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宜靜
摘要:在現(xiàn)代漢語中,隨著語言表達方式的發(fā)展,名詞活用為形容詞的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其中“副詞+名詞”的結構在以往正宗的語法修辭中被視為不符合規(guī)范的用法,而現(xiàn)在被使用的頻次卻越來越高,特別是在某些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下已經(jīng)固化并常態(tài)化使用。副詞修飾名詞的結構一般在表對舉時、表順序義時、表度量義時、表性狀時四種情況下可以出現(xiàn),而名詞容易活用為形容詞的原因可以大致歸結為詞類劃分范疇的模糊性、名詞內涵的雙重性、語言的使用需求三個方面。
關鍵詞:“副詞+名詞”結構;詞類活用;性質義;成因
1.引言
在近些年流行的網(wǎng)絡用語中,常常有這樣的表述:“你這個人真狗”,這里的“狗”原本是個名詞,在本句中卻用作了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沒有擔當、遇事不夠仗義、做事不靠譜等。其實無論是日常交流還是文學作品中,這樣的表達都并不罕見,比如我們常常會說某個人“很女人”、某種做法“很中國”、某個物品“很現(xiàn)代”等,它其實就是一種名詞活用為形容詞的現(xiàn)象。
這里的名詞表現(xiàn)為形容詞性,既不是詞的兼類現(xiàn)象,也不屬于同形同音詞,而是指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下,說話人有意無意地把名詞臨時用作了形容詞的語言現(xiàn)象。當然,它與兼類詞也有一定的聯(lián)系。兼類詞是指在不同語境中具有不同詞類的語法功能,且詞匯意義又密切相關的詞,當一個活用的詞被人們頻繁使用,那么它就有可能因得到廣泛認同而被固定下來,從而轉換為兼類詞。因此,從詞類活用到兼類詞其實就是一個逐漸過渡的過程。名詞活用為形容詞現(xiàn)象一般包括“副詞+名詞”和“名詞+名詞”兩種結構,前者更具有代表性也更加普遍,因此本文僅討論前者。
2.“副詞+名詞”現(xiàn)象研究現(xiàn)狀
早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副詞修飾名詞現(xiàn)象就已經(jīng)得到了學者們的關注。部分學者就曾認為這是一種不符合語法規(guī)范的用法,如邢福義就認為像“很情緒”、“非常興趣”、“很模范”等程度副詞修飾名詞的情況是“有毛病,站不住的說法”。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程度副詞修飾名詞的現(xiàn)象日益增多,“而且有日益擴大的趨勢,程度副詞不但能修飾抽象名詞,如‘更青春’、‘很女性’,而且也能修飾具體名詞,如‘很郊區(qū)’、‘最紳士’,甚至還有修飾專有名詞的,如‘很中國’、‘很雷鋒’”。于是,人們就從單純爭論副詞能否修飾名詞走向對復雜的“副名現(xiàn)象”的描寫和解釋,如胡裕樹把“確實十分堂吉珂德了”中的“堂吉珂德”看作名詞活用為形容詞。
到了二十一世紀,伴隨著傳媒業(yè)的發(fā)展,此類活用現(xiàn)象越來越多,因此也得到了更多學者的關注,很多學者都在語義、語用、語言發(fā)展的社會學視域下做了大量研究,得到了不少新結論,認可該模式的學者數(shù)量也越來越多。這類用法的句子大量出現(xiàn)說明這樣的表達符合人們的使用需求,因此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3.副詞修飾名詞的具體情況
3.1表對舉時
名詞在做對舉時,可以受到副詞的修飾,如“人不人,鬼不鬼”就是其中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這是一種比較成熟且穩(wěn)定的使用方式,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在歇后語、俗語中比較多,但總的來說,這類例子還是比較少的。
3.2表順序義時
部分名詞在表示一定先后順序時可以跟在副詞后面使用。
(1)還沒好好感受就已經(jīng)夏天了。
(2)都中午了,他還沒有回來。
(3)都大人了,能不能當一次榜樣?
第一個例句用“已經(jīng)”這個時間副詞修飾 “夏天”這個名詞,表示時光流逝之快,后兩個例句用范圍副詞“都”修飾“中午”、“大人”之類的名詞,表示時機之成熟。這類例子都會有一個先后順序的含義在里面,其中的名詞可以表示時間,也可以表示某一標志性事件。
3.3表度量義時
在表示一定的度量義、有比較的含義在里面時,可以使用“副詞+名詞”的結構。
(4)這本書在最下層。
(5)他這個人很理性。
第一個例子是程度副詞加方位名詞的組合,后一個是程度副詞與抽象名詞進行組合,都有著比較的含義。
3.4表性狀時
名詞前加上程度副詞,用來表示對其相關性狀的指稱,這類例句是最多的,也是在現(xiàn)代語言表達中最常見的。
A(6)即將于月底推出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將會很權威,很專業(yè)。
(7)我認識一些并不很朋友的人。
B(8)在飛機上幫助她的那位年輕人一直很紳士。
(9)這部電影拍的很張藝謀了。
對于A類例句,可以看出程度副詞后跟的名詞都具有一定的性質義,如“朋友”里含有“有交情”的意思、“權威”里有“使人信服”的意思,這類詞可以很直觀地使人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性質義,因此容易用作形容詞。對于B類例句中的名詞,人們往往是從這類人物的身上概括提煉出一定的特征,并且這些特征是被大家所普遍認同的,從而可以用作形容詞,代指擁有同樣特征的其他事物。如人們看到“紳士”便會聯(lián)想到有風度、有禮貌、謙恭等特征,看到“張藝謀”便會聯(lián)想到畫面唯美、有視覺沖擊等特征。
4.名詞活用為形容詞原因探究
4.1詞類劃分范疇的模糊性
在現(xiàn)代漢語中,我們對詞類進行劃分的基本依據(jù)是詞的語法功能,具有不同語法功能的詞便會被劃分為不同的類別,然而每一類詞中其實都會有特殊現(xiàn)象的存在,并不是每個詞都會遵守這一類詞的語法功能的。對于名詞來說,它一般做主語或者賓語,不能受副詞的修飾,然而實際使用中卻會有不同的情況存在。這是因為我們在劃分詞類的時候是抽象出這類詞中大部分詞都有的共同特性,是站在總體的角度來看的,并不糾結于細枝末節(jié)。因此,詞類的范疇是會存在模糊邊緣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們認知的深化,新范疇不斷出現(xiàn),范疇發(fā)生擴大,詞類與詞類之間便不再具有那么明顯的界限。
4.2名詞內涵的雙重性
名詞之所以能夠用作形容詞,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名詞其實是具有雙重內涵的。除了基本的指稱義之外,它們還具有性質義,即描述性內涵,這為其活用為形容詞提供了可能。如詞組“黃金戒指”里的“黃金”指的是一種金屬,是戒指的組成成分,這里只是簡單的指稱義。而在詞組“黃金座位”里,“黃金”便是一種性質義,它由黃金這種金屬的稀有性和貴重性引申出尊貴、中心、至高無上的含義,說明這個座位的獨特性和尊貴性。當然,轉化也不是一定的,性質義是活用的基礎,但想要活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條件。
4.3語言的使用需求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精神需求不斷增加,追求新奇、個性的情況不斷出現(xiàn),在語言表達上,一些不夠規(guī)范但卻更生動、個性化的語言會更加受到人們的追捧,這樣的表達會變得幽默、生動且形象,更符合人們的社交需求,而“臨時的修辭用法用多了,就容易固定,人們會以為是普通的用法”。特別是網(wǎng)絡發(fā)達的今天,一些新奇的詞匯或表達方式一旦被創(chuàng)造出來,便很容易被迅速傳播,繼而得到廣泛認同。例如“很中國”、“很青春”這類用法就是這樣流行起來的。
另外,根據(jù)語言使用的經(jīng)濟性原則,人們在表達時常常會進行簡化,只要意思到位能夠理解即可,規(guī)則并不會完全限制人們的表達。而將名詞活用為形容詞便可以簡潔地表達某一事物的相同特點,不需要再費盡心思尋找恰當?shù)脑~匯來描述它,因此這一用法才會廣受大家的歡迎。
總的來說,將名詞活用為形容詞是一種隨著社會發(fā)展而逐漸普遍化的語用現(xiàn)象,而“副詞+名詞”則是其中的典型結構。這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轉化的條件也是多樣的,值得我們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張國憲.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功能與認知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2]吳穎,王敏杰.名詞向形容詞的功能轉變問題[J].漢語學習.2012(05).
[3]于根元.副+名[J].語文建設.1991(01).
[4]羅蔓.淺議非謂形容詞與名詞之間的功能游移[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4).
[5]史舒. 現(xiàn)代漢語名詞顯現(xiàn)形容詞功能的現(xiàn)象研究[D].云南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