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萍
(河池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廣西 河池 546300)
磁共振在臨床醫(yī)療服務中應用廣泛,在全身各個系統(tǒng)的檢查中均適用,在肝臟等器官檢查中分辨率相比CT更高,但由于磁共振過程中患者處于密閉環(huán)境當中,容易產生心理應激反應,出現焦慮及恐懼情緒,部分患者會抵抗檢查,影響檢查結果。為使肝臟磁共振增強檢查過程更加順利,需要為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減輕患者心理不良反應,提升檢查準確性[1-2]。本次對于院內肝臟磁共振檢查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干預效果進行探究,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9月—2020年11月在我院接受肝臟磁共振增強檢查患者120例。入組均無檢查禁忌,聽力及認知無障礙者;排除無法配合參與研究者。利用數字分配法實施分組研究,兩組患者各60例,對照組中男性20例,女性40例,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56.84±3.06)歲;觀察組男性21例,女性39例,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56.73±3.2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辦法引導患者實按照流程實施磁共振檢查。觀察組實現心理護理干預:(1)由于實施磁共振檢查過程中,部分患者會產生焦慮、擔心以及惶恐等不良心理,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進行詳細講解,積極鼓勵患者,幫助患者樹立信心并減輕負性情緒及緊張心態(tài),使患者能夠保持平穩(wěn)的心態(tài)進行檢查。(2)磁共振檢查全程為15~30 min,患者需要采取平臥姿勢,長時間保持同一體位會引發(fā)機體疲勞,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實現舒適體位護理,有效實現基礎疾病知識講解,為患者解答內心疑惑,指導患者主動實施檢查配合,患者存在特殊情況,如檢查過程中出現休克需要停止檢查。(3)檢查過程中需要保持室內光線柔和,為患者營造輕松舒適的檢查氛圍,檢查室需要定期實施消毒,保證室內空氣流通以及溫度適宜,預防過冷或過熱情況產生。
1.3.1自我管理評分 心理應激反應(SRQ)、情緒評分、護理依從性、護理滿意度。采用心理應激反應量表實施為患者實施分級,分數0~20分,1級(9分以下):患者存在輕微不適,無恐懼心理;2級(10~14分):患者存在明顯不適,存在逃避心理及相關行為;3級(15~20分):患者存在較強不適,需要及時終止檢查。情緒評分利用抑郁評價表(SDS)、焦慮評價表評價(SAS),抑郁評價表、焦慮評價表得分低表明患者情緒狀態(tài)良好,兩組評價表滿分分數均為100分。
1.3.2滿意度評分 對于本組患者發(fā)放滿意度調查問卷,評判護理滿意度情況,(1)對于護理人員的檢查護理服務不滿意(問卷得分:0~30分)、(2)對于護理人員的檢查護理服務滿意(問卷得分:31~70分)、(3)對于護理人員的檢查護理服務很滿意(問卷得分:71~100分),總滿意度計算公式:總滿意度=(患者總數-不滿意總數)/該組總數×100%。
1.3.3依從率評分 護理依從性共三級,一級:護理依從,患者可聽從護理人員檢查指令,護理完全依從;二級:護理一般依從,患者可聽從護理人員部分檢查指令,部分護理能夠依從;三級:護理不依從,不配合護理人員檢查工作;護理總依從率=(組間病例總數-不依從病例數)/該組病例總數×100%。
數據統(tǒng)計應用SPSS 22.0軟件,計量、計數資料分別應用(± s)、(%)表示,分別行t、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心理應激反應評級中1級患者占據較大比例,對照組相對較少,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對照組心理應激反應評級比對[n(%)]
分析研究觀察組、對照組護理滿意度情況,觀察組總滿意度相對較高,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對照組滿意度比較[n(%)]
分析兩組患者情緒狀態(tài)分數,護理前,差異不顯著(P>0.05),護理后,觀察組分數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對照組情緒分數比對(± s,分)
表3 觀察組、對照組情緒分數比對(± s,分)
抑郁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60 72.44±4.1228.45±7.2072.43±6.7232.01±3.47對照組 60 71.20±3.3052.51±7.3872.14±6.4755.01±3.75 t 1.8195 18.0757 0.2408 34.8702 P 0.0714 0.0000 0.8101 0.0000組別 例數焦慮
觀察組依從率與對照組比對,觀察組總依從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4。
表4 觀察組、對照組依從率比較[n(%)]
磁共振技術在臨床肝臟檢查中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有效實現全身各個系統(tǒng)的疾病診斷,屬于醫(yī)療技術中的飛躍及突破。磁共振檢查具備可靠、安全性的特點,能夠實現臨床疾病的有效診斷。但由于檢查時間過長,同時檢查設備處于密閉環(huán)境,患者容易產生心理負擔,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情緒變化進行有效觀察,幫助患者實現不安情緒緩解,與患者進行疾病知識講解,使患者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臨床檢查,提升檢查結果的準確性,但由于部分人群對于磁共振檢查無法適應,如體內富含金屬裝置、心臟起搏器、生命體征虛弱、幽閉癥的患者。因此,檢查過程中需要排除這類群體,預防不良事件產生[3-4]。
隨著人們對于護理工作的要求不斷提升,在護理工作實施過程中,需要以患者作為護理中心,對患者的內心需求進行挖掘,避免停留在治病工作當中,利用有效的臨床護理幫助患者改善生活質量。因此,在實施肝臟磁共振增強檢查過程中,應對患者實施安全有效的心理護理,從患者角度出發(fā),幫助患者改善不良心理,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肝臟磁共振增強檢查,使檢查依從性提升,進而提高疾病檢出率,在檢查過程中需要提升患者的檢查舒適度,調節(jié)好室內的空氣濕度及溫度,有效實現室內通風及消毒,為患者營造良好的檢查環(huán)境,避免患者產生不良心理,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提高肝臟疾病的檢查準確性,更有利于臨床醫(yī)生實現疾病診斷,為患者實施積極有效地治療,改善預后[5]。本文研究顯示,觀察組及對照組依從率、情緒狀態(tài)改善、心理應激反應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提升肝臟磁共振增強檢查的依從性,使患者從心理應激反應減輕,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