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從軍 周世銘 董超
【摘要】教育的本質屬性應該是切近靈魂成長的,這是人格發(fā)展與完善的要求。生物教育,作為與生命交融最深入的學科,是最好的載體。本文以此切入,從“以教材為據(jù)在課堂開展生理健康教育”“在具體的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生物教學對學生進行社會適應性教育”三方面,闡述了“將健康教育滲透和貫穿在高中生物教學”的思考與實踐。
【關鍵詞】高中生物滲透和貫穿健康教育?思考與實踐
健康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良好狀態(tài)。在實施“健康中國”戰(zhàn)略的今天,對健康問題的重視已成一種共識,使學生對身心健康和疾病預防等有了一些感悟與認知,生物教師作為學生成長中重要的引領者,理當承擔重要責任。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健康教育,要與日常生物課堂結合,融入教材知識的教學。
以教材為據(jù)在課堂開展生理健康教育。教材中,幾乎每個章節(jié)都涉及健康相關內容,對此,學生有興趣,教師如能適時融入,定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利用教材進行營養(yǎng)與飲食知識滲透。人的生長過程中,食物的攝取異常重要,它可維持正常的營養(yǎng),對正常生長和發(fā)育起著決定作用。在教學中,可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結合課本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講“細胞中的無機鹽”時,可結合教材引導學生注意如果夜間睡覺出現(xiàn)下肢肌肉抽搐時,則說明需要補鈣,在補鈣同時還要注意曬太陽,增加維生素D,因為維生素D能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但如果補鈣的同時多喝可樂、咖啡等飲料則會阻礙鈣吸收,所以平時要少喝飲料,多喝富含鈣的牛奶。又如,針對不少學生吃方便面或只吃零食現(xiàn)象,在學習“細胞中的元素和各類化合物”時,先歸納功能,再討論方便面或些零食的成分,讓學生認知它們成分單一,不能滿足人體營養(yǎng)需求,長期食用,其中的一些添加劑更會危害健康。最后,順理成章對學生三餐提出合理化建議。
結合實際增強健康教育生動性。在學習必修三“穩(wěn)態(tài)”時,可結合因流感而有些發(fā)燒的學生教學,適時提問:“發(fā)燒時一定要多喝水,為什么?”學生進討論明白,因發(fā)燒后體溫升高,水分蒸發(fā)多,新陳代謝旺盛,需要的水也增加,要維持內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就需型補充水,否則會出現(xiàn)虛脫。既讓學生理解了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又強化了發(fā)燒后應多喝開水意識。
利用生物知識糾正的不良習慣。許多人認為早晨空氣新鮮,利于跑步鍛煉,教師可結合一天中二氧化碳含量變化講解,讓學生觀察和分析,得出清晨6點前后是一天中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時刻,最不適宜在室外運動和鍛煉,以糾正不良運動習慣。在講完呼吸作用后,可強調,50多個同學坐在教室里,室內空氣相當不好,因此即使在大冷天,也應時常通風換氣,才能增加新鮮空氣,減少病菌,保持頭腦清醒。
在具體的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及時預防和矯治學生的心理問題,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情緒,利于人格和個性的全面發(fā)展。
結合生物學家事跡培養(yǎng)理想人格。鮮花與荊棘相伴的人生才是真實的人生,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挫折和失敗。在教學中,我們要設法培養(yǎng)學生的抗挫能力,使他們一直對學習和生活保持信心。如學習“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時,通過講述孟德爾實驗的艱難歷程,引導他們學會正確對待挫折,在學習和生活中遭遇困境和控折時,應向孟德爾學習,樹立堅定的信念,進行不懈的努力。
在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具有良好人際關系,善于與人合作,是新世紀人才的必備素質。我們可通過教材學生了解到一些科學發(fā)現(xiàn)是很多科學家共同參與、同努力的結果,如細胞學說的建立、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構建等,以學生的互助協(xié)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結合生物學知識學習融入珍愛生命教育。如在教學“穩(wěn)態(tài)”內容時,提煉出和體會生命的脆弱和頑強元素。生命是頑強的,當環(huán)境變化時,機體會通過生理性適應或神經(jīng)體液性調節(jié)維持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無論是高溫下作業(yè)的工人還是極地中科考的隊員,體溫都維持在37°C左右:無論是沙漠中的駱駝還是小河中的魚蝦,細胞內的滲透壓基本保持恒定。但這種穩(wěn)態(tài)是相對的,如果環(huán)境變化過于劇烈,平衡就會遭到破壞。饑飽不勻、晝夜顛倒、過度疲勞等都會加劇機體的損傷。正常情況下,機體還可通過免疫防御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襲。如果病原微生物的毒力較強或侵入的病菌數(shù)量較多,超過機體的免疫力,就會患上各種傳染病。有些病原微生物,還能破壞免疫細胞,使人體喪失維持穩(wěn)態(tài)的生理基礎。所以,每一個人都應積極鍛煉、增強免疫力,同時盡可能遠離病原微生物的威脅,做到潔身自愛。
在鼓勵性評價中強化學生的成功體驗。在課堂教學中,可經(jīng)常運用課堂提問、上講臺練習、操作演示實驗等,對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根據(jù)不同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讓全體學生都能經(jīng)過努力,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從而進步激發(fā)。
結合生物教學對學生進行社會適應性教育?!斑m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達爾文的生物學觀點也切近了人的生存特點。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清醒認識到,面對未來復雜多變的激烈競爭,只有具備較強適應能力才能夠獲得更充分的生存與發(fā)展,才能夠為社會所推舉?!吧a(chǎn)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是緊密聯(lián)系,缺不可的。”就像人在社會中各有分工,但又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如果學生不能正確認知這一點,一味索取與享受,就可能形成冷漠、狹隘與自私的人格。我們應教育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生活觀,認清個人與社會價值依存關系,主動調整自我,適應和融入社會價值認知體系。
在生物教學中,貫穿和滲透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社會發(fā)展對“完全人格”的要求,為新時代的生物教師,應該實踐著,更應該快樂著!
參考文獻:
[1]劉海燕.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健康意識[J].廣西教育,2016(29);
[2]楊清文.生物教學滲透健康教育的策略[J].教育藝術,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