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許昌醫(yī)院(461000)張艷紅
河南省許昌市魏都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461000)劉冰
食物中毒通常包括有毒動植物、化學物質、細菌及不明原因等致病因素[1],其中以細菌性食物中毒較為常見,多指細菌污染食物并于其內產生或繁殖毒素,一旦人類食用已污染的食物,罹患急性腸道疾病的風險較高[2],會導致其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嚴重時還有生命風險。為確保國民的生命健康,針對細菌性食物中毒進行預防尤為關鍵,臨床認為掌握該疾病的流行特點及規(guī)律能夠為后續(xù)制定良好的預防方案夯實基礎。故筆者現分析2013年1月~2020年12月許昌地區(qū)的細菌性食物中毒檢測結果,作如下報告。
1.1 基礎資料 分析來源于許昌地區(qū)2013年1月~2020年12月間的細菌性食物中毒檢測結果,共采集1275份標本,包括嘔吐物、食品、食具、糞便及肛拭子5種采樣類型。
1.2 方法 主要參考《食物中毒診斷標準及技術處理總則》[3](GB14938—94)、《食品微生物學檢驗》[4]完成相應病原學檢驗,針對蠟樣芽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志賀菌以及沙門菌進行有效檢測。隨后實施分子生物學鑒定,培養(yǎng)增菌后通過深圳市生科源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PCR快速檢測試劑盒對典型菌落用改良分子進行實時擇取,以做好分子生物學鑒定(多重PCR)工作。
1.3 觀察指標 評測分析許昌地區(qū)的可疑細菌性食物中毒結果,包括各年份病原菌檢出率、病原菌種類分布以及采樣樣本檢出率。
1.4 統計學處理 選擇SPSS21.0軟件實施處理,計數資料(病原菌檢出率、采樣樣本檢出率)由“%”描述,以X2檢驗。
2.1 年度檢出詳情的調查 2013年~2020年共出現114起可疑細菌性食物中毒,2019年的病原菌檢出率為42.86%(最低),2014年的病原菌檢出率為75.00%(最高),總檢出率為50.87%(58例)。見附表1。
附表1 年度檢出詳情的調查
2.2 病原菌檢出詳情的調查 58例病原菌檢出情況中,包括金黃色葡萄糖菌、蠟樣芽孢桿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以及副溶血性弧菌5種菌,最低檢出率是1.72%,為志賀氏菌;最高檢出率是55.17%,為副溶血性弧菌。見附表2。
附表2 病原菌檢出詳情的調查
2.3 樣品檢出詳情的調查2013年~2020年間采集1275份細菌性中毒可疑標本,共有嘔吐物、食品、食具、糞便及肛拭子5種采樣類型會導致細菌性中毒。其中最低檢出率是5.49%,為食具;最高檢出率為33.41%,為肛拭子;檢出合計例數為344例,占比26.98%。見附表3。
附表3 樣品檢出詳情的調查
細菌性食物中毒是一種病因多與進食食物被細菌污染有關的消化內科疾病[5],患者常會出現水樣便、腹瀉、腹痛、嘔吐、惡心等相關癥狀,且可能伴有程度不同的發(fā)熱,若不進行有效預防或及早施治,會對患者的生命質量造成損害。許昌地區(qū)屬暖溫帶季風區(qū),夏季天氣潮濕悶熱、雨水較多,這為細菌的繁殖、生長提供便利,且該地區(qū)部分居民食用海產品較多,包括牡蠣、貝類、蝦類及魚類等[6],若海產品未煮熟或被污染,都將罹患以副溶血性弧菌為主的細菌性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廣泛分布于腌制食品、魚貝類、浮游生物、海底泥沙及海水等地方的致病菌,本地區(qū)有部分居民喜食魚生,加之蒸煮期間為保護口感,制作時間一般較短,常會出現未熟透的情況,產生交叉污染的幾率較高[7]。另外本地區(qū)人口流動亦較為頻繁,少數外來人口的疾病預防意識較差,針對隔餐或隔夜的剩菜進行充分加熱的情況較少,這也會產生細菌性食物中毒。
本次研究中,2013年~2020年共出現114起可疑細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檢出率的總檢出率為50.87%(58例),檢出率相對較低,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內容有關:①某些食物中毒受病毒導致,會一定程度上影響病原菌的檢出率;②采樣量較少;③導致食物中毒的細菌類型較多,且多數癥狀相似,若出現實驗室檢測范圍外細菌所致的食物中毒情況,檢測者很難實時在現場做出準確判斷,故會影響致病菌的檢出率;④不及時采樣,本地區(qū)外來人口較多,其中有少數民眾的衛(wèi)生意識較低,如果食用變質食物并且未盡快就醫(yī),疾控機構技術人員則很難做好現場樣品采集工作。
此外,本次研究主要通過嘔吐物、食品、食具、糞便及肛拭子5種采樣類型進行相應樣品采集,其中檢出率最低的采樣類型是食具,可能與食物中毒患者未與疾控機構及時取得聯系有關,責任單位會利用協商時間對食具進行處理消毒,影響樣品的有效采集[8]。而其中檢出率最高的采樣類型是肛拭子,這與該方式采樣方便有關,只要將棉簽插入患者肛門(保證深度)即能做好致病菌檢出工作,可對患者吸收、消化最終產物的實際污染狀況進行反映。
綜上所述,細菌性食物中毒會危害人類的健康,為減少該類事件的發(fā)生,本地區(qū)應強化食品安全方面的健康教育與知識宣傳,針對食品餐飲環(huán)節(jié)做好安全監(jiān)督工作,且需對基層醫(yī)療專業(yè)人員展開相應業(yè)務培訓,以確保國民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