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蒙
(遼寧省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遼寧 沈陽 110161)
葫蘆島鋅廠位于遼寧省葫蘆島市龍港區(qū),是東北地區(qū)唯一的大型重有色金屬冶煉企業(yè),主要生產Cu、Zn和Pb,其產生的“三廢”中含有多種重金屬[1]。由于發(fā)展初期的三廢無序排放,鋅廠周邊土壤中重金屬污染嚴重。本文以葫蘆島鋅廠周邊農田土壤為研究對象,通過測定重金屬含量,運用PMF受體模型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屬的來源,為鋅廠周圍土壤重金屬污染控制和修復提供了理論和實驗依據(jù)。
研究區(qū)域位于葫蘆島龍港區(qū)茨山村,東側緊鄰葫蘆島鋅廠,地理位置E120.899863°~120.916750°,N40.735454°~40.727974°。該區(qū)域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563~643mm,年平均氣溫9.0℃。土壤類型主要為棕壤,農作物以玉米為主。
布點、采集、制備、測試及質量控制參照《土壤環(huán)境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2]。本次研究區(qū)面積為71.6hm2,采樣點利用網(wǎng)格布點法,在研究區(qū)內布設了20個采樣點。每個監(jiān)測點位采集表層0~20cm的土樣。土壤pH值、金屬元素均由取得資質認定的實驗室檢測。
該方法是一種基于受體模型的污染源矩陣分析定量方法,不受單一污染源組成的限制。采集的樣品與各種重金屬元素形成一個矩陣,通過矩陣運算分解為污染源貢獻率矩陣和污染源組成譜矩陣,然后用最小二乘法迭代,盡可能達到化學質量平衡的目的,即污染源組分和采樣樣品的化學質量平衡[3,4]。
在正定矩陣因子分解模型中,研究區(qū)采集的樣品的濃度矩陣用X表示,污染源貢獻因子矩陣用G表示,污染源因子含量矩陣用F表示,殘差矩陣用e表示。計算公式[4]:
Xa×b=Ga×b×Fb×c+ea×c
(1)
式中,a為研究區(qū)域采集的土壤樣本數(shù)量;c為樣品測試重金屬類別;b為污染源數(shù)量。
正定矩陣分解模型(PMF)是通過多次迭代運算對樣本的濃度矩陣(原始矩陣)進行連續(xù)分解,最終得到優(yōu)化的污染源貢獻因子矩陣G和污染源因子含量矩陣F,從而使目標函數(shù)Q最小化。目標函數(shù)Q的定義[5]:
(2)
式中,uij表示Xa×b的不確定性,即第i個樣品中第j個元素濃度的不確定性。本研究中不確定性公式:
uij=0.1xij+MDL/3[6]
(3)
式中,MDL為方法檢出限。
研究區(qū)土壤8種重金屬含量具體見表1,由表1可知,土壤中Cd、Hg、Pb、Cr、Cu、Zn、Ni和As的均值分別是遼寧省土壤背景值的145.8、70.4、5.0、0.99、2.6、9.9、1.03和2.02倍,其中Cr、Ni和As的含量接近土壤背景值。說明除Cr、Ni和As以外,該地塊土壤中重金屬元素呈明顯的污染富集趨勢。
表1 測量值統(tǒng)計表
Cd、Hg和Zn含量的變異系數(shù)均很大,分別是97%、130%和72%。根據(jù)變異系數(shù)范圍[7,8],8類土壤重金屬中,Cr和Ni為輕度變異,Cu和As為中度變異,Cd、Pb和Zn為高變異度,Hg為極高變異度,說明Cr和Ni變化幅度較小,連續(xù)性相對較強,空間變異性小,其余重金屬質量分數(shù)值變化的幅度較大,連續(xù)性較弱,空間變異性較大。
根據(jù)皮爾森相關性檢驗,Cd、Pb、Cu、Zn和As 5種土壤重金屬之間兩兩相關性在0.01水平上顯著相關,且相關系數(shù)均大于0.8,表明5種土壤重金屬有很大的可能性來源于同一污染源;Ni和Cr的相關性在0.01水平上顯著相關,相關系數(shù)為0.982,表明這2種元素的來源同樣具有一致性;Hg與7種重金屬的相關性較差,說明與其它元素的來源不同。
通過主成分因子分析,選取累積方差達到85%以上的因子數(shù)(3~8),將其帶入PMF模型驗證,經(jīng)調試,因子數(shù)為4時Qrobust/Qtrue處于快速下降處且殘差大小在-3~3,選取Fpeak=-0.5時旋轉運行后得到指紋圖譜,見圖1,由受體模型PMF解析出的污染源貢獻率,見表2。各污染源因子對8種土壤重金屬的貢獻率,通過污染因子組成譜可以更直觀地看到,便于進一步確定污染源類型。
圖1 污染因子指紋圖譜
表2 受體模型PMF解析出的污染源貢獻率
因子1的載荷元素為Zn、Pb、Cu和As,且4種元素的污染源貢獻率均小于7%??紤]到污染源貢獻率均很低,排除為鋅廠源的可能性。該地塊北側緊鄰地區(qū)主要公路,研究表明,機動車內部機械磨損以及汽油或潤滑油等的使用都可能是Cu的污染來源,Pb、Zn則通過交通運輸引進的飛塵進入到地塊[5]。同時也有研究表明,農家肥中含有較多的Cu、Zn元素。農田長期施用農藥、化肥會導致重金屬Cu、Zn大量積累[9],As污染可由化肥、農藥和污灌引起[10,11]。根據(jù)上述分析可以將因子1判定為交通和農業(yè)的混合源。
因子2的載荷元素包括Zn、Cr、Ni和Cu,其中Cr、Ni、Cu對其貢獻率分別為100%、100%、51%。由重金屬含量分析可知,Cr的平均值未超遼寧省土壤元素背景值,Ni的平均值與遼寧省土壤元素背景值基本相同,Cu元素的平均質量分數(shù)相對其它重金屬更接近于遼寧省土壤環(huán)境背景,同時Cr、Ni的變異系數(shù)均為輕度變異,由皮爾森相關性檢驗可知,Ni和Cr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因此判定因子2為自然源。
因子3的載荷元素包括Cd、Zn、Pb、Cu和As,其貢獻率分別為100%、83%、70%、44%和44%。由重金屬含量分析可知,5種元素的平均值均高于遼寧省土壤元素背景值,且變異系數(shù)均很大。根據(jù)皮爾森相關性檢驗可知,Cd、Pb、Cu、Zn和As 5種土壤重金屬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表明5種土壤重金屬有較大的可能性來源于同一污染源。研究表明,鋅冶煉企業(yè)排放的工業(yè)廢水中含有大量的Cd、Zn、Pb、Cu和As,同時鋅冶煉企業(yè)排放的工業(yè)廢渣中同樣含有大量的Cd、Zn、Pb和Cu[12]。由于早期粗獷式發(fā)展,葫蘆島鋅廠存在廢水廢渣亂排的情況[13],因此判定因子3為鋅廠廢水廢渣源。
因子4的載荷元素為Hg,且污染源貢獻率為100%,表明Hg元素的主要來源為因子5。葫蘆島鋅廠為葫蘆島市唯一的汞污染物排放企業(yè),由于汞的易揮發(fā)特性,導致鋅廠在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氣中含有汞。有研究證明,葫蘆島鋅廠排放的廢氣中汞的超標倍數(shù)在6.7~60倍,鋅廠每年通過廢氣向周邊環(huán)境中排放的汞的總量約為3.22t[14]。因此判定因子4為鋅廠廢氣源。
研究區(qū)土壤中Cd、Hg、Pb、Cr、Cu、Zn、Ni和As的均值分別是遼寧省土壤背景值的145.8倍、70.4倍、5.0倍、0.99倍、2.6倍、9.9倍、1.03倍和2.02倍,8類土壤重金屬中,Cr和Ni為輕度變異,Cu和As為中度變異,Cd、Pb和Zn為高變異度,Hg為極高變異度。
根據(jù)正定矩陣因子分解模型(PMF),初步確定污染來源,通過污染源成分譜及污染源貢獻率可知,因子1的載荷元素為Zn、Pb、Cu和As,將因子1判定為交通和農業(yè)的混合源;因子2的載荷元素包括Zn、Cr、Ni和Cu,判定因子2為自然源;因子3的載荷元素包括Cd、Zn、Pb、Cu和As,判定因子3為鋅廠廢水廢渣源;因子4的載荷元素為Hg,判定因子4為鋅廠廢氣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