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磊
摘? 要:中國位于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板塊運動相對活躍,人類的生產活動對地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近些年地震的發(fā)生頻率和強度等級都出現(xiàn)了提升的情況,對建筑安全和人員安全造成了較大的威脅。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對房屋設計的要求也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尤其是對抗震性做出了新的要求,以便當災難來臨時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能夠得到保障。
關鍵詞:土木工程;結構設計;抗震設計;有效策略
一、土木工程結構抗震設計的基本原則
1.1整體性
土木工程設計從業(yè)者應清楚地認識到,結構設計的基本目標是增強建筑物抵御地震沖擊的能力,而不應僅限于結構局部區(qū)域。因此,要從對建筑結構的整體把握著手,對建筑結構進行更加科學的設計,確保建筑結構的合理布置,使各種建筑的連接更加緊密,更加協(xié)調,從而滿足建筑的抗震要求。
1.2簡易性
研究結果表明,簡化后的土建結構設計,其抗震性能相對較好。這主要是因為簡化了設計,可以精確地計算出結構的受力參數(shù),從而可以更好地控制結構的整體性指標,避免冗雜的設計影響到結構的整體性,從而導致結構的抗震性能,承載力等下降。在設計中,盡量減少地震對建筑物的影響,避免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產生破壞,影響正常使用,甚至造成人身財產的損失。
1.3抵抗性
地震是一種毀滅性的天災,它對建筑物的破壞是非常巨大的。因此,長期以來,如何改善土建結構的抗震設計,一直是設計師們關心的焦點,也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門課題。因此,設計師應充分考慮結構的受力特性,通過合理的結構設計來實現(xiàn)建筑物結構的整體穩(wěn)定性,使結構具有較強的抗震性能,從而實現(xiàn)建筑的實用性、經濟性以及安全性。
二、抗震設計的必要性
地震的發(fā)生是地殼運動的結果,不僅會對周圍環(huán)境造成嚴重破壞,還會對建筑物產生重大影響,嚴重情況下會對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危害。不斷進步的土木工程行業(yè),已經運用混凝土結構,即使發(fā)生地震,也可以保持一定的穩(wěn)定性能。但是對于地震的發(fā)生,人們只能預測無法控制,為了保證人們的安全,故對土木工程結構進行抗震設計。抗震設計是通過科學的力學計算和彈性分析,使整個建筑表現(xiàn)出更強的性能。尤其是對于住宅建筑或者其他安全性能要求高的建筑而言,抗震設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三、結構抗震設計中存有的不足
3.1工程結構構造問題
土木工程結構設計包括如下領域:首先,以影響工程穩(wěn)定性的各種因素為結構設計基礎。所以,針對由于構造損壞而造成建筑抗震能力降低的問題,相關工程設計人員應該首先研究分析并妥善解決。其次,土木工程結構設計需考量建筑承載力、消除地震沖擊能量的能力、良好的變形力。最后,設計在建筑施工中能否得到充分體現(xiàn)問題。設計者必須注意給出具體圖紙,并與施工人員充分進行溝通,做好抗震設計信息交底。確保施工人員充分理解設計思想與施工要求,以提高建筑結構整體抗震能力。
3.2施工場地篩選問題
在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建筑場地的選擇,是一個非常關鍵性的問題。在土建工程中,為了保證結構的安全,且綜合考慮高效率的施工情況,建設者必須選擇有利于工程結構穩(wěn)定的地方,避免地震等問題帶來巨大的破壞,破壞建筑的結構穩(wěn)定??紤]施工便利的方面,首先地點的選擇上,比如土壤比較松軟,容易液化等場地,結構的安全性無法保證,所以不適合作為建設用地。如果在實際的建筑建造過程中,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無法避免,那么土木工程設計師們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采取一系列加強措施,保證整個建筑結構的穩(wěn)定性。
四、結構設計抗震設計的策略
4.1完善抗震設計方案
對于每個行業(yè)都有自己的行規(guī),無論開展各項工作,都需要遵守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對于建筑行業(yè)來講,在項目進行抗震設計前,一定需要設計人員制定設計方案,方案中要標注出抗震設計的細節(jié)。方案是否合理,在抗震設計方案制定之后,需要著手進行方案驗證,驗證合格方可施行。
4.2重視多重抗震防線鋪設工作,加強結構機敏性
多重抗震防線的布置,主要是在結構的抗震設計中增加多道抗震防線,以充分減弱地震能量對整個建筑物的沖擊。在實際的建筑項目中,當其中一道防線被破壞時,設計師可以將具有一定的延展性構件納入到防線的設計之中,從而實現(xiàn)結構的可靠性??梢园盐灰瓶刂谱鳛榻ㄖO計的基礎,通過減少建筑結構位移,提高建筑結構的抗震能力。通過對某一特定部位的設計進行定量的分析,可以對工程構件的總承載力進行多次計算,并對其在強烈震感作用下的變形擴展進行有效地控制,使其在地震中得到充分的變形。此外,現(xiàn)代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與施工單位的周邊環(huán)境等因素密切相關,其抗震性能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周邊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在發(fā)生地震時,有效的抗震設計可以減少結構的振動,減少地震的能量,達到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目的。
4.3科學合理設計建筑主體結構
建筑主體結構的科學化、合理化,能有效地改善建筑物的整體性能,同時,主體結構應與基礎同樣重視。比如,當?shù)鼗铣霈F(xiàn)了橡膠土、液化土、新填土等不同承載力的土時,需要將各種土經過處理達到一定的強度后使用,以滿足地基的剛性要求,從而保證地基的承載力。底部框架結構是當前應用較廣的一種結構形式,它既實用又經濟,是一種很好的建筑結構。但是,經常由于其剛度分布得不均勻性,會造成結構的不均勻變形,嚴重時會造成房屋的開裂,因此,在抗震設防烈度較高的區(qū)域,應慎重采用。因此,在設計時應根據(jù)地勘報告中各土層特性,選擇較穩(wěn)定的土層,以確?;A結構的剛性整體一致,降低地震作用的影響。
總結:綜上所述,地震是一種毀滅性的自然災害,一旦發(fā)生,將會對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的損害。由于地震的突然性,其預報和預防工作就會非常困難。因此,隨著我國建筑業(yè)的發(fā)展,對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要求越來越高,同時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我國也對結構的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某種程度上對建筑物的整體抗震能力的要求也相應提升。設計從業(yè)者要以安全、適用為主要內容與目標,結合施工場地周邊的地質構造情況,作出更加合理的結構設計。
參考文獻:
[1]滕達,孫路,李曉樂.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的抗震設計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21(31):130-132.
[2]京約,郝書研,潘希成.探究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的抗震問題[J].綠色環(huán)保建材,2019(01):63-64.DOI:10.16767/j.cnki.10-1213/tu.2019.01.049.
[3]王成藹.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如何考慮抗震問題[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10):107-108.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1710 090.
[4]趙彬惠.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的抗震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07):121-122.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1707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