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萃潔
(安徽農業(yè)大學 經濟技術學院基礎部,安徽 合肥 230000)
杜甫的很多詩作被后代人廣泛引用和流傳,《蜀相》是其詩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本文從文化語境、情景語境、語篇語境三個不同的角度來分析杜甫《蜀相》英譯文。
杜甫《蜀相》主要寫詩人在某一日游玩武侯祠,對周圍的風景和人物進行觀察之后,借景抒情,感嘆諸葛亮用盡全部的知識和力量去盡力輔佐蜀漢兩朝,感慨最后沒有獲得成功就身先死的悲嘆之情,充分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景仰之情,也表現出國家危難之時需要一些有勇有謀的人,不遺余力去保衛(wèi)自己的國家?!妒裣唷啡乃枷牖{都是哀愁和悲嘆的,這也符合杜甫的寫作風格,因為杜甫一生經歷坎坷。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對杜甫《蜀相》的英譯文進行分析比較,研究譯文是否能夠將原文的相關語氣、神態(tài),以及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充分表達出來,體現出作者的悲憤,以及哀嘆之情[1]。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在詩歌分析中有較好的作用和可操作性,特別是《蜀相》本身就是一篇佳作,這篇文章內涵有很多獨特的見解值得人們去挖掘和評析,對于這種千古流傳的世界名作必須給予重視,值得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來研究這篇文章。
根據相關的概念可以得出,系統(tǒng)功能學語境大致分為文化語境和情景語境。所謂文化語境指的是人類在特定的文化大背景之下結合自身獨特的生長經歷所固定的行為模式,這種行為模式對于所制作的作品的語言結構有比較強的限制,而且這種語言模式的語言風格非常強烈。情景語境指的是與語言行為所對應的話語范圍,是一個比較大的范疇,很難細分。所以,情境語境是很難用語言進行具體的描述和分析的。文化語境是一定社會歷史時期的社會風格的產物,文化語境的基礎是整個語言性的環(huán)境,因此,文化語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比較大。情境語境指的是創(chuàng)作者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內所存在的語境,是文化語境的具體體現,二者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而且二者也不能分割。在對《蜀相》英譯文進行分析評價的過程中,必須用適當的語言評價方法來分析具體的段落和文章,不能只局限于一種方法,一種方法的分析會使最終的分析效果泛泛無味,無法讓更多的人理解,運用適當的語言分析方法有利于增強語言的表達能力,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不同的理論知識[2]。
語境通常情況下分為狹義的語境和廣義的語境,在不同情況下,要根據不同的文章以及翻譯特點來運用具體的語境分析方法。狹義的語境指的是語言表達時存在的物理環(huán)境,也是作者在創(chuàng)作某篇詩作時的具體的詩作情境變化。廣義的語境作為一種社會交際活動,受很多不同因素的影響,這些外界不同因素可能會直接影響到語言文化的環(huán)境,這里所指的外界不同因素,主要包括外界影響人的教育背景,以及相關的生活方式。
一些學者對語境進行分析后發(fā)現,目前語境主要分為以下三類:第一類是上下文語境,一篇文章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一定會有上下文,所側重的語境也都是上文和下文之間所連接的一種情感表達,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第二種情況是發(fā)生言語行為時的實際語境,這種語境歸納起來大致可以包括一些客觀的因素,比如,作者在創(chuàng)作佳作時相關外界言語表達者說話的方式等一些主觀因素,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心情等,這些主觀因素都可能會影響文章的編撰。某個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對應的社會文化也能影響文章的創(chuàng)作深度。一些專家曾經對語境進行分析,認為語境主要是由能夠用語言表達出的知識和語言外的知識所構成的,語言外的知識主要是一些外界因素的影響,這些都是很難控制的,但這些不同的部分組成了語境。
在國外,語言學界對不同語境研究最多的是社會語言學,因為這種流派的語境應用最多,而且應用范圍最廣,在對這種流派的觀點進行敘述的過程中,必須回到起點。倫敦著名語言學家把語境研究的重點放在情境語境上,因為情境語境有其自身獨特的特點和風格[3]。目前,影響情境語境的因素主要分為以下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參與者的有關外界特征會直接影響語言文字的創(chuàng)作,也就是創(chuàng)作者。比如,任務、言語活動和表情都會直接影響文章作者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及過程。第二種情況是參與者的非言語活動也會產生影響,即相關事務以及言語活動產生的影響都會直接對文章的創(chuàng)作產生很大的影響。語境變化主要是因為外部情境的不同變化會導致語言的構成形式不斷變化,目前大致將語境變化分為文化語境和情景語境兩種不同的形式,國內以及國外現存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家對這一分類存在異議,但都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因為不同觀點的碰撞也導致這個分類方式應用得越來越廣泛,但不同的思想流派對于語境因素、對于語言表達的限制作用觀點是一致的。系統(tǒng)功能學已經在運行過程中存在很大的缺陷和問題,這種表達和分析方法無法生動、全面地對相關的情景進行刻畫,經過語言學家的分析,發(fā)現這種語言環(huán)境無法真實模擬言語事件發(fā)生時具體的外界物理動態(tài),也無法真實評析參與者的心理狀態(tài),這些都是限制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進一步發(fā)展的瓶頸,需要越來越多的人進行研究。
許譯:
語言語境圍繞著一個具體的段落和句子進行詳細的分析,通過對文章中的上下文的內涵和語音、語義、語法等不同要素進行詳細的概括和分析,在閱讀過程中,盡可能消除一些歧義的詞匯和句法,通過這種方式來深刻理解,這種創(chuàng)作方法在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有重要作用?!妒裣唷奉}目翻譯為“The Temple of Prime Minster of Shu ”,不同的譯文翻譯者有不同的翻譯方法,以及語言變化形式,本篇翻譯就是把原詩題目中的“蜀相”翻譯成了“蜀相之廟”,也就是進一步理解為武侯祠。這首詩撰寫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前面詳細敘述武侯祠,引出后面對于諸葛亮的敬仰和佩服之情,重點就是為了詳細表達出作者對于諸葛亮的敬仰,以及佩服之情,所以,前面的一些語句都是鋪墊之詞,沒有太多的含義。
語篇也就是人們在具體的傳統(tǒng)環(huán)境中針對具體的語段和字句所構思的最終產物,因此,語篇的風格比較穩(wěn)定,語篇的創(chuàng)作風格受外界不同因素的影響,而且難以穩(wěn)定下來。交際場合就是在一定的外界環(huán)境狀態(tài)之下創(chuàng)作詩作的場合,在對文章進行詳細分析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實際的交際場合,以及外界環(huán)境狀況等因素,這些外界不同的狀態(tài)和因素、社會環(huán)境共同構成一個情景模式,也就是語言情境。在分析詩篇的過程中,重點分析語言情景中的語氣、情景,以及作者所表達的中心思想,有助于讀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作者在創(chuàng)作文章時的表達方法,一定與其社會位置,以及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息息相關,寫作語氣一定與其階層和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語氣密不可分[4]。在尾聯的翻譯過程中,翻譯者文字簡潔有力,而且運用了“Could heroes” tears not wet their dress?這種分析敘述方法也符合詩人的狀況,表達了原有詩作的豐富意蘊,引起人們更加深刻的思考,使最終文章的表達效果達到極致。如果沒有用這些詞匯進行表達就不會有簡潔流暢、十分豐富的感受,也無法體現作者想要真正表達的詩作的特征和內涵,不利于閱讀者欣賞、理解文章的深刻內涵。
交流是情景語境重要的不可分割的部分,交流語境主要是作者與聽者之間能夠進行實時的交流。一個人語言的表達可以概述為多個不同人的思想表達,能夠呈現出更加多層次的風格。在具體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能夠借助說話者的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受,在特定的語境中,假借第三人來分享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對于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癎reen grasses”的譯文相對完整但無法表達真正的內涵,缺少一定的意境美,無法真正做到形美。所以,在翻譯過程中,可以借用一些語意更加豐富的詞匯,利用這些詞匯來表達作者的情感,也使閱讀者能夠感受到更加生動的語義變化。
文化語境指的是作者在創(chuàng)作具體文章過程中所存在的社會文化形態(tài),曾經有人認為語言表達就是一種社會文化表達,是作者所生存的社會生活以及社會風格的具體反映和體現。每一種不同的語言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和習慣,作者由于長時間生活在這種語言環(huán)境之內,會形成屬于當時特定環(huán)境內的風俗習慣和思維方式,這些潛在的思維方式會直接影響作者在創(chuàng)作詩篇時的創(chuàng)作風格[5]。任何語言都是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之內進行創(chuàng)作的,所以,任何語言都會有文化語境。文化語境對理解詩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即使不能深刻認識某一個詞或者段的含義,但如果能結合當時的時代大背景進行分析,利于推導出語言的具體含義,還能進一步填補空缺,補充整個語段,使整個語篇更加連貫和生動,最終成功地表達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根據譯文可以得知每一句的尾句“shade,brocade,spring,sing,affair,compare”,這些不同的詞語最終構成了一個固定的形式,而且每一句都是八個音節(jié),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最終所寫的文章朗朗上口而且具有非常強的借鑒意義,直接體現了中國詩句的特征。結合當時的語言大環(huán)境和背景,杜甫在國家危難之際無法施展才華,他憂心于國事,羨慕和敬佩諸葛亮能夠用盡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服務于國家。杜甫在此大環(huán)境之下思想更加深沉,本篇譯文中的一些詞語在理解過程中必須以相應的大環(huán)境語言風格為基礎進行分析和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得出更加準確的答案,也更符合語言分析的要求[6]。
語言是任意的符號系統(tǒng),漢語和英語屬于不同的語系,具有一定的特異性。漢語的主要作用是話題突顯性,而英語是主語突顯性。在跨語言翻譯時會涉及不同的語言,也會形成不同的譯文。這是一個不能回避的難題。比如,漢語的句子可以很簡短,英語常用一些復句和套句,意義直白嚴謹。兩種不同的語言形式有非常明顯的差別。
翻譯是一門有特定法則的科學,也是一種譯者的再創(chuàng)作過程。由于不同的翻譯者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各個不同的翻譯者的認知方式也存在很大差異,最終的翻譯成品也不盡相同。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是原作品的第一讀者,是兩種文化的橋梁。翻譯者的文化觀念會直接體現在其翻譯的文本中。因此,原著外譯文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翻譯者的個人風格和特點。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蜀相》這首詩描寫的情感狀態(tài)非常豐富,為現代讀者所欣賞。語境翻譯是現代學者研究過程中的重要方向和課題,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語境研究框架。國內以及國外的一些著名的語言研究學者都會把復雜的語境進行拆分,結合作者實際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外部社會環(huán)境進行分析。通過這種分析方法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不同的詞語、不同的譯文,分析單詞在語篇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讀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