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喜喜,柳心平,賈明慧
(甘肅省莊浪縣人民醫(yī)院超聲科 甘肅 平涼 744699)
超聲及CT引導下穿刺活檢診斷肺部疾病已廣泛應用醫(yī)學臨床診療中[1]。并做病理學、細胞學及病原學檢查。肺部實質占位病變的定性診斷,超聲及CT穿刺活檢的診斷準確性比較高,不管是良性及惡性病變的診斷,穿刺活檢診斷符合率較高,是一種有價值的診斷手段,已成為臨床確診的重要技術[2]。本文探討超聲引導及CT引導效果比較和優(yōu)劣分析,回顧分析了入住我院98例患者組織細胞學資料,并且以CT檢查56例患者的病例資料加以分析對比,說明該項技術對肺部病變可準確診斷,并取得良好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本組病例來自莊浪縣人民醫(yī)院超聲科,病例選取時間為2015年3月—2020年3月,經常規(guī)檢查,包括細胞學、X線胸片、CT等診斷肺部實質占位病變的98例。男68例,女30例,年齡14~78歲。所有病例經手術后病理檢查證實,包括56例經CT引導檢查。X線提示,病灶位于肺門區(qū)病灶11例,位于肺野區(qū)87例;其中伴有空洞者16例,肺不張者60例,胸腔積液者22例。病灶直徑在2.0~10 cm。EG-E8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配以專用穿刺超聲探頭頻率為7.5~12 MHz?;颊呷「鞣N體位,如仰臥位,俯臥位,側臥位,采取病變距體表最短距離作為進針穿刺點,超聲二維常規(guī)及CT常規(guī)掃描之外。
彩色多普勒超聲介導:使用GE-E8彩色超聲診斷儀,配專用探頭頻率7.5~12 MHz。取標準體位及腫瘤距體表最短距離及易穿刺顯示窗口,2D能常規(guī)顯示腫瘤的部位、大小、形態(tài)及圖像顯示最佳切面,及毗鄰器官關系,用CDFI示:腫瘤內部及周邊血供情況,聲束與血供盡可能平行。聲束與血流之間的夾角<30°則可分辨腫瘤血流頻譜性質為低阻,高阻或靜脈頻譜。
CT介導:利用常規(guī)方法[3]在CT引導下選最佳穿刺點,用光標測出皮膚進針點與病變的最短距離,穿刺針應進的深度和角度,用2%的利多卡因5 mL局麻下進行穿刺。CT掃查確定針尖在病灶內,穿刺針在病灶內1.0 cm內作扇形移動,快速來回抽吸,抽取時必須向上提拔針塞利用負壓作用抽出組織,對組織進行涂片和標本固定,送組織學和細胞學病理檢查。定位及穿刺注意事項;穿刺和定位時患者應保持在平靜呼吸狀態(tài)下,穿刺和抽取,關鍵時應屏氣操作。術后患者做常規(guī)CT檢查,觀察有無氣胸、滲出、出血等并發(fā)癥,常規(guī)觀察生命體征,吸氧。
選用穿刺針:用21 G型號細針在顯示屏監(jiān)視下進針,通過引導進入病灶預選位置,拔去針芯接上20 mL注射器抽吸,負壓狀態(tài)下提插3~4張。然后去掉負壓拔針涂片2~3張。根據涂片均勻程度每例病灶可抽吸2~3次。在病灶內,再選用18~22 G針穿刺切割組織,在顯示屏監(jiān)視下用自動切割槍,沿穿刺槽進入病灶組織中心進行快速切割組織[4]。
診斷符合率;惡性和良性疾病診斷情況——穿刺定性準確率。
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11.0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統(tǒng)計以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98例行彩色多普勒超聲引導下穿刺患者。經最后確診,結果中良性疾病38例;惡性病變60例。對4例癌患者,彩超穿刺活檢診斷為非特異性炎癥。對于肺部實質占位病變的定性診斷,彩超穿刺活檢準確率高,不管是良性或惡性腫瘤,都有較高的診斷符合率,惡性病變60例;良性病變38例。并發(fā)癥:活檢過程有4例發(fā)生氣胸,其中1例直徑抽氣后吸收,余3例自然吸收。通過穿刺活檢,病理結果詳見表1的“超聲”列。穿刺定性準確率為95.91%(94/98)。
與56例CT引導下穿刺患者行比較,診斷結果為良性疾病25例;惡性病變31例。56例行CT引導下穿刺患者,獲得組織病理結果,穿刺抽吸活檢組織后均同時做組織學、細胞學病理檢查,在56例中惡性病變31例,良性病變25例。具體結果見表1中的“CT”列。44例手術后病理檢查證實23例,臨床檢查(支氣管鏡檢和痰細胞學等)病理檢查證實13例,臨床治療隨訪證實11例。穿刺診斷準確率為53/56(94.64%)。并發(fā)癥:44例肺內實質性占位病變穿刺活檢有2例發(fā)生輕度氣胸不治而愈,少數(shù)病例出現(xiàn)局部疼痛感。
以上彩色多普勒超聲及CT引導下穿刺活檢的病例結果,以手術病理學及臨床隨訪的診斷結果為基準,見表1。
表1 彩色多普勒超聲及CT引導下穿刺活檢結果(例)
在超聲和CT介導下,經皮穿刺活檢均具有較高符合率,在良性和惡性病例診斷上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其中共獲得組織學結果70例,細胞學結果80例,見表2。
表2 彩色多普勒超聲引導下肺部穿刺活檢對不同性質病變的診斷
本次彩色多普勒超聲和CT介導穿刺活檢符合率在總體上并無顯著差異(P>0.05),而單項項目符上彩色超聲的良性病變診斷率稍低于CT介導。
根據聲像圖特征,肺內占位病變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圖像特征表現(xiàn)為內部回聲較低或不均勻,包膜不完整,邊界不清晰,生長速度較快。肺腫瘤支氣管鏡顯示不清,對鄰近器官造成浸潤和壓迫。第二類;圖像特征表現(xiàn)為內部回聲較均勻,包膜完整,邊界清楚,生長速度較慢,與鄰近器官沒有粘連,并且有明確分界線。第三大類圖像特征表現(xiàn)介于上述兩類之間,不易確診。超聲經皮穿刺活檢的廣泛應用于臨床,早期經皮穿刺活檢診斷,對于深部病變大都是在CT引導下完成,而超聲多局限于表淺的病變,隨著超聲醫(yī)學迅速發(fā)展,超聲引導下的經皮穿刺活檢有其優(yōu)越性,經濟實惠,簡單方便、無任何輻射,這是其他影像技術沒有的,尤其是對周圍性病變的探測比纖維支氣管鏡檢診斷的準確性更高,因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過去認為超聲不適用于肺組織檢查由于超聲對肺組織或被吸收衰減,或被氣體反射而難以穿透,故多采用X線或CT檢查。而近年來高檔彩超的改進技術使得彩色多普勒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均有較高診斷符合率。診斷中,X線、CT能靈敏顯示腫瘤大小形態(tài),其對良性及惡性病變診斷較困難。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大多難以到達病灶部位;無論是良性病變還是惡性病變,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技術,可使中央型肺癌的確診率達70%~90%。對于周圍型肺癌的診斷確診率不如彩超引導下肺穿刺技術,特別是伴有炎癥時,嚴重的炎性改變及殘余的黏液可影響結果。彩色多普勒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正好彌補了這點不足,可以不受大量胸水及胸膜肥厚的影響,特別是對于周邊型腫塊不受干擾,圖像質量清晰。能在顯示屏上持續(xù)顯示穿刺針的臨床路徑,把握進針深度,始終保持針尖在腫塊內。超聲及CT引導下穿刺針活檢,在幾個小時內可作出細胞學病理檢查報告,縮短了患者的診斷時間。但其局限性也一直存在,即對氣肺界面不能探查深部組織。穿刺活檢時因吸取的細胞少,存在一定假陰性情況。因此陽性確診報告對有重要意義,而陰性結果需要進一步復檢。對于彌漫性間質病變,不能提供組織學切片檢查,診斷符合率不確定。肺腫瘤在X線上往往表現(xiàn)為肺不張、實質占位性病變,氣道阻塞病變是肺不張的常見原因之一,支氣管肺癌是大量氣道阻塞的最主要病因之一。故CT能顯示原發(fā)腫瘤對縱隔或胸壁的侵犯還可檢出腫大淋巴結。
本研究證實超聲在肺實質占位病變的診斷中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實用性,對腫瘤良性及惡性診斷的準確率為78%,特異性為64%,如果結合CDFI,其準確率和特異度均有提高,因此,超聲對肺實質占位病變診斷及鑒別診斷有重要意義,它能為臨床手術準確診斷提供證據,是對X線,CT等其他影像診斷的補充。合理應用兩項技術可以保證對體內組織病變的全面診斷。而超聲的應用范圍更加趨于全面,尤其是在婦產科方面的應用。黃進[5]等人報道了一例在超聲引導下試行穿刺硬化治療胎兒肺囊腫。其中通過超聲介導定位胎兒肺部,試行穿刺來控制胎兒的肺部情況,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相信今后這兩項技術在這方面會有更新的突破及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