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一】
在春天里觀察兩只鳥
不是一棵,也不是兩棵,而是一排水杉,在我居住的城市的東南,向天空高高地直立著,高過了那些栗樹、梧桐、刺槐和雪松。
兩只鳥,我們權(quán)且稱它們?yōu)樯较铲o吧,在早春里飛來。我以為我認(rèn)識它們,我以為它們是去年的那一對。它們的巢還在,也就是說它們原來的家還在。經(jīng)過了去冬的那場大雪,看上去好像依然完好無損。而且,就一個鳥巢而言,它的高度、支點、造型,都大抵可以稱得上經(jīng)典。
兩只鳥飛來,先在空中盤查了一會兒,停留在附近的一棵樹上,對去年那兩只的鳥巢進(jìn)行確認(rèn)。我不知道上帝賦予了它們怎樣的心靈提醒和暗示,也不知道它們依循了怎樣的信息和氣息,能夠從浩渺的遠(yuǎn)方,準(zhǔn)確地找到這一排杉樹,找到它們的巢穴。現(xiàn)在的情況是,它們在經(jīng)過確認(rèn)后,瞬間同時飛起,又同時落在了鳥巢之上。我猜它們一定會檢查它們一冬沒有居住的房子,然后進(jìn)行外墻的修補,更是要把臥室重新裝飾一新。它們要在那里談?wù)撎鞖夂驮姼瑁鷥河?,?dāng)然,也要在那里抵御今年的颶風(fēng)、雷電和大雨。
很快,我發(fā)現(xiàn)我錯了。那兩只鳥并未干這些事情,它們選擇了另一棵樹,開始建造一個新的巢。從左往右看過去,如果去年的那個巢在第三棵水杉上,那么它們選擇的就是第五棵。
現(xiàn)在我似乎知道了,這兩只鳥不是去年的那兩只鳥,而應(yīng)該是去年那兩只鳥的兒女吧。年輕的一代,風(fēng)華正茂,奮發(fā)有為,熱愛生活,富于幻想,它們怎肯居住父母的舊巢呢?它們的家族不遺傳依賴和懶惰,這是天然的風(fēng)范;只有人類才會有不肖子孫,好吃懶做,在父輩積攢的財富中坐享其成、坐吃山空。鳥類不會。它們擔(dān)當(dāng)不起上帝的指責(zé)和同類的嘲笑。
當(dāng)然,建造一個家是復(fù)雜的、艱難的。我無法知道那兩只鳥整個春天的辛勤和勞苦,我只能通過它們忙碌的身影來進(jìn)行判斷和猜想。就這樣,有一天,它們的家建好了。一個巨大的鳥巢也像是突然從枝頭上長出來,和樹完美地融成一體。我能感覺到巢的堅固和安穩(wěn),也能想象那臥室的簇新和舒適。
那天,讓我覺得仿佛整個春天里,我都在向它們仰著臉。年輕人的新巢建在第五棵樹上,父母的舊居建在第三棵樹上;父母親不在了,高高樹頂?shù)呐f居空著,仿佛一個家族的圖騰和標(biāo)志;從我的角度看去,直立的杉樹舉著那個舊巢,更像是舉著一個祖宗的牌位。那么,這兩只鳥選擇在第五棵樹上建造自己的新家,是想守護(hù)好父母的遺址和祖宗的牌位;那么,與之間隔一棵樹的距離,是不是想和舊時的文化傳統(tǒng)既不挨得太遠(yuǎn),又不挨得太近?它們在生命的繁衍和系統(tǒng)中,需要有自己年輕獨立的思想,需要建立一種完全屬于自己的信心和銳氣。
而我必須自覺離開了,我要做的不是對兩只鳥進(jìn)行觀察和猜測,而是能否進(jìn)行自身的反省,包括我對待美妙自然和可愛生靈的態(tài)度和行為。舊巢和新巢都建在樹的高處,那幾乎是樹的梢頂了。它們未必不知道這要擔(dān)當(dāng)多么大的風(fēng)險,但它們更知道這世上真正的風(fēng)險來自人類。因此它們把巢盡可能地建在高處,建在梢頂,那是對人類明白無誤地拒絕和痛斥。
那個懸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懸在我們的頭頂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鳥類的天性不安,還是人類的巨大痛苦。
(作者陳峻峰,選自《在春天里觀察兩只鳥》。有刪改)
讀有所思
1.“那天,讓我覺得仿佛整個春天里,我都在向它們仰著臉。”這句話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是圍繞“我觀察兩只鳥”展開的,請梳理作者的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jù)文意,簡析兩只鳥把巢筑在第五棵樹梢頂?shù)脑颉?/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結(jié)合全文,分析最后一段所體現(xiàn)的作者的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二】
空鳥巢
春天,總是在繁花綠葉間看到一些被遺棄的空鳥巢,像是村子的角落里失去煙火氣的破敗茅屋,房檐上蛛網(wǎng)密布,主人已不知去向。
大多數(shù)鳥兒并不選擇去年的舊巢孵蛋育雛。一棵樹,一處房檐,石壁間長滿荒草的縫隙,都有可能成為鳥兒暫時棲身的村莊。它們在這塊地域上銜草筑巢,構(gòu)筑臨時的家園,培育孩子,然后又匆匆地搬遷——這成了鳥兒世界難解的一道謎。
或許有一個詞能夠解開這樣的謎團(tuán):安全感。飛翔在空中的鳥兒,早已洞悉了腳下的危險。一棵樹似乎總是逃不開這樣的宿命:風(fēng)摧,雨打,雷劈,火燒,砍伐……傾巢之下,豈有完卵!樹的命運的不確定性讓鳥兒失去準(zhǔn)確而明智的判斷,逃離是唯一的選擇。災(zāi)難來臨,飛翔的姿勢已無所謂優(yōu)不優(yōu)美,像戰(zhàn)亂時期的難民,鳥兒匆匆從一棵樹逃離到另一棵樹,卑小的命運里飽含許多滄桑和流浪感。
細(xì)小的鳥巢依附樹身,臨空危懸,仿佛警惕的眼睛。
幾乎無人知曉鳥兒的仇恨,它們內(nèi)心的悲慟與哀怨常常被暗藏花香的語言忽略。
小時候,總喜歡上山去尋找樹叢中藏著的新鮮鳥窩,這幾乎是整個童年的樂趣和向往。小小年紀(jì),隱含許多成年的狡譎。拇指大的幾枚鳥蛋,顏色雪白,或者暗褐中夾雜著斑紋,嬰兒一般地安睡在巢里。一對幸福的夫妻攜手在林間覓食,全然不知災(zāi)禍瀕臨。一雙幼嫩的小手取走了鳥蛋,仿佛偷摘鄰家未成熟的瓜果一樣隨心所欲。肇事者并不逃逸,仿佛有意滯留現(xiàn)場,觀看傷心欲絕的父母怎樣扯開喉嚨怒罵。強(qiáng)者的霸道遮掩了制度和道德的約束,弱者只有通過一張相對自由的嘴巴遠(yuǎn)距離地發(fā)泄憤慨。
惡毒的舉止來源于對未知事件的好奇,對悲慘結(jié)局的出現(xiàn)毫不在意,人類的心靈永遠(yuǎn)無法裝下對弱小生命的尊重。家毀子亡,一春的希望瞬間化為烏有,鳥兒的傷心不亞于未亡人的慟哭,凄楚的哀叫電線一般綿長地劃過那無邊曠野……
再次見到鳥巢的時間是今年三月。陽臺的花盆間不知什么時候悄悄筑起了一只鳥巢,妻子發(fā)現(xiàn)它的時候已經(jīng)完全成型。飯碗大的體積依舊做工精巧,仿佛記憶中某只鳥兒的手藝。已經(jīng)無法確切叫出這只鳥兒的姓名了。玲瓏小巧的身體,擅長飛翔,灰褐色的羽毛,兩翼有一抹雪白,像流線形的飛機(jī),每天升降于我的生活周圍。驚喜之余,居然沒敢告訴女兒,擔(dān)心女兒毀了它的家。幼時掏鳥蛋的一幕,依舊在目。每一天,懷著期待暗中觀察鳥兒下蛋、孵化小鳥、嘴對嘴地喂孩子們蟲子,直到它們長大,把身體完全交給天空。
一只鳥兒從曠野遷徙到喧嚷的城市,是不是對高樓如林的城市的誤讀?空蕩蕩的鳥巢并不能給予答案。好在,它依舊置于我家陽臺,作為懷舊時抵達(dá)疼痛的路徑。
每次回到老家都要驚嘆故鄉(xiāng)的變化,只是屋檐下再沒見到燕子的新巢,地里迷惑鳥獸的稻草人也不見蹤跡,曾經(jīng)被祖母用來驅(qū)趕麻雀的竹制響器早已變成灰燼。房脊上掛著幾滴細(xì)微的鳥鳴,但那聲音與兒時聽到的鳥聲大合唱簡直無法相提并論……
尚記著許多鳥兒的俗名:紅肚兒,水鴉雀,啄木官(啄木鳥),地麻雀,夜老鼠(蝙蝠),牛屎雁,鬼鬼陽(陽雀),薅草包谷(布谷鳥),扁茶罐(腳雞)……像幼時一同玩耍過的伙伴,多年之后,依舊能夠輕易喊出他們的乳名。
是人的欲望打斷了鳥兒的飛翔。那么多的鳥兒已被死亡收藏。那么多的鳥兒,像寶貴的眼淚,被我們隨意揮霍。
天空是一只倒懸的巨巢,銜著地球這枚鳥蛋——一枚病變的鳥蛋,正在加深天空的空度。
(作者劉照進(jìn),選自《陶或易碎的片段》。有刪改)
讀有所思
1.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dāng)?shù)膬身検牵??)
A.兒時偷鳥蛋只是因為好奇,無心之舉卻讓鳥兒受到傷害,作者對此感到遺憾。
B.作者用心守護(hù)陽臺上的鳥巢,“驚喜”“期待”等詞都表達(dá)了他彌補舊過的真誠。
C.“我”能喊出俗名的鳥兒如今卻已被“死亡收藏”,作者對傷害鳥類的行為十分憤怒。
D.結(jié)尾的比喻,指向人類生存的巨大空間,“加深天空的空度”既是傷嘆也是警示。
2.鳥巢被鳥兒遺棄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以“空鳥巢”為題目,有什么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