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欣,馬 強
(1.合肥師范學院 文學院,安徽 合肥230601;2.皖西學院 黨委學工部,安徽 六安 237012)
包拯的故事流傳,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歷史上的包拯名揚天下,深受人民愛戴:“雖外夷亦服其重名。朝廷士大夫達于遠方學者,皆不以其官稱,呼之為‘公’。”[1](P274)包公文學指歷代涉及包公故事情節(jié)的文學作品,主要由戲劇、小說等敘事文學組成。從南宋時期開始,以包公斷案故事為主體的通俗文學開始興盛起來。在元代雜劇到明清小說中,包公文學得到了更進一步發(fā)展,涌現(xiàn)了如《陳州糶米》《清風閘》《三俠五義》等成熟的通俗文學作品。包公逐漸成為胡適口中的“箭垛式的人物”[2](P369)。
元代戲曲繁榮,成為一代文學之代表。根據(jù)學者統(tǒng)計,現(xiàn)存二十多本元代公案劇中,僅以包公故事為主線或者涉及包公斷案劇情的戲劇占十多種,已經(jīng)散佚的9種。元雜劇和南戲中現(xiàn)存的包公戲共有十二本[3](P31),列表如表1。
表1 元代現(xiàn)存包公文學一覽
元代包公文學的興盛,與元代吏治腐敗、社會黑暗、作家無緣仕進等因素密切相關。這一時期的包公文學以包公懲治罪犯、明察秋毫的斷案故事為主,集中在戲劇這一形式。同時期的元代散曲,因為多以抒發(fā)個人情志為主要表達目的,尚未發(fā)現(xiàn)涉及包公的作品。
和后世相比,元代包公文學內(nèi)容豐富,人物生動,情節(jié)曲折,是文學史上包公文學的一個高峰。元代作家們借包公其人其事,大吐胸中之塊壘,揭露社會黑暗與不公。明清兩代的包公文學主要由戲劇和小說兩種體裁構(gòu)成。其中的戲劇作品數(shù)量有限,影響不大。小說方面,既出現(xiàn)了如《百家公案》《龍圖公案》這樣的短篇白話小說,也涌現(xiàn)出《清風閘》《萬花樓演義》《三俠五義》等長篇小說??陀^地說,以《龍圖公案》為代表的明代小說多出自說唱藝人和書坊主之手,文字水平不高,從文學賞析角度來說乏善可陳;以《三俠五義》為代表的清代小說中,包公的形象塑造與斷案情節(jié)進一步淡化。清代的包公小說中,包公更多時候是作為一個符號來表現(xiàn)忠奸對立、鏈接江湖和綠林,實現(xiàn)小說忠君愛國的創(chuàng)作主旨,失去了包公文學的現(xiàn)實意義。
根據(jù)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解釋,“廉”的本義指堂屋的側(cè)邊、棱角,取其“方、直”之義,引申為人品質(zhì)的正直,與“貪”相對。包拯曾經(jīng)在《乞不用贓吏》中說:“臣聞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今天下郡縣至廣,官吏至眾,而臟污摘發(fā),無日無之……雖有重律,僅同空文,貪猥之徒,殊無畏憚。”[1](P40)元代包公文學中塑造的包公這一藝術形象,延續(xù)了包公鐵面無私、秉公執(zhí)法、不畏權(quán)貴、愛民為民的精神風貌,與歷史上的包拯精神品格高度相似。元代包公文學中的廉政思想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
無名氏的雜劇《陳州糶米》中,包公自言“我和那權(quán)豪勢要每,結(jié)下些山海似冤仇……他便似打家的強盜,俺便是看家的惡狗”[4](P30)。戲文中,他以一種“殊無畏憚”的精神去面對權(quán)貴,以看家惡狗的精神沖鋒陷陣,維護法律的尊嚴和百姓的權(quán)益。
《蝴蝶夢》中的葛彪,自夸打死人不償命。他打死了王老漢,“只當房檐上揭片瓦相似”,讓死者家屬“隨你哪里告來”?!遏旪S郎》中的魯齋郎,是個“嫌官小不為,嫌馬瘦不騎,動不動挑人眼剔人骨剝?nèi)似ぁ钡臒o賴惡棍。他強占了銀匠李四和孔目張珪的妻子,并威脅苦主“不揀那個大衙門告我去”。張珪甚至害怕到“便要我張珪的頭,不怕我不就送去與他”的程度。《生金閣》中的龐衙內(nèi),是“權(quán)豪勢要之家,累代簪纓之子”。他自稱“花花太歲為第一,浪子喪門世無對”。龐衙內(nèi)不僅占了郭成的寶物生金閣,還殺死了郭成,強占了其妻子。
《后庭花》中,他非常自豪地表示:“莫道百姓人家,便是官宦賢達,綽見了包龍圖影兒也怕。你侯門似海深,利害有天來大。則這包龍圖怕也不怕?!盵4](P424)面對龐衙內(nèi),他胸有成竹:“龐衙內(nèi)有權(quán)有勢,更和俺包龍圖一家一計。你若是這里等的,也不消半刻。我可便剮的你身軀粉碎?!盵4](P771)包公的鐵面剛正對權(quán)貴造成了極大的震懾:“權(quán)豪勢要之家,聞老夫之名,盡皆斂手;兇暴奸邪之輩,見老夫之影,無不寒心?!盵4](P501)
《小孫屠》中,包公自述:“包拯判斷甚嚴明,受人間陰府幽冥。負屈銜冤。從公決斷,心無私曲明如鏡?!盵5](P73)包公在斷案中,不管罪犯是什么樣的身份,都是秉公執(zhí)法:對于罪大惡極的“魯齋郎”,他將其名字改成“魚齊即”問斬;對于借賑災之名中飽私囊的劉得中、楊金吾,他先是智斬了楊金吾,又讓小敝古用御賜的紫金錘打死了劉得中;對于龐衙內(nèi),他直接判決拖到市曹斬首示眾。包公的目標就是“人人無屈,個個無冤。”
元代吏治腐敗,官場黑暗。因此元代包公戲中,包公除了要秉公斷案之外,還需要將貪污受賄胡亂斷案的一眾官員繩之以法。《灰闌記》中提到包公的使命就是“敕賜勢劍金牌,體察濫官污吏,與百姓申冤理枉,容老夫先斬后奏”[4](P501)。
吏治腐敗的情況分為兩種:一種是官吏貪污受賄,徇私枉法。如《神奴兒》中的外郎宋了人,當場受了李德義的賄,將神奴兒的母親李阿陳屈打成招。《灰闌記》中押解張海棠的董超薛霸,收了趙令史的五兩銀子,就打算半路上謀害張海棠的性命。包公怒斥宋外郎:“只你這批頭棍,屈打死那平民?!钍访克酪膊ㄥX親,背地里揣與些金銀?!盵4](P502)董超薛霸也被包公行杖一百,發(fā)配到遠惡地面充軍。還有一種情況是官吏雖然貪污枉法,但是身在其位,不謀其政?!痘谊@記》中的太守蘇順外號“模棱手”,他“雖則居官,律令不曉,但要白銀,官事便了”[4](P501)?!渡衽珒骸防锏目h官與外郎沆瀣一氣:“官人清似水,外郎白似面。水面打一和,糊涂做一片?!盵5](P262)對于這些不干實事的官員,包公把蘇太守“革去冠帶,永不敘用”,《神奴兒》中的縣官和外郎也是受到“各杖一百,永不敘用”的處罰。
歷史上的包拯清廉自律。元代戲文中的包公,也是一個清廉的文學形象?!痘谊@記》中,包公自述:“老夫立心清正,持操堅剛;每皇皇于國家,恥營營于財利;唯與忠孝之人交接,不共讒佞之士往還?!盵4](P501)
《包待制陳州糶米》中,作者借衙役張千之口道出了包公生活上的清廉:他不僅拒絕下級官員錢物宴請,一日三頓也只吃清粥。
由于元代斷案手段有限,包公在斷案中,很多的時候是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巧設機關,讓一干嫌疑人自露馬腳、明辨是非。如《合同文字》中,劉天祥妻子楊氏不愿拿出契書合同,包公詐稱劉安住被她打死,逼她承認兩人之間的親屬關系,并拿出了合同的文契?!痘谊@記》里,妻妾爭子,街坊鄰居等人都被馬夫人買通。包公復審時,命人用石灰在階下畫了一個圓圈,判令妻妾二人誰將孩子拽出來就是孩子的親生母親。包公通過觀察二女的神情言辭動作,最后準確地判斷出孩子的親生母親。因為該劇劇情生動,還被國外藝術家多次改編。
《后庭花》中,趙廉訪夫人教唆王慶殺死歌姬翠鸞,王慶轉(zhuǎn)令李順,李順放走了翠鸞母女,自己卻被王慶殺死,而翠鸞也被店小二嚇死。相較元代其他公案劇,《后庭花》劇情復雜,案中有案。包公廢寢忘食,分絲析縷,最后將殺人犯王慶與店小二明正典刑。
作為元代公案劇壓卷之作的《陳州糶米》,劇中的包公形象復雜生動,充分體現(xiàn)出人物的多面性和真實性。劇中的包公已經(jīng)是暮景衰年,對于現(xiàn)實有更清醒的認識。他一方面流露出對堅拒行賄的無奈:“待不要錢呵,怕違了眾情;待等要錢呵,又不是咱本謀。只這月俸錢做咱每人情不彀?!绷硪环矫鎸τ诤篱T權(quán)貴也想明哲保身:“到今日一筆都勾。從今后不干己事休開口”,以免“想前朝有幾個賢臣,都皆屈死,似老夫這等粗直,終非保身之道,不如及早歸山去,我則怕為官不到頭”[4](P30)??墒?,面對瘋狂搜刮民脂民膏的楊金吾和劉得中,包公本著“我須為百姓可憐”的愛民仁民之心,挺身而出,重擔道義,最終處死了兩個貪污犯。而“為百姓可憐”的出發(fā)點,正是包公以民為本的直觀體現(xiàn),也是包公廉政執(zhí)法的思想淵源。
元代文學中的包公,除了秉公執(zhí)法之外,還有很多地方都流露出他的人情味?!杜鑳汗怼防铮瑥埍止旁谘瞄T辦事年久,無人養(yǎng)濟。包公讓他到柴市里討柴,米市里討米,養(yǎng)贍終身??吹剿麃砀鏍?,還擔心是市井小民欺負了這個孤寡老人?!渡痖w》中,包公對隨從張千也非常體貼:“大風大雪,你兩只腳伴著我這四只馬蹄子走,你一路上還辛苦似我”[4](P501),給了他十天假期。
《留鞋記》中的王月英和郭華相約元宵節(jié),不想郭華酒醉誤事,氣惱吞帕氣噎而死,王月英被誤認為是兇手。包公審出真情之后,郭華復活,并判二人結(jié)為夫妻。二人沒有想到包公能夠主持自己婚姻,喜不自勝。
元代的包公文學中塑造的包公形象,在融合了包公歷史真實的同時,結(jié)合了時代特征,反映了作家對于現(xiàn)實的針砭,對于廉政的渴望和贊美。元代包公文學中的廉政思想,與當代的廉政文化相通共融,成為當代廉政文化的重要文化基礎。
包公的廉政思想中有非常強的道德自律精神。他將傳統(tǒng)儒家文化人格中的“治國齊家修身平天下”進一步擴充,一方面外化為政治上忠君愛國,廉潔奉公,一方面內(nèi)化為生活上勤儉節(jié)約,不尚奢華。正如《宋史·包拯傳》中所說的“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6](P10317)。包公曾經(jīng)留下這樣的家訓:“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盵1](P263)可見他對后人的嚴格要求。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指出:“必須一刻不停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我們黨作為百年大黨,要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永葆生機活力。”此外,“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遵守黨紀國法,自覺反對特權(quán)思想、特權(quán)現(xiàn)象,帶頭廉潔治家,從嚴管好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今天的領導干部和共產(chǎn)黨員更應該以包拯為榜樣,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斷加強黨性修養(yǎng),強化勤儉自律,從源頭上培養(yǎng)“清正不貪腐”的思想,最終取得反腐敗斗爭的全面勝利。
中國古代歷代思想家經(jīng)過不斷提煉,逐漸形成了“民貴君輕”“以民為本”等根本理念。包公的廉政思想里面就包括重民愛民,惠民保民等思想。他曾經(jīng)多次上書,請求減輕賦稅、改革陳法;在主政端州、開封時期采取多種惠民措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包公懲治腐敗也是保護百姓的合法權(quán)益。包公以民為本的政治理念對于今天有著重大借鑒意義。
中國共產(chǎn)黨來自人民。她從誕生伊始,就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這一點和傳統(tǒng)的“民本”思想不謀而合。因此,學習包公以民為本,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就是不忘共產(chǎn)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把人民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從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問題改起,構(gòu)建社會主義“服務型政府”。
《荀子·君道》篇中說:“法者,治之端也?!秉h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里程碑。黨的十九大召開后,黨中央從全局和戰(zhàn)略高度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進一步指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法順人情”是中國古代一種非常有意思的司法現(xiàn)象。公正如包公,也會在斷案過程中感情用事,網(wǎng)開一面。《蝴蝶夢》中,他被王母的愛子之心打動,用販馬賊偷換了殺人犯王三。此外,包公斷案過程中也有無能為力的地方?!逗笸セā分校珣椭瘟俗锓竿鯌c和店小二,但是對于教唆王慶的趙廉訪夫人卻不置一詞。某種意義上說,包公的法順人情和力不能及都體現(xiàn)了封建社會法制體系的不足和缺陷,這也是現(xiàn)代法治社會需要引以為鑒的。
以清正廉潔、剛正不阿著稱于世的包公,在后世的文學演繹中,煥發(fā)出了更為璀璨的光彩。元代的包公文學,突出包公的清廉愛民品質(zhì)的同時,也有不可忽略的歷史局限性,這一點,是我們研究包公的廉政精神時必須要注意的。對元代包公文學中廉政精神的探討,一方面可以追溯廉政建設的文化淵源,以古為鑒;另一方面能夠探索當代全面反腐、依法治國的原則路線,今勝于古。在今天的融媒體時代,黨員干部更需要運用多種形式樹立傳播包拯的廉政精神,培養(yǎng)正風反腐永遠在路上的政治自覺,最終實現(xiàn)中華民族海晏河清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