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梁純 周丹
摘要:腦科學課程是一門充分利用腦的特點來改善教與學的課程,本研究借鑒腦科學課程的教學方法,對語文教學的方式、內容以及具體操作方法和實施步驟進行了探索和研究,通過對比教學實驗的方式,分析腦科學教學方式對小學生記憶力的影響,以確定腦科學課程的一些教育方法能夠幫助小學生優(yōu)化記憶方式,提升記憶效率。
關鍵詞:腦科學課程 記憶力 小學語文教學
一、腦科學課程介紹
近年來,腦科學研究受到普遍重視,關于大腦的許多科學理論對于教育教學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南山區(qū)文理實驗學校(集團)與大千教育集團合作,由一年級開始,引入腦科學課程。每周一節(jié)的腦科學課程會根據大腦特點,合理安排課程內容,通過視幅訓練、視覺追蹤、聽解訓練、宮格加法、迷宮、空間圖形等多種訓練方式,開發(fā)學生大腦,提升學生的專注力、想象力、記憶力、觀察能力、推理能力和空間能力這六大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腦科學課程老師們對每一位學生都進行了數據的記錄及分析,通過分析圖可以直觀地了解到學生學習的效果和各項能力的變化,為本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
二、腦科學課程與記憶力訓練
(一)腦科學課程與記憶力相關環(huán)節(jié)分析
腦科學課程充分利用了腦的特點以及記憶的過程和規(guī)律,在教育的過程中利用腦力速記,直觀像中的六宮格記憶以及聽解訓練中的數字記憶、找不同都對記憶力進行了直接訓練。
1.腦力速記
操作方法:快速閃卡,學生跟著說卡片上植物的名字和卡片上的漢字。
鍛煉能力:記憶力、專注力
2.直觀像--六宮格記憶
操作方法:學生有5秒鐘的時間觀察記憶,并把記住的圖形一模一樣的畫在格子里。
鍛煉能力:記憶力、專注力、想象力、空間能力和記憶力。
3.聽解--數字記憶
操作方法:學生聽完所有數字,聽到“?!甭曧懞?,把聽到的數字寫在題里。
鍛煉能力:記憶力、專注力
4.聽解--找不同
操作方法:把4個詞語當中其中1個不同類的詞語找出來,把不同類的詞語寫在題冊相應位置。
鍛煉能力:鍛煉聽力、記憶力、專注力和推理能力。
(二)腦科學課程效果分析
通過對每節(jié)課學生的學習效果的量化記錄,我們發(fā)現,學生在學習了腦科學課程后,在鍛煉記憶力的項目中,進步明顯,以下是科創(chuàng)學校2019級2班學生的腦科學課程中六宮格記憶、數字記憶和聽解找不同三項練習的數據表。
通過分析此表,我們將學生在三項練習中整體分數呈上升、較平穩(wěn)和下降三種趨勢的人數進行了統(tǒng)計,得出了下表:
我們可以得知,腦科學課程中這三項訓練對于學生的記憶力都有促進作用,尤其是六宮格記憶和數字記憶,作用比較明顯。
三、腦科學課程與語文教學
(一)腦科學課程對語文教學的一些借鑒意義
通過記憶力訓練的分析,我們發(fā)現腦科學課程中的許多教學設計都有助于學生記憶力的發(fā)展,在小學低段語文學習中,記憶力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因此我們設想將腦科學課程中的一些有助于發(fā)展學生記憶力的教學方法運用到語文教學中。
1.創(chuàng)造有利于記憶的條件
教師要營造安全舒適的課堂環(huán)境,確立正確的獎懲機制,設置合適的課堂問題,要為學習者設計有趣的活動,創(chuàng)設充滿探究的環(huán)境。教師也要善用幽默、故事,打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2.調動多種感官輔助記憶
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幫助學生學習,比如通過圖畫記課文,通過視覺輔助理解。音樂記故事,打通聽覺通道與記憶的鏈接。砂紙卡片,砂紙卡記生字、拼音,結合觸覺記憶通道記憶內容等。
3.教學過程張弛有度
大腦的工作有周期性,所以教學的時候要張弛有度,注意安排好教學內容。一般前10—15分鐘是高效期,這個時段可以講本節(jié)課最重要的內容。此后進入低效期,可以安排讓學生練習;臨近下課的10—15分鐘進入第二個高效期,可以歸納整理演示一些重要東西。同時,在課中設置手指操,也能夠幫助學生適當放松緊張的大腦,調整學習狀態(tài)。
4.及時有效復習
在課堂教學中要加強對所學新知的復現和運用,通過做題訓練、復述等方式都可以復現所學知識,加強學生對新知的記憶。
(二)基于腦科學基礎理論的語文課程設計
1.課程設計的理念
根據前面分析腦科學課程對語文教學的幾點借鑒意義:創(chuàng)造有利于記憶的條件、調動多種感官輔助記憶、教學過程張弛有度、及時有效復習。因此我們在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當中充分使用了這些有助于提升學生記憶力的教學方法。下面以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第三課《江南》為例進行分析。
2.課程主題及內容
本次選擇了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第三課《江南》,是一首采蓮詩歌,全詩描寫了江南的盛夏時節(jié),人們采蓮的情景。表達出詩人快樂的心境和對江南水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學習《江南》這首詩時需要學生學習“江、蓮”等九個生字,認識三點水、草字頭這兩個偏偏,會寫“可、東、西”這三個生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且背誦課文。
這些教學目標的達成都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記憶力。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的各種感官,讓學生發(fā)揮想想,深入古詩情境,對古詩進行理解和在創(chuàng)造。
3.課程實施的效果測試及反饋
為了更直觀的了解到此次教學之后學生在對本課教學記憶方面的掌握結果如何,在兩個課時之后進行課文背誦和課文挖空填寫。測試發(fā)現全班45人,共41人都能夠流暢背誦,有4人背誦稍有困難。筆試內容為根據課文內容填寫,此題全部正確的學生有36人,說明字詞書寫方面的記憶略有難度,但效果還不錯。
以《江南》為課例做的教學實驗,把腦科學課程中詞卡、圖片記憶、聽覺記憶、動作記憶等手段都遷移到了這次教學當中。根據反饋數據,我們也能夠看出,這些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是能夠促進和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的。
四、總結與反思
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主體,在講課中,筆者多與學生溝通,重視每個學生的感覺,激發(fā)學生對語文課程的興趣。通過在學校開設的腦科學語文課程,發(fā)現在學校開設的腦科學語文課程中存在著許多不足,例如:教學過程缺少對學生的前察,與教學目的結合不夠完美,以及參與教學的人數較少,等都需要進一步的改善。相信在以后不斷地研究和試驗過程當中,我們將會總結出一套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以腦為基礎、適合大腦的教育,能夠建立一套完整的,有效提升學生記憶力的語文系統(tǒng)課程,這也需要各位同仁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