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賀然,王寧,孟鑫淼,高穎,朱旭東
(1.北京林業(yè)大學木質材料科學與應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3;2.北京林業(yè)大學水土保持學院,北京 100083;3.揚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揚州 225127)
木榫旋轉焊接技術是一項生態(tài)環(huán)保技術,主要是通過木榫的高速旋轉,與基材預鉆孔之間摩擦產生熱量,使木材中的木質素和半纖維素等熱塑性材料軟化,冷卻后在連接界面形成穩(wěn)定的固化焊接層,達到無膠連接的目的[1],焊接過程中無一氧化碳和甲醛等有害氣體排放[2],具有生產效率高、回收率高和操作簡單等優(yōu)點,可滿足綠色環(huán)保的要求,有廣闊的應用前景[3-4]。
目前,對于木榫旋轉焊接技術的焊接工藝有較多研究,旨在得到具有較高抗拉拔強度的加工工藝。木榫焊接強度取決于木榫在焊接過程中的旋轉速度,木榫轉速在1 000~1 500 rpm時,焊接強度相對較大[5]。對于歐洲山毛櫸(Fagus sylvatica)而言,焊接界面溫度達到183℃時,具有較好的抗拉拔性能[6]。當預鉆孔直徑比木榫直徑小2 mm左右時,焊接強度最好[7]。落葉松(Larix gmelinii)木榫旋轉焊接試件的抗拉強度和彈性剛度優(yōu)于歐洲云杉(Picea abies)[8]。木榫的焊入速度由于樹種的不同存在差異,楓木(Acer saccharum)的最佳焊入速度為25 mm/s,樺木(Betula alleghaniensis)為16.7 mm/s[9]。焊接深度為30 mm時,焊接時間為3 s的試件平均抗拉拔力分別比5 s和7 s試件高28.33%和87.12%[10]。
由于木榫旋轉焊接技術的焊接強度低于結構膠粘劑,為了提高其焊接強度,較多學者對木榫進行表面預處理。加入含有木質素的物質,增加焊接過程中的熔融物質,能提高木榫旋轉焊接界面層強度,如將天然木質素和松香[11-12]或乙?;举|素[13]包覆在木榫表面,能提高其抗拉拔強度及耐水性能。使用乙烯乙二醇可以降低木材的玻璃態(tài)轉變溫度,增強焊接強度[14]。使用檸檬酸[15]和CuCl2溶液[16-17]等弱酸類試劑浸泡木榫,能使木榫中的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發(fā)生水解,焊接過程中再發(fā)生熱解,從而提高節(jié)點耐水性及抗拉拔強度。用葵花籽油處理過的木榫焊接細木工板[18]和組合梁[19],可有效提高榫釘的插入深度和耐水性能。
木榫旋轉焊接技術較多應用于人造板和室內家具方面,以定向刨花板(Oriented strand board,OSB)為基材,木榫旋轉焊接技術連接試件的剛度比釘連接試件高出近50%[20]。通過木榫旋轉焊接技術能實現家具板材的“T”型和“L”型連接,制造出多種新型的座椅和書柜等家具[21]。有研究表明,用木榫旋轉焊接技術將木條拼接成板,與基材表面發(fā)現的夾角為0°、10°和20°的試件中,20°試件的抗彎和拉拔強度最高[22]。在組合梁構件中,連接件的抗剪性能是重要衡量指標。SPF(Spruce-Pine-Fir)是輕型木結構建筑中常用的梁構件工程材料,具有較好的力學性能,采用木榫旋轉焊接技術進行加工,能避免釘連接造成的木材順紋劈裂。焊接界面層的物質大多數來源于木榫,焊接性能主要取決于木榫樹種[9]。本試驗選用焊接效果較好的山毛櫸[23],利用木榫旋轉焊接技術,制備以SPF為基材、山毛櫸為木榫的單剪試件,通過不同的焊入角度,分析山毛櫸木榫在不同狀態(tài)下的抗剪性能,并基于國內外相關標準及規(guī)范,提出抗剪承載力相關計算公式,可為木榫旋轉焊接技術在工程梁中的應用提供理論參考。
共設計3組不同焊入角度的木榫旋轉焊接單剪試件,每組制備50個重復試件,共150個試件(表1)。木榫采用直徑12 mm、長200 mm的斜紋山毛櫸木,含水率調整為12%;基材采用38 mm×89 mm的SPF二級規(guī)格材,含水率約為12%。
表1 試件設計參數Tab.1 Design parameter of specimens
將SPF層板鋸切為長度150 mm的基材,在基材上預先鉆出直徑為10.5 mm的預鉆孔,便于木榫旋轉焊入。以轉速1 430 rpm和進給速度15 mm/s,將木榫勻速焊入基材預鉆孔內(圖1)。試件焊接完成后靜置1天,待其焊接界面層充分固化。
圖1 試件示意圖Fig.1 Schematic diagrams of specimens(mm)
參照GB/T 1933-2009[24],對SPF基材進行密度測定;參照GB/T 1935-2009[25]和GB/T 15777-2017[26],對SPF基材進行順紋抗壓測試;參照ASTM 1575-17[27]和ASTM D5764(2018)[28],分別進行木榫抗彎試驗和SPF基材銷槽承壓性能測試。SPF基材的密度為450 kg/m3,順紋抗壓強度為46.99 MPa,順紋抗壓彈性模量為9.93 GPa,銷槽承壓強度為28.36 MPa。木榫的順紋抗壓彈性模量為6.31 GPa,抗彎屈服強度為105.2 MPa,抗彎屈服彎矩為17 842.97 N·mm。
利用萬能力學試驗機進行抗剪試驗(圖2)。試驗機加載頭面積大于基材截面積,因此加載頭與試件直接接觸加載即能保證試件受力均勻。為測量兩層基材間的相對滑移,在試件表面布置位移計。采用2 mm/min的速度進行勻速位移加載,荷載達到峰值荷載的80%時,停止加載。
圖2 試驗加載裝置Fig.2 Experimental instrument and setup
3組試件的木榫破壞模式均為類雙鉸破壞,兩層基材間的木榫發(fā)生木材劈裂,隨著荷載的持續(xù)增加,木榫斷裂(圖3)。S-135組中,試件在加載過程中存在繩索效應,兩層板中的木榫受到軸向拉力作用,有被拔出現象。S-45組中,木榫出現被推出現象,主要是由于在本組試件加載過程中,層板連接處木榫受力發(fā)生轉動,帶動兩側木榫發(fā)生轉動。
圖3 不同試件木榫破壞模式示意圖Fig.3 Schematic diagrams of dowel failure modes of specimens
3組試件的荷載-位移曲線均包括:(1)OA線彈性階段:在此階段木榫及基材無明顯破壞,荷載和位移呈線性增長,隨荷載增加,木榫受到線彈性剪切作用,無木材劈裂聲出現;(2)AB彈塑性階段:在此階段初期,第一次出現木材劈裂聲,試件開始產生塑性變形,木榫開始發(fā)生破壞,隨著荷載的繼續(xù)增加,木榫的破壞加重,同時伴隨著持續(xù)的劈裂聲,但試件仍具有一定的承載能力,荷載-位移曲線上升至峰值(B點),此刻木榫在層板連接處發(fā)生劈裂,劈裂聲加大;(3)BC破壞軟化階段:荷載達到峰值后,木榫破壞加劇,但并未完全斷裂,之后荷載-位移曲線下降,直至試件完全失效(圖4)。
在AB彈塑性階段,3組試件間存在較大差別。S-90組在此階段存在曲線突降(AA'階段),主要是由于試驗推出裝置為兩側夾緊,導致抗剪界面存在法向應力,木榫斷裂面在加載過程中產生摩擦作用,承載力下降(圖4a);S-135組在試驗過程中產生繩索效應,木榫受到軸向拉力作用,曲線在此階段無突降產生,仍呈上升狀態(tài),但上升速率明顯減?。▓D4b);S-45組在此階段受力過程中兩側木榫彎曲,無荷載下降,無繩索效應,荷載呈上升趨勢,上升速率較OA段有小幅降低,但不明顯(圖4c)。
圖4 試件荷載-位移曲線Fig.4 Load-displacement curves of specimens
以試件能達到的最大荷載為峰值荷載(Pmax)、荷載-位移曲線中0.1~0.4Pmax線性段斜率為初始剛度、峰值荷載的80%為極限荷載,延性系數為極限位移與屈服位移的比值。在S-135組中,由于在試驗過程中除木榫抗剪外,還有繩索效應的產生,其平均峰值荷載、初始剛度、極限荷載以及延性系數均最大,表明其抗剪效果最好;S-45組的平均峰值荷載、初始剛度和極限荷載均最小,主要是因為其在試驗過程中僅有木榫橫向抗剪的分力作用(表2)。
表2 不同木榫旋轉焊接單剪試驗結果Tab.2 Results of single shear tests of dowel rotation welding
本試驗中木榫的破壞模式為類二鉸破壞,SPF層板受到推出木榫的擠壓破壞,采用現有標準及規(guī)范對木榫連接件的抗剪承載力進行計算。
3.1.1 《木結構設計標準》(GB 50005-2017)[29]
本試驗中木榫的破壞模式符合《木結構設計標準》中的屈服模式(IV),單個連接件的每個剪面承載力參考設計值為:
式中,FGB50005為試件抗剪承載力(N);kIV為對應屈服模式下邊部構件的銷槽承壓有效長度系數,參照標準第6.2.7條規(guī)定,按照公式(2)計算;ts為邊部構件的厚度,取38 mm;d為連接件直徑,取12 mm;fes為銷槽承壓強度,根據本文1.2節(jié),取28.36 MPa。
式中,γIV為抗力分項系數,參照標準表6.2.7,取1. 88;Re為中部構件與邊部構件的銷槽承壓強度之比,取 1;kep為彈塑性強化系數,取 1;fyk為連接件屈服強度,根據本文1.2節(jié),取105.2 MPa。
3.1.2 美國木結構設計規(guī)范(NDSWC-2018)[30]
與本試驗中木榫破壞模式對應的抗剪承載力計算公式為:
式中,FNDSWC為試件抗剪承載力(N);Fyb為連接件屈服強度,根據本文1.2節(jié),取105.2 MPa;Rd為折減系數,參照標準表12.3.1B,S-90組取4,S-135及S-45組取3. 6;β為中部構件與邊部構件的銷槽承壓強度之比,取1。
3.1.3 歐洲木結構設計規(guī)范(Eurocode 5-2014)[31]
對應屈服模式,EC5中規(guī)定,承載力計算公式為:
式中,FEC5為單個剪面節(jié)點承載力(N);My為連接件抗彎屈服彎矩,根據本文1.2節(jié),取17 842.97 N·mm;Fax為連接件的軸向力,取0。
對于傾斜焊接試件,標準中規(guī)定,銷槽承壓強度(fe)計算公式為:
式中,α為木榫傾斜角度。
本試驗中,木榫傾斜角度為45°和135°,通過計算,兩者的傾斜銷槽承壓強度相同,均為35.37 MPa。
S-135組存在繩索效應,S-45組沒有,通過歐洲木結構設計規(guī)范計算抗剪承載力,其結果不同;中、美兩國的規(guī)范中沒有考慮繩索效應,兩者計算結果相同。根據以上規(guī)范計算,得到旋轉焊接木榫連接節(jié)點抗剪承載力(表3)。除個別數據誤差較小外,其他計算結果誤差均較大,主要是由于標準主要針對鋼銷類緊固件,抗力分項系數和折減系數等不適用于木榫旋轉焊接試件;標準中未考慮到試件加載過程中的繩索效應。
表3 規(guī)范計算值與試驗值(FEXP)對比Tab.3 Comparison on calculated values and test results
3.2.1 垂直焊接試件(S-90組)
根據試驗中木榫的實際受力情況及破壞模式,對基材連接處木榫進行受力分析(圖5a)。
圖5 單剪試驗中木榫的受力分析模型Fig.5 Analytical model of dowel in single shear tests
根據木榫的受力及彎矩平衡分析,得到以下兩個公式:
考慮到兩層基材材料相同,因此fes=fem及l(fā)s=lm,將其帶入到公式(6)和(7)中,得到:
式中,F為整個試件所受的承載力(N);fes和fem為側板與中板的銷槽承壓強度(MPa);ls和lm為側板與中板中塑性鉸到受剪面間的距離(mm)。
3.2.2 傾斜向下焊接試件(S-135組)
傾斜向下焊接試件中,木榫受力分析見圖5b。根據試驗現象及木榫破壞模式,木榫受剪切作用的同時,還有軸向拉力作用(即繩索效應),抗剪承載力計算公式為:
3.2.3 傾斜向上焊接試件(S-45組)
傾斜向上焊接試件中,木榫受力分析見圖5c。試驗過程中沒有發(fā)生繩索效應,抗剪承載力計算公式為:
利用公式(8)、(9)和(10)計算得到3組試件的木榫抗剪承載力(表4),與參照各標準計算的結果相比,本組計算結果誤差均在10%以內,準確性更高,更適用于木榫連接試件的抗剪承載力計算。
表4 規(guī)范計算值與試驗值對比Tab.4 Comparison on calculated values and test results
旋轉焊接單榫節(jié)點單剪試驗中,木榫受剪呈現類雙鉸破壞模式并最終剪斷,兩側基材在預鉆孔下方出現擠壓破壞。S-90組未觀測到木榫在預鉆孔中的滑脫,試驗后旋轉焊接界面未被破壞;S-135組木榫有滑脫現象,存在繩索效應;S-45組木榫有擠出現象,無繩索效應。
木榫旋轉焊接單榫單剪試件中,S-135組試件由于存在繩索效應,其平均峰值荷載、初始剛度、極限荷載和延性系數均最大,S-45組試件僅受橫向作用的分力,平均峰值荷載、初始剛度和極限荷載均最小。
采用GB50005-2017、美國NDSWC-2018和歐洲Eurocode 5-2014中金屬銷連接件抗剪承載力計算公式,除S-90組利用Eurocode 5-1995、S-135組利用Eurocode 5-1995和S-45組利用GB 50005-2017計算誤差較小外,其他計算誤差均大于35%?;诓煌囼灥牟煌F象,本研究提出了3組抗剪承載力計算公式,其與對應的試驗結果誤差均小于10%,具有較高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