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蓮(河南譽美腎病醫(yī)院,河南 鶴壁 456750)
糖尿病腎病的主要病理改變是以腎小球毛細血管系膜區(qū)增寬及基底膜增厚為主,臨床表現(xiàn)為持續(xù)性尿蛋白,是糖尿病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1]。在我國,2 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非常高,而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率隨著病程的進展呈上升趨勢,影響糖尿病的病情控制。 據(jù)相關統(tǒng)計顯示,我國有糖尿病腎病患者2 000 萬以上,已經(jīng)成為慢性腎病的首要病因。糖尿病腎病的代謝紊亂可造成腎功能衰退及終末期其它臟器并發(fā)癥及尿毒癥,是致死的主要原因。盡早診斷有助于改善預后。 血清學檢查是腎功的主要方法,如血尿素氮、血肌酐,但臨床上常出現(xiàn)漏診,特別是對早期診斷效果不佳。 而β2微球蛋白(BMG)被視為評價腎小球濾過功能的敏感指標[2]。 本文就BMG 在糖尿病腎病中的診斷價值進行研究。 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我院2018 年10 月~2019 年9 月收治的49 例糖尿病腎病患者及同期在本院體檢的49 名健康受檢者參,分別作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觀察組中男 28 例、女 21 例,年齡 21~79(51.26±5.23)歲;對照組男 29 例、女 20 例,年齡 20~78(51.14±5.19)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并配合本研究;(2)觀察組均確診為糖尿病腎病。 排除標準:(1)嚴重急性腎炎、泌尿系感染;(2) 近期腎毒性藥物治療史或其它影響本研究指標的因素;(3)資料不全者。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檢查前3d 內(nèi)清淡飲食,第4d 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5ml,放入真空采血管中送檢。將血液以3 000r/min 離心15min,取上清液,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β2微球蛋白檢測試劑盒測定β2微球蛋白水平。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 β2微球蛋白水平;(2)觀察組不同糖尿病腎病病程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3)觀察組不同腎功能分期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腎功能分期:I 期:腎小球過濾(GFR)高于 90ml/min;II 期:GFR60~89ml/min;III 期:GFR30~59ml/min;IV期:GFR15~29ml/min;V 期:GFR 低于 15ml/min[3]。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3.0 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 n(%)表示,行 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 檢驗,影響因素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BMG 水平比較 觀察組BMG 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見表 1。
表 1 兩組 BMG 水平比較(,mg/L)
表 1 兩組 BMG 水平比較(,mg/L)
BMG觀察組對照組n 49 49 t P 3.75±1.43 1.89±0.91 7.681 0.000
2.2 觀察組不同病程BMG 水平比較 隨著病程的增加 BMG 水平也隨之增加(P<0.05)。 見表 2。
表 2 不同病程 BMG 水平比較(,mg/L)
表 2 不同病程 BMG 水平比較(,mg/L)
注:t、P 為病程≤5 年和病程 5~10 年之比;t1、P1 為病程病程≤5 年和病程>10 年比較;t2、P2 為病程 5-10 年與病程>10 年比較
n BMG病程≤5 年病程 5~10 年病程>10 年19 16 14 t P t 1 P1 t2 P2 2.41±0.83 3.12±1.17 4.23±1.26 2.034 0.026 4.945 0.000 2.682 0.006
2.3 觀察組不同腎功能分期患者BMG 水平對比隨著病理分期的增加BMG 水平也隨之增加 (P<0.05)。 見表 3。
表3 不同病程腎功能分期BMG 水平比較(,mg/L)
表3 不同病程腎功能分期BMG 水平比較(,mg/L)
注:t、P 為疾病分期 I 期~Ⅱ期和Ⅲ期之比;t1、P1 為 I 期~Ⅱ期和Ⅳ期-V 期比較;t2、P2 為Ⅲ期與Ⅳ期~V 期比較
n BMG I~Ⅱ期Ⅲ期Ⅳ~V 期18 17 14 t P t 1 P1 t2 P2 2.21±0.74 3.15±1.06 4.47±1.19 3.026 0.003 5.616 0.000 3.469 0.001
糖尿病是威脅健康的全身性疾病,有20%~40%的患者會進展為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最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是全身微血管病性合并癥之一,病情持續(xù)進展會導致腎功能損傷,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颊呓?jīng)尿常規(guī)檢測出蛋白尿陽性后,在未來5~10 年可發(fā)展為不可逆的終末期腎病,造成慢性腎衰。 2 型糖尿病的發(fā)生時間受年齡、病程、存在基礎疾病等因素影響而存在差異,患者發(fā)展成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率和病程成正相關,與導致的腎功能損害的進展也相關[4]。 糖尿病腎病早期可無典型癥狀,起病隱匿,病情進展緩慢,缺乏重視,而臨床尿常規(guī)、血尿素氮靈敏度比較低,容易發(fā)生漏診,等入院時已經(jīng)可能為中晚期。有研究表明,糖尿病腎病1 期階段病變與高血糖水平一致,沒有結構改變,是可逆性病變,若積極治療,可獲得基本痊愈,因此,早期診斷及有效干預非常重要。在對糖尿病腎病的診斷中,標志物可對疾病進行輔助分期和判斷預后[5]。
目前臨床上對糖尿病腎病損害程度的判定以UAER 水平高低為標準,其成為糖尿病腎病分期的重要依據(jù)之一[6]。但近些年,很多研究顯示,UREA 并無法準確地診斷糖尿病腎病,UREA 的升高和降低容易受到月經(jīng)、尿路感染等影響,且糖尿病腎病只有發(fā)展到III 期時才能檢出尿微量清蛋白異常,因此,對疾病早期診斷靈敏度不高[7]。有研究表明,BMG 能反應早期糖尿病腎病引起的腎功能損害,其對腎損害診斷的靈敏度要優(yōu)于血肌酐,因此,有學者將BMG作為診斷糖尿病腎病的敏感指標。 BMG 是一種腫瘤性疾病、腎臟疾病、肝臟疾病診斷的主要標志物。BMG是一種小分子球蛋白類物質,通常由淋巴細胞和血小板而產(chǎn)生,多存在于血漿、腦脊液、唾液及尿液中[6]。健康人BMG 的合成能力比較穩(wěn)定,其從細胞膜上釋放的量也相對穩(wěn)定。 BMG 分子量比較小,不會和血漿蛋白結合,因此,在機體的正常代謝中,此物只可經(jīng)腎小球而濾過,通過近端腎小管會被吸收、分解和破壞,形成氨基酸類物質,機體在生理狀態(tài)正常情況下,排出的BMG 量非常少。若機體中血清BMG 水平異常升高,則可反映出腎小球濾過功能受損,同時,尿液中的BMG 量增大,也會反映過濾的負荷量大或腎小管受損[8]。 大量文獻報道,BMG 不受年齡、性別等因素影響,相較于肌酐、尿素氮水平,BMG 檢測更具準確性和敏感性[9]。 劉永等[10]研究表明,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血清BMG、BUN、Cr 等指標水平顯著高于健康人。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BMG 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中病程>10 年的患者BMG 水平高于病程低于 10 年者(P<0.05);觀察組中隨著疾病分期的增加, BMG 水平也高(P<0.05)。
綜上所述,BMG 水平變化和糖尿病腎病的腎功能損害有著密切聯(lián)系,是診斷糖尿病腎病的可靠指標,掌握BMG 指標的變化規(guī)律有助于盡早發(fā)現(xiàn)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