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波,陸 祥,黃春江,孫慶文
(貴州中醫(yī)藥大學(xué)藥學(xué)院,貴州 貴陽 550025)
課題組在貴州都勻市及羅甸縣進(jìn)行野外中藥資源調(diào)查時(shí),發(fā)現(xiàn)2種被子植物,分別為盾葉半夏PinelliapeltataC.Pei和翅托葉豬屎豆CrotalariaalataBuchanan-Hamilton ex D.Don。通過查閱《貴州植物志》《中國植物志》等相關(guān)文獻(xiàn)[1-5],確定2個(gè)種為貴州地理分布新記錄。另外,查閱相關(guān)本草學(xué)專著記載2種植物為藥用植物,這些物種的發(fā)現(xiàn)對貴州植物多樣性以及中藥資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圖1 盾葉半夏(1植株;2塊莖;3生境)Fig.1 Pinellia peltata(1: the plant;2: tuber;3: habitat)
塊莖近球形,直徑0.8~2.5 cm。葉2~3枚,葉柄長27~33 mm;葉片盾狀著生,深綠色,卵形或長圓形,全緣,基部深心形,短漸尖,長10~17 cm,寬5.5~12 cm。花序柄長7~15 cm。葉長8~10.5 cm,寬3.5~4.5 cm,中脈在上面平,下面稍凸起,側(cè)脈5~6對,不明顯??偡鹧姘S綠色,管部卵圓形,長8 mm;檐部展開,長3~4 cm,寬5~8 mm,鈍。肉穗花序:雌花序長5 mm,花密;雄花序長約6 mm;附屬器長約10 cm,向上漸細(xì),漿果卵圓形,銳尖;種子球形。花期5月。
原分布:模式標(biāo)本采自浙江慶元縣石龍山,產(chǎn)浙江(文成、慶元、樂清等)、福建(松政)。
貴州分布:生于海拔1179 m左右的溝邊石縫中。標(biāo)本:王波、孫慶文采集于2017年7月23日都勻市斗篷山,采集號:WB-201707005。
藥用:塊莖入藥。辛、澀,溫。有小毒。消腫解毒,散瘀止痛。用于胃痛,腹痛,癰,毒蛇咬傷及跌打損傷。
圖2 翅托葉豬屎豆(1植株;2莖;3花;4果實(shí))Fig.2 Crotalaria alata(1: the plant;2: stem;3: flower;4: fruit)
直立草本,體高50~100 cm;莖枝呈之字形,除莢果外全部被絲狀銹色柔毛。托葉下延至另一莖節(jié)而成翅狀,單葉,葉片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3~8 cm,寬1~5 cm,先端鈍或圓,具細(xì)小的短尖頭,基部漸尖或略楔形,兩面被毛,下面較密;近無柄??偁罨ㄐ蝽斏蛞干谢?~3朵;苞片卵狀披針形,長約3 mm,小苞片和苞片相似,二枚,生萼筒基部;花梗長3~5 mm;花萼二唇形,長6~10 mm,萼齒披針形,先端漸尖;花冠黃色,旗瓣倒卵狀圓形,長5~8 mm,背部上方有束狀柔毛,冀瓣長圓形,比旗瓣稍短,龍骨瓣卵形,具長喙;子房無毛。莢果長圓形,長3~4 cm,無毛或被稀疏的短柔毛,先端具稍彎曲的喙,果頸長約3 mm,種子30~40顆。花果期6月至12月間。
原分布:模式標(biāo)本采自尼泊爾。產(chǎn)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川、云南,海拔100~2000 m。
貴州分布:貴州省羅甸縣羅妥鄉(xiāng)千島湖,生于海拔375 m的溝邊石縫中。標(biāo)本:王波采集于2015年11月23日,采集號:WB-201511004。
藥用:本種含吡咯烷類生物堿,可供藥用。我國民間用其全草治風(fēng)濕麻痹、外傷出血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