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勇
【摘 要】生長型課堂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是一種啟發(fā)的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素養(yǎng)的提升有促進作用。本文圍繞生長型課堂與高中生物高效課堂展開分析,從四個路徑來探究如何構建高效生物課堂,旨在促進學生生物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生長型課堂;高中生物;生物素養(yǎng)
生長型課堂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是一種啟發(fā)的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素養(yǎng)的提升有促進作用。生物學科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這些素養(yǎng)的形成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實現(xiàn)生物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的有機結合。因此生長型課堂在高中生物高效課堂中有著重要可行性價值。
一、指向學生主體,創(chuàng)設生動導入
新課改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當以學生為對象,關注學生的需求和發(fā)展,促進學生生物綜合能力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導入是開始,是引線,是第一印象,它關乎一節(jié)課成功與否。教師以學生主體的需求為導向,以“生動”為基調,去巧設導入環(huán)節(jié),點燃學生學習激情。如從內容創(chuàng)意角度出發(fā)的建立生活鏈接、激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去領悟將要開展的課堂,設置問題導入,讓學生在問題的激發(fā)下開啟生物新課學習熱情;再如從教學手段角度出發(fā)的多媒體引入,為學生創(chuàng)設視聽一體的課堂導入體驗??傊趧?chuàng)設生動課堂導入過程中,教師要切實把握學生主體原則,重視啟發(fā)性教學,提升學生自主探究熱情。
例如在學習《細胞的增殖》時,為了建立學生對細胞的直觀印象,聚焦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自信心,激活學生自主探索與思考的欲望,教師就可以援引生活中的動物信息來做課堂導入。首先,教師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呈現(xiàn)“一頭大象和一只兔子”,并設問:它們之間有什么不同?很多學生原本以為教師會播放深奧難懂的細胞圖片,結果突如其來的萌圖與大象的卡通圖象讓他們倍感詫異。于是眾說紛紜,如它們體積不一樣大、它們屬于不同的動物、它們的器官構成不同……其次,教師再作進一步的導入:它們的器官或組織的細胞是不是也同他們的個頭體積一樣差距很大?這一問題的難度顯然增加很多,而且已經(jīng)觸及到了今天要學的章節(jié)內容。學生的答案開始出現(xiàn)兩極分化,有的認為“是”,有的認為“不是”。教師順勢就可以將本節(jié)課程要講的內容導入進來。縱觀這樣一個課前導入,教師始終圍繞學生主體來展開,并且問題具有啟發(fā)性,不斷指引學生向本節(jié)課的主題去思考和探究,由此所起到的理想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二、引入多元教法,滲透生物素養(yǎng)
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對指向學生生物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有重要啟發(fā)價值和實踐意義。因此在創(chuàng)設高效的生長型課堂中,教師可以嘗試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與高中生物學科契合度比較高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講授法、啟發(fā)法、實驗法、課堂討論法等。教師需要結合生物課程內容、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與需求、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等來靈活確定教學方法,以有效促進學生生物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DNA分子的結構》時,教師就可以引入啟發(fā)法和課堂討論法來滲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實現(xiàn)高效課堂打造。首先,教師引導學生研讀教材P42-43和P47-49的內容,并嘗試解答如下問題:一是組成DNA的基本單位是?每個基本單位的構成是?DNA的每一條鏈是如何構成的?這一操作主要是以問題為啟發(fā)引領,讓學生通過自主查閱教材來探索答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其次教師可以構建課堂討論主題——解說DNA分子的結構。對班級學生劃分討論小組,指導每組學生對DNA分子結構進行總結和概括。之后邀請每組學生選一個代表來為大家解說DNA的分子結構。通過這樣一個探討、解說的過程,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同時對DNA的相關知識認識更深刻。
三、深化師生互動,打造生動氛圍
師生溝通與互動是生長課堂的基本要求,也是課堂效率保障的靈魂與基石。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晦澀難懂的理論被轉化為易懂易吸收的知識,冰冷的概念原理得以與生活實踐密切聯(lián)系,學生對生物學科知識的理解也將進一步深入和提升。因此在開展高中生物學科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師生互動與溝通。在開展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設定明確的互動目標,教師的“問”、學生的“答”或者教師的“答”與學生的“問”都是在特定的目標引領下而開展的。這樣的互動才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例如在學習《細胞生活的環(huán)境》時,教師就可充分運用“互動”來創(chuàng)設生動課堂氛圍。首先,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雪山環(huán)境和煉鋼爐圖片,并向學生提出問題:在雪山環(huán)境和缸爐環(huán)境中,人體的溫度是否有變化?學生回答是“沒有變化”。教師反問:為什么人體的溫度沒有實質上的變化呢?緊接著課堂進入到章節(jié)的主體內容學習。在學習完細胞外液的成分之后,學生開始圍繞P4的資料進行探討,他們七嘴八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和答案,有的學生甚至爭的不可開交。趁勢,教師就可以和學生建立互動——大家的答案十分豐富,而且聽著都有道理,我來為大家做一個圓滿的總結和裁定怎么樣?臺下學生頓時停下爭辯,歡呼著等教師的總結與裁定。通過類似這樣的互動,課堂的活力能夠得到有效的保持。師生互動在教學中是一種比較常用的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要做好細節(jié)的把控,比如教師的語氣、口吻、表情,學生的參與情態(tài)、注意力集中情況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做好控制,以時刻激起學生的參與興趣。
四、動態(tài)學習評價,深化理性思維
教學相長是生長型課堂倡導的一種師生關系發(fā)展狀態(tài)。而實現(xiàn)教學相長的重要路徑之一就是學習評價。教學的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推進的過程,通過教學,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能力在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也在不斷精進。因此在組織開展生物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動態(tài)性的學習評價。通過動態(tài)學習評價去不斷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不足及學生知識掌握的欠缺,深化學生和教師對生物學科的理性思維認知,最終促進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成長。動態(tài)學習評價還需關注評價主體和評價方式。要將教師和學生都引入到評價中來,要兼顧學生個性化的能力特點,這樣才能提高評價效果。
在評價主體的選擇中,可以將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引入進來,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將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融合到題目之中,對學生展開檢測。結合學生的回答情況來測評學生是否完成本節(jié)內容。問題可以有主觀題也可以有客觀題。如在《通過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調節(jié)》的教學中,可讓學生簡述興奮在細胞間的傳遞過程,并運用興奮傳導原理來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或問題。主觀題的解答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答案進行直接評價,學生們也可以兩兩一組進行互評。其次,針對不同學生的回答情況,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生物學習水平來給出不同的動態(tài)評價。比如針對基礎好的學生,教師的評價要更加深刻和嚴謹一些,指出其中的不足,促進他們能力不斷提升;對于基礎弱的學生,教師的評價可以以鼓勵和肯定為主,建立他們的信心。
綜上所述,生長型課堂是建立在學生素質發(fā)展、教師教學技能增長基礎上,實現(xiàn)教學相長的教學模式,是契合高中生物學科特點、順應新課改要求的重要內涵。正因如此,在開展高中生物學科教學中,教師應當把握生物學科教學特點,將生長型課堂的內涵融入其中,通過指向學生主體以創(chuàng)設生動導入,引入多元教法以滲透生物素養(yǎng),深化師生互動以打造生動氛圍,動態(tài)學習評價以深化理性思維,最終打造高效生物課堂。
【參考文獻】
[1]李彩霞.探究性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試題與研究,2020(24):130.
[2]劉英蘭.啟發(fā)式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中的實踐[J].新課程,2020(3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