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娥
[摘 要]STEM教育理念指導下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教學,教師可借助多種教學手段展開對應的設計和組織,為學生提供豐富學習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在跨學科對接學習實踐中實現認知發(fā)展的目的。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STEM教育理念;課程資源;活動設計;生活訓練;實踐維度
[中圖分類號] G623.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15-0074-02
STEM教育理念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應用廣泛,教師要有融合對接的意識,借助多種教學方法,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資源整合、活動設計、訓練對接、實踐延伸,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時,小學生的認知處于快速成長階段,如果能夠從一門學科中獲得多門學科的認知體驗,建立綜合實踐主觀意識,這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科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的主觀訴求,體現主體教學原則,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
一、整合課程資源,啟動生本融合思維
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有比較固定的教材,在課程資源整合時,教師要緊緊圍繞教材展開。教材具有普適性,教師要注意進行增刪處理,因為學生客觀存在個體差異,需要對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調整。為豐富教學資源,教師還可以借助校本課程以及其他信息渠道,搜集篩選一些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體驗的機會。特別是對接學生的生活展開課程整合,其適合性更高,學生能夠獲得豐富的認知。
例如,教學《走進傳統(tǒng)游戲》一課時,教師先對學生進行學情調查:“你平時最喜歡玩什么樣的游戲?”學生對游戲情有獨鐘,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積極給予回應。從學生的反饋情況能夠看出,學生喜歡玩一些電子方面的游戲。于是,教師通過多媒體呈現游戲并提問:“這里有一些比較傳統(tǒng)的游戲,看看大家有沒有玩過。如果要將游戲進行改良,你會給出什么樣好的建議呢?”學生開始觀看這些游戲,并紛紛給出自己的見解。有的學生說:“我認為‘投沙包的游戲很好玩,但帶有危險性,如果被沙包砸中,肯定會受傷的。不如將這個游戲改成投遠游戲,看誰投得最遠?!币灿械膶W生說:“這個‘滾鐵環(huán)游戲我玩過,真的是很有趣,在鐵環(huán)帶動下可以跑得很快,鍛煉效果好?!苯處煂W生的意見進行總結,要求學生借助生活條件去制作這些玩具。
上述教學,教師基于STEM教育理念,要求學生對傳統(tǒng)游戲進行改良,成功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從學生匯報的情況可以看出,學生的思維已經被激活。然后教師要求學生在生活條件下制作游戲玩具,這樣學生需要科學、工程、數學等學科的知識支持,體現STEM教育理念。
二、創(chuàng)新活動設計,強化生本兼容操作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本身帶有實踐活動屬性,所以在具體執(zhí)教時,教師要從活動創(chuàng)新設計的角度,強化學生的操作體驗。小學生對實踐操作性活動有特殊的參與熱情,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對活動展開創(chuàng)新設計。如操作實驗、信息搜集、案例研討、小課題探索、游戲競賽、知識競答、網絡應用、手工制作、實地觀察、社會調查等都屬于綜合實踐活動范疇,學生大多喜聞樂見,其助學效果自然值得期待。同時,教師要有充分的學情調查,展開針對性的教學設計,給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和感知。
例如,教學《家務勞動我能行》時,學生對自己的家庭是最為熟悉的,教師展開現場調研:“你的家里有多少人?他們分別做些什么工作?如果讓你夸夸家里人,你會選擇誰呢?”學生對這些情況了如指掌,自然順利地進入介紹環(huán)節(jié)。很多學生都會選擇媽媽這個角色進行夸獎,教師順勢展開引導:“媽媽是家中最辛苦的一位,你是家庭成員之一,能不能在家里多承擔一些家務,減輕媽媽的負擔呢?”面對這個問題,學生陷入深度思考之中。教師鼓勵學生進行系統(tǒng)規(guī)劃,將具體打算做系統(tǒng)介紹,學生再度展開熱議。
上述教學,教師利用問題給學生提供更多反思的機會,這樣的設計無疑能夠觸動學生的內心,提升教學效果。學生面對家務活時最需要解決的是思想問題,而不是能力問題,這里教師從思想角度展開對應教育,其調度效果更為突出。
三、對接生活訓練,提升生本跨科體驗
對接生活展開訓練設計,教師要做好多重準備工作。首先,要對教材深入研究,找到教材與生活的對接點,以便設計生活化的訓練活動;其次,要對學生的生活認知有一定的了解和判斷,這樣在組織生活化訓練活動時有更高的針對性;再次,教師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設計與學生生活相接的綜合實踐活動;第四,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跨學科的學習意識,因為綜合實踐活動關涉學科眾多,唯有借助更多學科認知展開對應操作,才能贏得學習的主動權。
例如,教學《鏡頭下的美麗世界》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在課前為學生設計生活信息搜集任務:“我們大多有外出旅游的經歷,也會利用手機拍攝很多精美的照片,回家之后,將爸爸媽媽手機中一些好看的照片發(fā)送到網絡交互平臺上,以便老師進行篩選,在班級中展示?!闭n堂教學啟動后,學生都迫不及待地要看自己選發(fā)的照片有沒有入選。于是,教師通過多媒體呈現一幅幅精妙的照片,學生一邊觀看一邊討論,被圖片中的景色所折服。為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師要求學生介紹照片的處理方式,學生對此比較感興趣,有豐富的操作經驗,從而形成深刻體驗。
上述教學,教師為學生設計照片搜集任務,對學生形成重要的心理沖擊。在這個搜集、傳輸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且涉及技術、信息、自然、人文等學科知識,對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科能力有促進作用。
四、延伸實踐維度,培養(yǎng)生本綜合能力
STEM教育理念倡導多學科的跨界性教學,這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有更多的契合點。因此,教師要有延伸實踐的主觀意識,從不同方向延伸探索設計課程訓練,使學生能夠借助生活認知展開相關的操作實踐,在主動探索中形成學科基礎能力。同時,教師不妨給學生布設一些趣味性的探索任務,要求學生借助多種平臺展開對應操作。如網絡交互平臺的合理利用,或家長的參與,都可以形成更多的學習契機,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
例如,教學《組建我們的運動隊》的相關內容時,教師要求學生自由組合成三人小組,然后集體設計組建運動隊的方案,提交到班級并參與提案評選活動。學生進入具體操作環(huán)節(jié),教師跟進指導。在評選展示環(huán)節(jié),教師鼓勵學生自我介紹其方案的設計特點,學生都能踴躍發(fā)言。如有的學生這樣解讀自己的方案:“要組建運動隊,需要先做好組織安排,將相同興趣的同學組織成一個團隊,這樣便于展開運動訓練?!敝?,教師對學生的介紹進行點評,給予更多專業(yè)的建議。
上述教學,教師為學生準備方案設計任務,且以團隊形式展開,成功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從學生的積極表現可以看出,教師的設計是比較適合的,學生接受更為自然,并在具體操作中形成學科認知能力。
總之,STEM教育理念指導下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教師需要有兼容對接的主動性,在課程內容整合、活動形式選擇、生活訓練設置、社會實踐對接等方面做出積極探索,為學生提供適合度更高的學習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形成綜合性能力。同時,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有主動接受的意識,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學習訴求展開對應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多操作、體驗、內化的機會,實現學生學科認知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
(特約編輯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