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軍長征的隊伍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女紅軍。她們與男紅軍一樣要面臨頻繁的戰(zhàn)斗、高強度的行軍,她們肩負著照顧傷病員、運輸、籌糧、宣傳、警衛(wèi)后方機關等艱巨任務,她們一樣要經受疾病、饑餓,以及雪山草地等嚴酷環(huán)境的考驗。此外,女性生理期痛苦和懷孕、分娩的折磨,使她們承受了比男紅軍更多的艱辛。但她們用女性特有的柔韌同艱苦的環(huán)境和命運進行殊死抗爭,用濃濃的情與愛譜寫了一個個感天動地的故事。
在1934年12月的一次戰(zhàn)斗中,紅二十五軍傷亡慘重,營以上干部大部分負了傷,軍長程子華、副軍長徐海東也都負重傷。7名女戰(zhàn)士日夜守護在傷員身邊,精心照料,耐心幫助傷員解除傷痛,熱心料理傷病員膳食。重傷員吞咽困難,她們就親自煮面條,一口一口地喂。女戰(zhàn)士周東屏時刻不離守護昏迷的徐海東整整四天四夜,第五天當徐海東醒來時,她激動得熱淚盈眶。看到一些傷病員因沒有藥品醫(yī)治而結束生命,7名女戰(zhàn)士非常悲痛,她們不顧自己虛弱的身體,拼命地同醫(yī)院戰(zhàn)友們一起收集繳獲藥品,還想辦法買藥品,乘空隙找偏方、采草藥幫助傷員治理。有時邊行軍,邊把采來的藥用樹枝、樹根熬成水,給傷員清洗傷口。就這樣,紅軍女戰(zhàn)士們挽救了不少戰(zhàn)友的生命。
紅四方面軍婦女運輸連連長王澤南更是一位傳奇人物。這位裹著小腳參加長征的女紅軍,過雪山時,唱起自編的歌謠來鼓勵戰(zhàn)友們:裹腳要用布和棕,包得不緊又不松;到了山頂莫停留,革命道路不能停。最終,她硬是以“三寸金蓮”的小腳,一步一步走過雪山草地。
為了生存,樹皮、草根、皮帶,女紅軍幾乎什么都吃過。紅軍女戰(zhàn)士汪榮華曾回憶:“糧食越來越少,不幾天,我們就把剛進草地時攜帶的一袋用青稞做成的炒面和一塊雞蛋大的鹽巴吃光了。在這渺無人煙的沼澤地里,到哪里去找糧食呀,沒辦法就吃野菜,有的同志把臉都吃腫了。最后連野菜也不好找到,只好找來一些牛皮,把牛皮上的毛燒掉,用水煮著吃。”為把牛皮鞋底制作成“美味佳肴”,她們還編了一首打油詩:牛皮鞋底六寸長,草地中間好干糧;開水煮來別有味,野火燒后分外香。兩寸拿來熬野菜,兩寸拿來做清湯;一菜一湯好花樣,留下兩寸戰(zhàn)友嘗。
在長征的鐵流中,紅軍女戰(zhàn)士中一部分經過生與死的考驗完成了長征,但大部分卻永遠倒在了長征途中,她們譜寫了一個個凄美動人的故事,創(chuàng)造了中國乃至世界婦女運動史上的奇跡。她們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團結互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令人震撼,令人敬仰!她們的光輝業(yè)績光耀千秋,永照光芒!
(安徽省委黨史研究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