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
【摘要】保證校園安全,是小學管理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保證學生在學校學習、生活中最重要的保證。但是,在我國的小學,由于社會的原因以及學校管理的缺失,存在著以大欺小的現(xiàn)象,嚴重地影響著廣大師生的身心發(fā)展。學校要以維護學校的安全為第一要務,建立起政府、學校、家長三位一體的安全防范機制,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的安全教育,使學校不受欺負和暴力侵害,確保他們的身體和精神健康成長。
【關鍵詞】學校安全;校園暴力;生命安全
前言: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一個重要地方,是學生們幸福成長的地方。但近年來,我國小學校園內(nèi)經(jīng)常出現(xiàn)欺負、暴力等現(xiàn)象,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危害,嚴重影響了學校的發(fā)展,也影響到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相關部門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表明,46%的學校欺負和暴力行為中攜帶武器,32%的人造成了傷害,而學校的暴力行為則造成了大量的學生死亡。在這些家庭中,寄宿家庭的學生在學校里受到了很大的欺凌和暴力侵害,尤其是在那些處于弱勢的家庭里,他們受到的欺負最多。每月遭受兩次以上欺凌的學生占28%,欺負過別人的學生至少占19%。校園欺凌與暴力在傷害發(fā)生的地點、形式、危害等方面呈現(xiàn)出新的特征。
一、校園欺凌與暴力侵害的新特征
1.團體性質(zhì)
校園暴力行為中最突出的特征是群體侵害。由于個性的差異,小學學生結成了很多非正式的團體,有些人甚至由于居住地的不同而結成了幫派。他們會因觀點的差異而發(fā)生爭執(zhí),并會以欺負或暴力對待另一組的少數(shù)人。幫派之間經(jīng)常會發(fā)生暴力事件,就算在幫派里,身強力壯的同學也會定期向體弱者要零用錢,如果給的太少,會被訓斥,如果不能,就會被打。
2.隱蔽性質(zhì)
學校暴力的隱蔽性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中,往往不會有太多的表現(xiàn),這就使得教師的發(fā)現(xiàn)與教育工作變得非常困難。有的時候早上還和和氣氣的,中午就開始打架了。尤其是學校里的不良學生,一般情況下,誰也無法預測到什么時候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
3.持續(xù)性質(zhì)
學校暴力行為的延續(xù)性也是其主要特點。據(jù)我們所知,很多同學之間的侵犯并非一次就會終止,有些會延續(xù)一年、三年,有些人在畢業(yè)后會進行報復。有些學生剛進校園就遭到好幾個同學欺負,雖然被欺負的學生想方設法地想要甩掉,但效果并不理想,有些人轉到新的學校后,又跟著到新的學校進行欺負和暴力。
二、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的成因
校園霸凌、暴力傷害產(chǎn)生的原因很多,有社會、家庭、學校管理不善、教師管理不善、學生的個性等。
1.青少年的主觀法律意識淡薄是導致學校暴力的主要原因
我國現(xiàn)行的少年犯罪立法存在缺陷,致使其法律意識淡薄。在很多情況下,學校里的暴力行為都是由一些不良人士參與的。而社會上的不良分子,大部分都是未成年人,因為他們還沒有到法定的犯罪年齡,所以在犯罪之后,他們并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所以他們可以肆無忌憚地反抗法律,不再害怕法律。
2.政府未能充分履行對學校安全的管理職責
但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卻很少過問學校的治安,認為學校的治安只是小事,學校的治安問題是由校長負責的,只要學校和相關部門合作,不需要政府來處理,校園暴力只是一件小事。
三、校園霸凌與暴力傷害預防
1.制定防止和處置校園欺凌的緊急措施
為防止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的發(fā)生,確保學生和學生的生命和財產(chǎn)的安全,及時處置危害學生生命安全的惡性事件,保持學校的安定,學校要制訂出相應的預防和處理應急預案,成立校園欺凌暴力防治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明確相關崗位教職工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職責。根據(jù)我國對未成年人保護的有關法規(guī),未成年人的權益在受到保護的同時,侵犯他人權益的未成年人卻難以受到法律的約束,這是我國在應對校園暴力上存在的嚴重法律缺位。
2.進行目標明確的教育
學校欺凌、暴力事件的起因是對社會的不滿、因沖突而鋌而走險、因利益沖突而報復、精神病人發(fā)病、少數(shù)惡棍犯罪、學生之間的沖突等。學校要圍繞解決校園欺凌問題開展專題教育,開展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請公安、司法等相關部門到校開展法制教育,組織教職工集體學習對校園欺凌事件預防和處理的相關政策、措施和方法等,增強師生的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3.健全學校保安制度
要強化學校的人防、物防、技防等方面的建設。加強門衛(wèi)登記管理,對外來人員進行管理。如發(fā)現(xiàn)有可疑人員或違法闖入校園,要立即報警或報警。對有可能引發(fā)沖突的各方,要逐一進行排查、登記、耐心接待,盡量做好化解工作。加強校園文明建設,提高教師的防范意識和處理能力。設立治安崗亭、警務室,以派人駐守、巡邏等方式,及時發(fā)現(xiàn)和制止校內(nèi)霸凌行為。
四、生命安全教育的開展和落實
1.梳理學校安全管理網(wǎng)絡,構建生命安全教育體系。
學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完善學校安全工作管理體系,制定科學有效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制度,是做好生命安全教育的基礎。學校通過對前幾年安全教育工作的反思,認真梳理,重新打造了學校生命安全教育及管理網(wǎng)絡,構建了縱向:校長科室、學校教師學生,橫向:家長、實習企業(yè)學校社區(qū)、街道和各職能部門的全方位的安全工作管理、教育網(wǎng)絡體系。完成了與生命安全教育工作相匹配的制度建設,使學校生命安全教育工作的開展有指導、有依據(jù)、有力度、有保障,確保了生命安全教育在學校層面、學生層面得以順利、有效開展。
2.借力施力,充分發(fā)揮專業(yè)力量進行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的開展,需要一批優(yōu)秀的師資力量,通過他們的言傳身教,落實生命安全教育,但學校相應的專業(yè)師資力量明顯跟不上生命安全教育的需要。因此我校依托學校生命安全教育網(wǎng)絡,在開展生命安全教育時充分利用社會專業(yè)力量。社會專業(yè)力量協(xié)助學校落實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標,對全校師生進行生命安全教育,不僅真正落實了生命安全教育,而且培養(yǎng)了一批生命安全教育活動的師資力量,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結語:
總之,解決校園欺凌、校園暴力的首要問題是改變思想,而這一點最為困難。治理不能只靠治理,關鍵在于形成環(huán)境保護,在形成“零容忍”的環(huán)境、條件、理念后,欺負就會自然而然地消失,這應當是一項長期的人文教育活動。
參考文獻:
[1] 楊嶺,畢憲順.小學校園欺凌的社會防治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