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升
作文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個性化教學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很大程度上培育了學生的個性化思維,使學生能夠在寫作中獨立表達,展現(xiàn)其個性化學習能力。本文以此為方向,探索小學作文個性化教學模式的實踐策略。
一、以多角度的引導構建個性化教學課堂
個性化教學方法的實踐,最為重要的是營造開放的、個性化的課堂氛圍,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寫作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并給予足夠的思考空間,使其能夠吸取和掌握更多的作文知識及寫作技巧,實現(xiàn)寫作的有效創(chuàng)新。具體實踐中,教師要引入豐富的素材,圍繞某一事物或者主題,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避免禁錮學生的寫作思維。要盡可能指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多種寫作方法和技巧,為學生的語言表達提供有力支持。
以部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的“習作:生活萬花筒”為例,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建個性化情境來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讓學生針對某一事物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個性化指導要圍繞寫作重點,創(chuàng)建生活情境,其要求學生能夠按照一定的寫作順序清晰記敘一件事。教師在引導學生感受、觀察的同時,還要讓學生找到自我表達的內(nèi)容和方法。學生則可以從校園生活、個人成長、家庭瑣事等方面,選取合適的角度,呈現(xiàn)出屬于自己的“萬花筒”。
二、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個性化作文思維
小學作文的個性化教學,所面對的主體是具有個體差異的小學生。他們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對于各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個性化教學恰好可以結合學生的這一特征,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使學生能夠擁有個性化的寫作思維。教師要結合課文內(nèi)容拓展學生的寫作思維,在指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文中的表現(xiàn)手法和寫作技巧的同時,也應適當?shù)亟o予一些啟發(fā),進而為個性化思維的培養(yǎng)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還要讓學生聯(lián)系自身的經(jīng)驗和情感,寫出個性化文章。
以部編版三年級下冊中的《我變成了一棵樹》為例,文章從“我”的愿望出發(fā),通過大膽的想象講述了“我”變成一棵樹之后,發(fā)生的一連串奇妙的事情。文章語言輕松活潑、充滿童趣,不僅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征,同時也能夠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教師要把握文章特色,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在主動交流中豐富想象,結合課文的寫作思路,積極地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使寫作內(nèi)容得到深化。
三、以個性化作文命題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個性化教學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為教學注入新鮮元素。傳統(tǒng)的小學作文教學在命題方式上較為固化,并且單一,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個性化教學則結合教材,擬定與學生相關的,能夠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的作文命題。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在根據(jù)命題內(nèi)容寫作時,教師要給予充足的想象與表達空間,使其個性思維能夠得到完美展現(xiàn),從多個維度發(fā)展其寫作能力。
以部編教材三年級上冊中的“習作:寫日記”為例,教師要通過指導學生觀察生活、挖掘個人情感來培養(yǎng)學生寫日記的習慣。學生在了解了日記的基本寫作內(nèi)容和正確的格式后,可以結合個人的思考,從不同的角度來記錄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展現(xiàn)個性化寫作獨特的魅力。此外,為了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素養(yǎng),在日記的寫作訓練中,教師可引入個性化的評價,即針對學生的語言表達、情感展示、思維想象等方面的評價,挖掘?qū)W生的寫作潛力,讓學生的寫作能力不斷得到提升。
個性化作文教學模式的應用,不僅符合當前語文教學的改革要求,更有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在具體實踐中,個性化教學需要堅持開放性原則,充分把握小學生的思維規(guī)律和情感特征,以多角度、趣味性的引導創(chuàng)建個性化課堂,在課文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在此基礎上要借助個性化寫作命題來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讓學生真正在個性化作文教學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