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正強
摘要:新課改理念就是大力倡導學生自主合作、主動探究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課堂教學異彩紛呈,高潮迭起,極具挑戰(zhàn)性。許多語文教師在新的教育理念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實踐。那么,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該怎樣進行才能將課上得更有味呢?
關鍵詞:新課改語文教學自主合作探究
新課改理念就是大力倡導學生自主合作、主動探究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課堂教學異彩紛呈,高潮迭起,極具挑戰(zhàn)性。這就要求教師更新理念、轉變角色、提高素質,必然也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產生相應的變化,使之適應形勢的需求。當前的課堂教學,教師的觀念確實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教學方法、教學策略也隨之改變,并逐漸能用新的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許多語文教師在新的教育理念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實踐。那么,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該怎樣進行才能將課上得更有味呢?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預習——提高自學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要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就必須狠抓“預習”這一環(huán)工作。預習是學生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也就是自己學的過程。經過預習,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鍛煉,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預習是語文教學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之一,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預習”這一環(huán)工作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樣一來,就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素質。
預習的安排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安排預習的呢?一般分三個層次安排預習:
第一層:通讀感知。了解課文大段內容,能說出這篇課文寫了什么事,主要人或事是什么,按什么順序寫,學習生字詞等。為理解課文作好鋪墊。
第二層:再讀理解。弄清文章結構層次,作者寫作思路,找出一些與中心密切相關的句子、段落。
第三層:細讀深究。帶著問題細讀課文,理解句子深刻含義;抓住關鍵詞語,用圈劃批注的方法深入領會課文的中心思想,體會文章的寫作特點。
在預習的各個層次啟發(fā)學生質疑問難。我認為預習是提高自主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預習不僅提高了能力,還培養(yǎng)了興趣。何樂而不為呢?
二、善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要啟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情感,使學生建立學好語文的信心,為學生留有探索與思考的余地,提供合作交流的課堂氣氛。要激活學生思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創(chuàng)設一種特定情境,讓課堂充滿情感的碰撞、情緒的體驗、生命的交流。
三、善于引導學生自主探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新理念強調學生應該由“單一、被動”的學習轉變?yōu)椤白灾?、探究、合作”的學習,變以“教”為中心為以輔導學生的“學”為中心。作為教師要面向學生。教師要充分地傾聽學生,重視輔導學生如何掌握學習的方法,并自主的運用方法去獲得知識同時學會與他人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四、善于適時引導、點撥,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
教師是課堂實施過程中的決策者,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要引導學生在經歷“學語文”的過程中平等地交流和給以恰到好處的點撥,要提供情境,營造激勵探索與理解的氛圍。在關注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生“親歷性”,落實教學“主體性”,關注學生“學語文”的過程。教育的真諦在于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去啟發(fā)智慧,而不僅僅是教給知識。知識是無止境的、是教不完的,而啟蒙后的智慧可以自己發(fā)現和生成知識。教的本質在于引導、點撥。教師應善于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關鍵點,及時引導、點撥,才能真正優(yōu)化課堂教學,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五、善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及“創(chuàng)造力”
在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在課堂上運用多樣的啟迪方法,讓學生多聽,敢想,敢說。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意識,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大力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確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獨立獲取新知的機會,盡可能多的讓學生體驗嘗試成功、探索與發(fā)現的快樂
六、善于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率。
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使用,很多時候是以課件的形式體現的。多媒體進入課堂,使語文課超越了時空限制,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地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克服傳統教學手段單一,課堂氣氛沉悶的不足,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新課程理念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語文教師,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保持開放的態(tài)勢,不斷吸收新思路、新觀念,積極采用新的技術和方法,從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和實施中汲取營養(yǎng)、從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從文學藝術中汲取營養(yǎng),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適應新時代的需要,不斷豐富自己、充實自己、完善自己。
參考文獻:
【1】吳小鷗《新課程改革教材建設十年回顧及趨勢展望》[J]教育科學研究2012
【2】楊新宇《西部高中新課程評價改革面臨的問題和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2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