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女
浙江省龍泉市青瓷大門第
青瓷以瓷質(zhì)細膩、線條明快流暢、造型端莊渾樸、色澤純靜著稱,被稱為“瓷器之上品”。古人認為,“官窯,哥窯以粉青為上”。粉青釉是中國瓷釉精品的代表,龍泉窯南宋時期發(fā)明。是龍泉的靈山秀水,龍泉的獨特地理地質(zhì)環(huán)境和南宋時代的制瓷精英集中于龍泉,才讓龍泉青瓷登上單色釉的頂峰,培育出了青瓷粉青瓷釉的奇葩。南宋龍泉人,在青釉水中加入草木灰堿水,在制釉過程中也加入草木材料加以加工,形成石灰堿釉;同時,加入了含鐵量較高的紫金土,構成了陶瓷史上著名的二元配方,在中國陶藝發(fā)展史上樹立了粉青釉、梅子青釉、官窯瓷釉和哥窯瓷釉等四塊里程碑。龍泉青瓷粉青瓷釉南宋以來一直盛燒不已,廣受人們的喜愛。古代龍泉窯粉青釉,按照現(xiàn)代色譜表對照,釉色更接近于淡藍,色調(diào)泛藍,藍中含青,釉色中摻和不同程度的灰色。釉色古雅、沉穩(wěn),釉面均勻、滋潤,釉質(zhì)堅致、細膩。
當代粉青釉,與古釉接近,呈現(xiàn)粉青色,與鴨蛋青接近,但更為粉嫩;比之鴨蛋青顏色偏淡;粉青偏明亮,鴨蛋青偏暗;作為市場俗稱,兩者很難分清。粉青釉中的“粉”,并不指顏色是粉色,而是一種感覺的形容?!胺邸睘椴粷獠坏瑑上嘁说母杏X。“粉青”就是粉粉嫩嫩的青。是相對于青色較淡的色調(diào)。粉青釉,色調(diào)淡靜,淡雅如晴空;釉面光澤柔和,瑩澈滋潤,油而不膩。釉質(zhì)乳濁渾厚,呈失透狀,光澤柔和深沉,如脂粉般細膩,云霧般朦朧。瓷質(zhì)如美玉,清純、清和、粉潤、素凈、淡雅、澄澈無暇;契合我國“如玉”的審美觀。
《返璞歸真》曾志女
《蓮花尊》曾志女
從礦物成分上研究,粉青釉以鐵為呈色劑,含有少量的錳、鈦。龍泉人一般利用龍泉本地的西源土、黃壇為主要原料,配合石英、方解石、滑石、氧化鉻等原料來制備釉漿。筆者主要制釉原料選用寶溪溪頭東山恩釉土、大窯紫金土、龍泉石灰石、富嶺糠灰。實驗結果表明:寶溪東山恩釉土51%,富嶺糠灰 10%,龍泉塔石石灰石17%,較為合適,在此基礎上進行二次配方,即添加紫金土21%。將釉料配制好之后,拌勻、打制成粉青釉釉漿。一般龍泉人都會在配制好的釉料中添加紫金土。龍泉的紫金土含有常見的長石、石英,此外含鐵量特別高,是青釉發(fā)色的好料。紫金土中含有較高含量的氧化鋁、氧化鐵,還含有鋰、鎵、銫等稀有元素和堿性物質(zhì)。在自制粉青釉料中摻入這些具有獨特性元素的紫金土,就能燒制出晶瑩如玉的上等粉青瓷。為了能夠施厚釉,讓釉水不輕易流掛下來。往往采取南宋人做法,加草木料煉制石灰,以石灰水和灰堿水浸泡釉料,研磨過篩后,當釉漿細度合格,還要進行除鐵、過120目篩,此基礎上進行陳腐。急于使用時,短期釉缸陳腐,即使夏天也必須控制在36小時以上,一般要陳腐3-5周,寒冷的冬天會更長一些。陳腐期間,會有大量有機物會浮到釉漿表面,這時應進行打撈清除。保證陳腐好的釉漿不容易出現(xiàn)釉漿氣泡、有機物難以排出此類問題,在噴釉、淋釉過程中一般不會出現(xiàn)凹釉和針孔等缺陷。
1.粉青釉配制工藝,其流程如下:
尋找材料→煅燒→粉碎制料→稱重配料→淘洗→過篩→濕法球磨→沉淀→釉漿過濾→素燒坯施釉→干燥→二次素燒→二次施釉→干燥→燒成。
《芳 華》曾志女
2.具體掌控工藝參數(shù):
(1)原料在球磨機中濕法研磨22小時,球磨:料:球:水=1:2:0.8,加0.5%三聚磷酸鈉,過250目篩,篩余<0.1%。
(2)釉漿濃度:為60—75波美度。
(3)釉漿經(jīng)磁選除鐵(含鐵量在0.1%)、陳腐處理。磁選機的強度為:20000GS。
1.燒制前,在生胎上刷石灰堿釉,或在素燒坯上施粉青釉。龍泉人基本采取在素燒坯上施釉的方式,因其吸附力更強,施釉更均勻,把控容易度更好。素燒控制在820℃之下,素燒時間6-7小時。
2.采用噴釉或浸釉等方式,釉層厚度控制在1-1.5 毫米。
3.干燥過程中,施釉試樣可在60-80℃烘箱中干燥60分鐘。
4.燒成:置窯中分階段燒制,分階段升溫控制在每10分鐘升溫15-25℃。
(1)低溫階段:窯爐內(nèi)由常溫升至290-310℃,保溫燒制2-3小時;
(2)分解氧化階段:窯爐內(nèi)升溫至850-880℃,保溫燒制3-5小時;
(3)高溫燒成的還原階段:窯爐內(nèi)繼續(xù)升溫至1200-1300℃,保溫燒制2-3小時,進行高溫還原焰還原燒成。 筆者一般控制在1260℃左右還原氣氛中燒成,保溫30-40分鐘后快速冷卻至1150℃后讓其自然冷卻。
(4)自然冷卻階段:窯爐內(nèi)冷卻至室溫,冷卻時間延長至15-18小時出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