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語】
良知和悲憫,緊密聯(lián)系又相互區(qū)別,良知是指人先天具有的判斷是非善惡的智慧,是人的正確認(rèn)識;悲憫是對人間苦難感同身受的情感。良知與悲憫是一個人高尚心靈的體現(xiàn),有良知與悲憫之心的人充滿了人情味,能夠點(diǎn)燃世間溫情。在人和人的交往中,最溫柔,也最具震撼力的東西,就是悲憫之心。我們應(yīng)該常懷悲憫之心,沒有悲憫之心的人會失去生命的溫度,沒有悲憫之心的民族會丟掉自己的靈魂。常懷悲憫之心,是對生命的憐恤和對他人的關(guān)懷,更是對生命的尊重與感恩;常懷悲憫之心,猶如世間一道清流、一盞心燈、一杯熱茶,滋潤著、照亮著、溫暖著黑暗中的心靈的同時,也映照了自身。
粽子里的鄉(xiāng)愁
◎琦 君
端陽是個大節(jié),也是母親大忙特忙、大顯身手的好時光。想起她靈活的雙手,裹著四角玲瓏的粽子,就好像馬上聞到那股子粽香了。
母親的粽子,種類很多,蓮子紅棗粽只包少許幾個,是專為供佛的素粽。葷的豆沙粽、豬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過以后稱之為“子孫粽”。吃了將會保佑后代兒孫綿延。包得最多的是紅豆粽、白米粽和灰湯粽。一家人享受以外,還要布施乞丐。母親總是為乞丐大量地準(zhǔn)備一些,美其名曰“富貴粽”。
我最最喜歡吃的是灰湯粽。那是用旱稻草燒成灰,鋪在白布上,拿開水一沖。滴下的熱湯呈深褐色,內(nèi)含大量的堿。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湯中一段時間(大約一夜吧),提出來煮熟,就是淺咖啡色帶堿味的灰湯粽。那股子特別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氣可以吃兩個,因?yàn)榛覝詹坏坏K胃,反而有幫助消化之功。過節(jié)時若吃得過飽,母親就用灰湯粽焙成灰,叫我用開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療法。母親常說我是從灰湯粽里長大的。幾十年來,一想起灰湯粽的香味,就神往同年與故鄉(xiāng)的快樂時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燒出灰來沖灰湯呢?
端午節(jié)那天,乞丐一早就來討粽子。真是門庭若市。我?guī)椭L工阿榮提著富貴粽,一個個地分。忙得不亦樂乎。乞丐常常高聲地喊:“太太,高升點(diǎn)(意謂多給點(diǎn))。明里去了暗里來,積福積德,保佑你大富大貴?。 蹦赣H總是從廚房里出來,連聲說:“大家有福,大家有福?!?/p>
乞丐去后,我問母親:“他們討飯吃,有什么福呢?”母親正色道:“不要這樣講。誰能保證一生一世享福?誰又能保證下一世有福還是沒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時時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緊。他們做乞丐的,并不是一個個都好吃懶做的,有的是一時做錯了事,敗了家業(yè)。有的是上一代沒積福,害了他們。你看那些孩子,跟著爹娘日曬夜露地討飯,他們做錯了什么,有什么罪過呢?”
母親的話,在我心頭重重地敲了一下。因而每回看到乞丐們背上背的嬰兒,小腦袋晃來晃去,在太陽里曬著,雨里淋著,心里就有說不出的難過。當(dāng)我把粽子遞給小乞丐時,他們伸出黑漆漆的雙手接過去,嘴里說著:“謝謝你?。 毖劬Ρ牭么蟠蟮?,看我一身的新衣服。他們有許多都和我差不多年紀(jì),差不多高矮。我就會想,他們?yōu)槭裁串?dāng)乞丐,我為什么住這樣的大房子,有好東西吃,有書讀?想想媽媽說的,誰能保證一生一世享福,心里就害怕起來。
有一回,一個小女孩悄聲對我說:“再給我一個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動,我?guī)Щ厝ソo她吃。”我連忙給她一個大大的灰湯粽。她又說:“灰湯粽是咬食的(幫助消化),我們沒什么肉吃呀?!蔽衣犃撕茈y過,就去廚房里拿一個肉粽給她,她沒有等我,已經(jīng)走得很遠(yuǎn)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給她。我說:“你有阿婆,我沒有阿婆了?!彼戳宋野肷握f:“我也沒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這么說的?!蔽页泽@地問:“你后娘?”她說:“是??!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腳上都有紫印?!?/p>
聽了她的話,我眼淚馬上流出來了,我再也不嫌她臟,拉著她的手說:“你不要討飯了,我求媽媽收留你,你幫我們做事,我們一同玩,我教你認(rèn)字?!彼o靜地看著我,搖搖頭說:“我沒這個福分?!?/p>
她甩開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我回來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訴母親,母親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嘆口氣說:“我也不知道要怎樣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p>
日月飛逝,那個討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臉悲苦的神情,她一雙吃驚的眼睛,和她堅(jiān)決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時常浮現(xiàn)我心頭,她小小年紀(jì),是真的認(rèn)命,還是更喜歡過乞討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間的話,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嫗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樣,活在哪里呢?
(節(jié)選自《琦君散文精品集》,有刪改)
賞析
悲憫是一種源于同情而高于同情的博大情懷,不是居高臨下的審視,而是平等的給予。兒時的琦君對乞丐產(chǎn)生了深刻的悲憫,以至于到了暮年還念念不忘那乞丐背上的嬰兒和討粽子的小女孩。這種悲憫之心,是她高貴人格的反映,也是人性的共鳴。
論良知
◎劉仁文
良知,亦稱良心,是人與生俱來的內(nèi)心“是非律”,是一切道德倫理的基石。
孟子說:“人之所不學(xué)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王陽明也說:“良心者,孟子所謂‘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慮而知,不待學(xué)而能,是故謂之良知?!彼麄兌颊J(rèn)為良知是一種本能,像惻隱之心這類品質(zhì),并不需要后天習(xí)得。
良知是人的“自我立法”,是心靈深處的裁判官?!把霾焕⒂谔欤┎烩粲诘亍?,說的就是為人處世不能愧對天地,要對得起良心。這不由讓我們想起康德那句名言:“世間有兩樣?xùn)|西,我愈是思考愈覺神奇,心中也愈充滿敬畏,那就是天上的星空與內(nèi)心的道德準(zhǔn)則?!?/p>
確實(shí),良心不分東西,達(dá)·芬奇如此寫心的神奇:“人心在一剎那由東方轉(zhuǎn)到西方?!北R梭也像許多中國思想家一樣,向良心獻(xiàn)上最高的贊辭:“良心呀!良心!你是圣潔的本能,永不消逝的天國的聲音……是你在不差不錯地判斷善惡……沒有你,我就感覺不到我身上有優(yōu)于禽獸的地方;沒有你,我就只能按我沒有條理的見解和沒有準(zhǔn)繩的理智可悲地做著一樁錯事又一樁錯事?!?/p>
良心是靈魂的聲音,而欲念則是肉體的聲音,二者經(jīng)常會發(fā)生碰撞。史孟麟所謂“人心有現(xiàn)成的良知,天下無現(xiàn)成的圣人”,是要鼓勵有志于想成就圣賢人格者,就得走良心的進(jìn)路,這樣才能把外在規(guī)范轉(zhuǎn)化為內(nèi)心信念。
良心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卻是最可靠的監(jiān)督者,一個人的任何言行,都逃不過它的眼神。你可能逃過世俗的懲罰,卻要受著良心的煎熬和折磨。良心不安,問心有愧,這種來自內(nèi)心的自我譴責(zé)和懺悔,是最深沉、最有效的道德律令。一個社會,一種職業(yè),講良心的人越多,這個社會就越自律,這種職業(yè)就越干凈。以司法為例,愛爾里希就說得很好:“法官的人格是正義的最終保障。”難怪耶魯大學(xué)法學(xué)院的前院長哈羅德·柯要在開學(xué)典禮上寄語耶魯學(xué)子:“永遠(yuǎn)別讓你的技巧勝過你的品德?!?/p>
但良知也有蒙垢的時候。有的人為了追求功名利祿,更有的人以更高尚的理由,認(rèn)為要干大事就不能講良心,無毒不丈夫?!皭菏穷嵉沟纳啤?,貝戈?duì)柛缡钦f。君不見歷史上多少惡行和災(zāi)難,偏偏是以善為動機(jī)或幌子釀成的!
所以,依法治國的同時,也提倡以德治國,并且強(qiáng)調(diào)要把二者有機(jī)地結(jié)合起來。我覺得用“以德育國”來代替“以德治國”的提法似乎更妥?!暗隆钡闹鞲蓛?nèi)容就是良知,它無法像法律那樣實(shí)行有強(qiáng)制力的“治”,而更多地靠春風(fēng)化雨,靠潤物無聲。一個德性高的社會,必是講良知的社會,它能夠培育土壤,讓吾國法治這棵幼苗長成參天大樹。
(節(jié)選自《檢察日報(bào)》,有刪改)
賞析
這是一篇說理清楚、論證有力的議論文。文章開宗明義,開頭便提出“良知,亦稱良心,是人與生俱來的內(nèi)心‘是非律,是一切道德倫理的基石”,觀點(diǎn)明確。然后引經(jīng)據(jù)典,引用孟子、王陽明、康德、達(dá)·芬奇、盧梭等人的名言對“良知”的含義進(jìn)行論證。另外,文章還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把“良知”和“欲念”進(jìn)行對比,指出要“把外在規(guī)范轉(zhuǎn)化為內(nèi)心信念”。文章說理有力,論證豐富,值得同學(xué)們借鑒學(xué)習(x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