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是彝族傣族自治縣,在我們的生活中蘊含著許多有價值的民族文化特色,特別是本土音樂文化尤為突出。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引導幼兒傳承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將本土音樂滲透到幼兒園教學中,有利于從小培養(yǎng)幼兒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新平縣是“中國花腰傣之鄉(xiāng)”,這里有許多豐富多彩的音樂素材和純樸的人文風情。以本土音樂為代表的本土文化,有利于促進幼兒對生活的理解,激發(fā)幼兒興趣和探索精神,培養(yǎng)幼兒愛家鄉(xiāng)的情感,這里的孩子可以最生動、最直觀、最形象的從中吸取本民族的知識與營養(yǎng)。例如“彝族民俗”“傣族民俗”“花街節(jié)”“傣族祭龍節(jié)”“彝族火把節(jié)”等等,多姿多彩的民族節(jié)日和傳統(tǒng)民族文化活動,幼兒常置身于其中并獲得快樂,既能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又能增強幼兒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從小培養(yǎng)幼兒繼承和發(fā)展人類優(yōu)秀文化遺產的胸懷和能力,有效地推進幼兒園音樂活動課程的多元化發(fā)展。
二、將本土音樂滲透到幼兒園教學中,有利于傳承優(yōu)秀民族文化
我縣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資源豐富,如祝酒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等本土音樂豐富多彩,將這些本土音樂滲透到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有利于弘揚和傳承優(yōu)秀的、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民族文化。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精神,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在本土音樂中篩選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與幼兒日常生活相接近的、能被幼兒所接受的本土音樂作為教育內容,并根據幼兒的興趣與需要,進行歸類整理,以本土文化主題探究活動為主線,將本土音樂滲透到幼兒園教學活動中。
三、將本土音樂滲透到幼兒園教學中,有利于幼兒多元智能的提高和發(fā)展
通過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本土音樂教育活動,使幼兒在接觸本土民族文化的過程中,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其感受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體驗人文關懷、審美愉悅及創(chuàng)造的快樂,對幼兒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起到推動作用。我們結合本土音樂文化,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并把它融入到班級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豐富幼兒的知識,開闊幼兒的眼界,從小培養(yǎng)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熱愛本土音樂的情感。如“熱鬧的花街”, 將民族文化滲透到班級墻飾文化中,擴展幼兒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使幼兒從不同的角度接觸和認識民族文化,并從情感上帶給幼兒愉悅感。杜威曾經說過:“只有社會與兒童找到平衡點時,兒童對于活動才有真正意義上的興趣?!豹毺氐谋就烈魳肺幕軌蜃層變簱碛信c眾不同的活動區(qū)域和內容,結合主題活動我們創(chuàng)設“花腰傣舞臺”“花腰傣博物館”“民族小吃”等特色區(qū)域,投放各類本土材料供幼兒欣賞與娛樂,極大地滿足幼兒的探索興趣。例如,在“民族小吃”中,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制作“腌鴨蛋”“糯米飯”“干黃鱔”等,看他們在活動中津津有味地品嘗家鄉(xiāng)的美味小吃;創(chuàng)設“花腰傣舞臺”,讓幼兒把親身感受到的一些生活經驗,在活動中盡情模仿著、創(chuàng)造著、表演著……這些傳統(tǒng)的本土文化游戲,蘊含著純真、樸素的韻味,讓幼兒百玩不厭。
我們還把民族文化教育貫穿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環(huán)節(jié)中,營造幼兒與成人、幼兒與幼兒之間共同生活、探索、交往的環(huán)境。如應用新平濃郁風情的節(jié)日由來、慶祝方式、風俗習慣等內容提高幼兒認知;組織幼兒欣賞“滿城盡是花腰傣”的花街節(jié)壯觀場景和獨特的民族音樂,品嘗糯米飯、腌鴨蛋等花腰傣特色美食,感受傣族的飲食文化;組織幼兒觀賞“火把節(jié)”古老的鉆木取火儀式,聆聽關于《火把節(jié)的傳說》及遠古的民族音樂等。我們還請家長帶領幼兒參加民族廣場舞表演,同唱彝族傣族歌曲等活動,激發(fā)幼兒的參與意識,提高幼兒民族舞蹈的表演能力。
四、將本土音樂滲透到幼兒園教學中,有利于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
把本土音樂滲透到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中是少數民族自治縣幼兒教師的專業(yè)要求,每位教師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都會面臨許多新觀念、新技能和新策略的挑戰(zhàn)。面對這些實際問題,教師只有先自我學習、自我提高、充實知識,關注本民族音樂文化,經過收集、篩選、整理出適合幼兒教育的內容。每位教師還要熟悉彝族《三弦舞》《四弦舞》《煙盒舞》,傣族《貓貓舞》《捉黃鱔》《喊月亮》《祝酒歌》等本土音樂的旋律、肢體動作、舞蹈特點、藝術內涵,這樣促使教師專業(yè)化程度不斷提高,促使自己在教學活動中成為本土音樂的實踐、研究者和引領者。
五、將本土音樂滲透到幼兒園教學中,有利于增進親子關系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我們應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蔽覀兺ㄟ^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活動,提高家長對民族文化教育的共識,讓家長明確民族文化教育的目標、內容,并與幼兒一起收集材料,積極配合幼兒園教育,這樣就把民族文化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中。為此,幼兒園專門開展了一系列的主題活動,如:親子“磨盤宴”,家長和幼兒同唱祝酒歌、同跳民族舞、共享彝族特色美食,一起領略少數民族文化的魅力,感受濃郁的民族文化氣息,幼兒也因此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熏陶。
我們還要求家長利用節(jié)假日帶領幼兒參觀、游覽新平的民族特色村寨,引導幼兒接觸更多的民族文化,邀請家長參與“美麗花腰傣服飾”的時裝表演,充分展示民族服飾的美,讓幼兒感受民族文化的燦爛與多姿多彩。研究中我們發(fā)現本土文化資源對幼兒來說是熟悉而具體的,與幼兒的生活緊密相連,所以也是極易引起幼兒興趣的。在幼兒園內外教育環(huán)境的相互滲透中,幼兒體驗了快樂,留下深刻的記憶,也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fā)展。各班還創(chuàng)建了一個個本土文化特色的區(qū)域活動,活動中幼兒主動探究,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通過這些活動,一方面增進了家長與幼兒之間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也拉近了家長與幼兒園之間的距離,使家長更加了解幼兒園教學內容與學習方式,增進家長對幼兒園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本土音樂滲透在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中是我園的研究課題,活動中幼兒以自己的方式表達情感和愿望,做學習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會的主人。把優(yōu)秀的本土音樂文化融入到幼兒園音樂教學中,讓民族之花扎根于幼小的心靈中,從小激發(fā)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熱愛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感,通過本土音樂課題的研究,也促進了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使幼兒園音樂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并形成我園音樂教學的特色。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縣第一幼兒園?胡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