時左右,可在餐后一小時進行,在運動過程中需要根據(jù)自身情況控制好運動強度,避免過度運動引起宮縮,出現(xiàn)意外情況。
第五,衛(wèi)生護理: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者保持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確保室內空氣環(huán)境良好,流通順暢,定時進行洗手,多飲開水,不可食用生水,勤洗澡換衣服,保持患者口腔衛(wèi)生,避免各類感染情況的發(fā)生。
第六,藥物護理干預:護理人員需要定時監(jiān)測患者各項血糖指標,并進行詳細記錄,以了解患者實際的血糖變化情況,如僅通過飲食及運動等方式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則需要通過藥物進行血糖控制,根據(jù)其血糖變化情況調整藥物用量,同時加強對患者的體質量檢測,嚴格按照醫(yī)囑指導患者定時服用藥物,不僅要控制好藥物使用量,而且服藥時間要控制好,避免出現(xiàn)低血糖等不良情況。
1.3 觀察指標 ①統(tǒng)計80例患者治療前后晨起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組計算各時間測量均值后進行組間對比。②詳細統(tǒng)計80例患者護理后泌尿系感染、胎兒窘迫、妊高征、早產(chǎn)、產(chǎn)后出血以及新生兒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分組計算發(fā)生率后進行組間對比。③詳細統(tǒng)計80例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評分,計算各評分均值后進行組間對比[4]。
2.1 分組對比80例患者護理前后血糖水平 80例患者護理前晨起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組對比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后晨起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對照組,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80例患者護理前后血糖水平分組對比()
2.2 分組對比80例患者護理后分娩結局 研究組患者護理后泌尿系感染、胎兒窘迫、妊高征、早產(chǎn)、產(chǎn)后出血以及新生兒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80例患者護理后分娩結局分組對比
2.3 分組對比80例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評分 研究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為(98.10±0.30)分,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為(80.30±0.50)分,兩組患者就滿意度評分對比來看,研究組明顯更高,經(jīng)計算t=193.068,P=0.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胰島素分泌不足以及糖類代謝異常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發(fā)病的主要因素,妊娠期糖尿病是影響孕婦身體健康的主要并發(fā)癥,護理人員需要定時為孕婦進行血糖篩查,尤其是糖尿病高?;颊?,需要盡早進行篩查診斷,指定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控制好血糖水平[5-6]。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如未能提早進行血糖控制更容易出現(xiàn)高血壓等各類心腦血管疾病,且患者體內羊水分泌量也會有所增加,容易出現(xiàn)胎膜早破、誘發(fā)早產(chǎn)等嚴重不良情況[7]。孕婦及胎兒血糖濃度的升高同樣會促進患者胰島素分泌量的增加,促進胎兒的代謝速度,影響胎兒的正常生長。妊娠糖尿病患者早期開展護理干預措施的實施對于護理質量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能夠盡早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及血糖控制等相關健康知識,定時入院進行產(chǎn)前檢查,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積極面對血糖控制,掌握血糖以及胎動自我監(jiān)督能力,按照要求參與各項運動,保持正確的飲食習慣,同時配合相應的飲食要求進行自我血糖控制[8-9]。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不可僅僅盲目的按照醫(yī)囑要求開展護理工作,需要根據(jù)每位患者的基本情況開展相應的護理干預,對患者開展有規(guī)劃的護理干預,將傳統(tǒng)的被動護理干預轉移為主動的護理干預,積極走入患者的內心,提升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促進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提升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10]。
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護理后晨起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妊娠糖尿病患者早期實施綜合護理能夠有效提升護理質量,緩解患者血糖過高情況,提升血糖控制質量。研究組患者護理后泌尿系感染、胎兒窘迫、妊高征、早產(chǎn)、產(chǎn)后出血以及新生兒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盡早做好血糖控制能夠盡早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效降低患者各類不良妊娠結局的發(fā)生,確保孕婦及胎兒的生命安全。兩組患者就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來看,研究組明顯更高,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妊娠期患者早期實施護理干預對于護理工作滿意度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有利于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
綜上可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早期實施護理干預能夠提升血糖控制效果及妊娠期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