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培麗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堅持立德樹人,是新一輪課程的核心和目標。思想政治課要能夠通過培養(yǎng)學生理性思維,樹立科學精神,以此來促進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
關鍵詞:中學政治課 理性思維
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圍繞核心素養(yǎng)展開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合格的公民。中學思想政治課在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筆者結合課堂教學實際,認為當前的中學生急需要培養(yǎng)思維能力,只有具備理性思維的能力,才能夠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一、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轉變教學觀念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以知識的傳授為主,教師是課堂絕對的權威,學生被動接受教師傳遞的知識、信息,這在很大程度上傷害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學生的知識、能力在不斷發(fā)展,教師知道的學生也會知道,甚至教師不知道的學生可能也知道。傳統(tǒng)的就知識講知識的方法已經滿足不了學生的學習要求,因此,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提升綜合能力,才能適應現在的教學要求。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發(fā)展,作為政治教師,我們要圍繞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展開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公共參與和法治意識。這些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都離不開高品質的思維能力和思維習慣。作為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辯證否定自己的教學方法,及時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
二、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精選素材
在政治課堂教學中,為了能夠突出政治課堂的時代性、現實性,教師往往會列舉大量的案例、材料、情境……豐富的教學素材的確讓課堂變得生動而活潑,讓許多抽象的艱澀的理論變得通俗易懂,更能激發(fā)學生對政治課的學習興趣。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也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教學素材使用不當,會直接沖淡教學的主題,學生在一個個情境、材料中不知所措,有效思考的時間少之又少或者思考較淺。缺乏有效的思考,導致學生記住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案例、故事、材料,而應該掌握的必備知識和能力并沒有很好的掌握,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往往是通過一段段感人的素材強行升華,學生并沒有真正地提升素養(yǎng)。
例如,在講解“矛盾及其基本屬性”這一知識點時,為了更清晰地讓學生掌握矛盾的含義,筆者首先播放了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朗讀視頻,并讓學生找出詩詞中一一對應的詞句。學生找到了這樣幾對:欲去(理想)——恐(現實)、天上——人間、悲——歡、離——合、陰——晴、圓——缺。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我又在黑板上寫下了好——壞、優(yōu)——劣、高——矮、胖——瘦等對應的詞。為了更生動地展示這一含義,筆者又選擇實物展示的方式,將書放在手上,并說明:書在上,手在下,上下是不同的,有差異,兩者呈現相分離的趨勢,這就是對立;書在上,手在下,上下又是不可分的,沒有上,就沒有下。上下是統(tǒng)一的。緊接著筆者又選擇了具有典型性的古詩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薄爸扉T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薄俺林蹅扰锨Х^,病樹前頭萬木春?!弊寣W生思考這些詩句包含了哪些哲學道理?最后,為了檢測學生掌握情況,筆者又讓學生列舉一些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例子。
矛盾的觀點在哲學中是一個難點,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這一知識點,選擇恰當的素材是有必要的。但是,在這一知識點的講解中,筆者反復多次的使用古詩詞、生活化的例子等教學素材,讓學生處于“看材料”的狀態(tài)中,并沒有讓他們靜下心來仔細思考這些素材的深意,過多的材料讓讓他們沒有時間去思考。學生聽完之后對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兩個方面并不能真正理解。因此,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能精心選擇教學素材,要注意素材的使用是為教學服務,教學是為學生服務,切不可為了課堂的精彩而忽視學生的主體性,精煉的能說明問題的素材才是課堂教學真正需要的。
三、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巧設問題
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關鍵在引導,主體在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離不開高質量的思考問題。教學中我們以情境為背景,設置具有思辨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維,讓學生在辨析中明確是非,讓學生在比較中明確立場,讓學生在合作中完善觀念。
例如,在講授“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tǒng)一”這一知識點時,筆者選擇了“‘上海阿大蔥油餅被關”這一事例?!鞍⒋笫[油餅”是一個經營了三十多年的餅攤,口碑和人氣一直很好,甚至被媒體報道過。但是,由于“阿大”無證經營,被食品安全部門關閉了。這在網上引起了大討論。很多人對“阿大蔥油餅”深表同情,有的人還借此對現行城市管理制度提出嚴厲批評,依法行使監(jiān)管職權的執(zhí)法者也成了眾矢之的。
案例展示之后,筆者設置了這樣幾個問題:1、阿大蔥油餅被關背后隱含著的是什么矛盾?
2、你認為“阿大蔥油餅”該不該關?3、阿大蔥油餅代表著人們呵護城市記憶的情懷,但維護規(guī)則是嚴肅的事情,你認為可以怎樣兼顧情懷與規(guī)則?
第一個問題目的是要告訴學生在一個城市中存在著“賣漿生存”與“城市維護”之間的矛盾。并由此展開追問:在城市管理中還有哪些矛盾?你認為最突出的是什么?學生通過討論,歸納了許多諸如城管執(zhí)法、食品安全、城市衛(wèi)生、城市交通等矛盾。大多數學生將食品安全放在了首位。筆者順勢引導學生結合教材,歸納主次矛盾。
第二個問題目的是通過設置一個兩難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一邊是城市美味、城市記憶,一邊是城市管理規(guī)則、食品安全,讓學生明白看待問題要全面,要分清主次方面。學生通過討論分析,能夠理性看待無證經營被關目的是保障人們食品安全,人民安全大于天,這是主要的方面。
第三個問題目的是通過學生討論,讓學生能夠理性思考在城市管理與情懷呵護之間有沒有兼容的可能。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給出了很多建議,這些建議包含了學生的理性思考過程,很多非常有價值。教師在進行點撥的時候,明確做事情要從主次矛盾入手。通過這樣幾個問題的設置,學生能夠很好地理解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并且對國家的管理制度、法律規(guī)則有了更理性的認識。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學生這一主體,要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去感悟、思考,有價值的思考的前提是有價值的問題,因此,我們在設置問題時要避免簡單的一問一答式的問題,避免為了問而問的問題,所設計的問題既要有思考意義,又具有價值導向性。缺乏思維力度的問題不僅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長此以往對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yǎng)是一種巨大的傷害。
四、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升華情感
培養(yǎng)思維最終是要服務于學生生命健康成長,豐富學生情感。在教學中,教師要按要求完成對學生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更要讓學生在教學中、在思考中獲得更深層次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升華,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獲得有價值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中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例如,在講解《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一課時,為了說明“事物發(fā)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這一知識點時,我列舉了“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以及“臺灣問題”等現實問題,通過列舉美、日、韓、菲等國家在破壞中國領土完整、干涉中國內政、危害中國獨立和主權方面的各種陰謀,讓學生了解事實,讓他們在真實的事件中看到面對中國的強大,某些國家千方百計阻撓、散播各種陰謀論,采取各種卑劣手段,感受到發(fā)展壯大中的中國前行道路充滿荊棘,即中國發(fā)展的道路上充滿了曲折。通過中國一系列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fā)展利益的舉措,以及中國人民團結一致,用實際行動共同維護國家的穩(wěn)定、統(tǒng)一,積極發(fā)展生產力,增強國力的實例,讓學生體會到即便中國前途坎坷,但中國人民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振興民族偉大復興的決心又讓我們發(fā)展的前途充滿光明的。通過具體實例的展示不僅解決了課本中關于“發(fā)展途徑”這一知識點,也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的艱難與偉大。
通過選擇具有強烈民族認同感的材料,通過討論,讓學生理性看待中國的發(fā)展過程中的問題與挑戰(zhàn),同時堅定國家發(fā)展的信心,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
在教學中,教師要堅持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但要避免空洞的說教,就需要結合恰當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去感悟、思考,讓學生學會理性地看問題、評價問題,讓他們在一次次的思維碰撞中喚醒心靈,升華情感,從而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
參考文獻:
韋桂琴《在語文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理性思維淺探》,《小學教學參考》2018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