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水英(鄱陽縣人民醫(yī)院,江西 鄱陽 333100)
偏癱是腦卒中常見的后遺癥,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生活無法自理,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與工作。臨床常采用康復護理方法進行干預,雖可改善患者運動功能,但干預時間較長,且需要患者高度配合方可奏效,干預效果欠佳。中頻脈沖治療儀利于中頻電流對患肢進行電刺激,可促使肌肉進行被動節(jié)律收縮,緩解肌肉痙攣,改善運動功能[1]。 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頻脈沖治療儀聯(lián)合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將2018 年1 月~2019 年5 月于我院接受康復護理干預的30 例腦卒中偏癱患者臨床資料納入對照組,將2019 年6 月~2020 年5 月于我院接受中頻脈沖治療儀聯(lián)合康復護理的3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臨床資料納入觀察組。 對照組中男 16 例、女 14 例;年齡 42~72(65.67±4.12)歲;文化程度:初中以上19 例、初中及以下11 例。 觀察組中男 17 例、女 13 例;年齡 41~73(65.64±4.18)歲;文化程度:初中以上20 例,初中及以下10 例。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中相關標準;②生命體征穩(wěn)定、意識清醒的患者;③臨床資料完整的患者。 (2)排除標準:①無法耐受中頻脈沖治療儀治療的患者;②存在肢體殘疾的患者;③安裝心臟起搏器的患者;④合并皮膚疾病、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進行康復護理干預:(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向其普及疾病相關知識,告知其積極配合治療及訓練可加速身體恢復,對其存在的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進行耐心疏導,并向其介紹恢復效果較好的案例,提高其治療信心。 (2)肢體功能鍛煉:按照由近到遠原則幫助患者按摩患肢,并對患肢進行被動運動,包括肩關節(jié)外展、外旋、內展、內旋訓練,髖關節(jié)外展、膝關節(jié)伸屈、指關節(jié)屈曲訓練等,15min/次,2 次/d;待其身體狀況允許時,指導其進行主動運動,包括床上翻身、移動、坐起等,并逐漸過渡到站立平衡、步行、上下樓梯等運動,15min/次,2 次/d。(3)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指導患者進行穿脫衣物、刷牙、洗臉、進餐、如廁等日常生活能力訓練,15min/次,2 次/d,并教會其利用手杖、助步器等工具進行日常生活活動。 連續(xù)干預8 周。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中頻脈沖治療儀(河北鼎宇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型號:DYF-B-02)進行干預,將電極片固定于患肢相應位置,上肢于肱三頭肌、腕伸肌、岡上肌處固定,下肢于脛前肌群、股四頭肌處固定,設置治療頻率為4kHz,波形為正弦波、方波、三角形波,電流刺激強度由小到大,調整至肉眼可見強肌肉收縮且患者耐受時維持,20min/次,2 次/d。 連續(xù)干預 8 周。
1.4 臨床觀察指標 (1)運動功能:分別于干預前、干預8 周后采用簡式Fugl-Meyer 運動功能評測法(FMA)[3]評估患者上肢及下肢運動功能,上肢總積分66 分,下肢總積分34 分,分數(shù)越高,患者運動功能越好。(2)日常生活能力:分別于干預前、干預8 周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4]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價,滿分100 分,分數(shù)越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行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 χ2檢驗。 P<0.05 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干預前后運動功能比較 干預前,兩組上肢、下肢 FMA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8 周后,兩組上肢及下肢運動功能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FMA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干預前后FMA 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對比,*:P<0.05
23.19±2.83*20.08±2.71*4.347<0.001上肢運動功能 下肢運動功能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對照組n 30 30 t P 27.48±2.29 27.53±2.31 0.084 0.933 46.26±3.15*41.36±3.42*5.772<0.001 10.86±1.07 10.92±1.09 0.215 0.830
2.2 兩組干預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較 干預前,兩組 ADL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8 周后,兩組ADL 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ADL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干預前后ADL 評分比較(,分)
n 干預前 干預8 周 t P觀察組對照組30 30 26.070 20.304<0.001<0.001 t P 45.76±4.83 45.85±4.88 0.072 0.943 79.82±5.28 72.34±5.22 5.518<0.001
腦卒中是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導致血液無法流入大腦,腦組織因長期缺血缺氧受到損傷引起的一組疾病,具有較高病死率及致殘率,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腦卒中的病死率逐漸下降,但多數(shù)患者仍存在偏癱后遺癥,無法獨立生活,給其家庭造成較大負擔。因此,需盡早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有效干預,盡可能提高其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減輕家庭負擔。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8 周后,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上肢及下肢運動功能評分、ADL 評分更高(P<0.05),表明腦卒中偏癱患者采用中頻脈沖治療儀聯(lián)合康復護理共同干預,可改善患者運動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原因在于,護理人員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向其普及疾病相關知識,告知其積極配合治療及訓練對身體恢復的重要性,可提高其重視程度,利于后續(xù)治療及康復鍛煉的順利展開[5]。 針對患者存在的負面情緒進行耐心疏導,并向其介紹恢復較好的案例,可提高患者治療信心及治療、訓練依從性,利于其身體恢復[6]。 每日按摩患者患肢,可放松肌肉,促進肢體血液循環(huán),改善患肢痙攣狀態(tài),促進神經(jīng)功能恢復,進而改善其運動功能。對患側肢體進行相應被動運動,待其身體狀況允許時,指導其進行翻身、下床步行等主動運動,可緩解肌肉痙攣,促進肢體活動力的恢復,改善患者運動功能[7]。 對患者進行穿衣、刷牙等日?;顒佑柧?,并指導其采用手杖、助步器進行日常活動,可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8]。 但康復訓練需要患者的高度配合方能取得較好的干預效果,部分患者由于干預時間過長易產(chǎn)生疲累、抵觸情緒,干預效果欠佳。中頻脈沖治療儀是利用脈沖電流治療疾病的方法,脈沖電流通過神經(jīng)傳導可反復刺激大腦運動神經(jīng),興奮交感神經(jīng)通路,促進神經(jīng)軸突再生,從而恢復及重建中樞至肢體的運動傳導通路,提高神經(jīng)對肌肉的支配能力,促進患肢肌肉正常收縮,進而提高其運動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9,10]。 此外,中頻脈沖電流還可加速機體血液循環(huán),放松機體痙攣組織,增加患肢肌肉組織營養(yǎng)物質,并能使肌肉進行無意識收縮,鍛煉肌肉,增強肌肉耐力與張力,從而改善患肢運動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綜上所述,腦卒中偏癱患者采用中頻脈沖治療儀聯(lián)合康復護理共同干預,可改善患者運動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