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站在深度教學的視角,結合案例,從明確學的核心,深挖教材的價值;創(chuàng)設合理學習情境,實現(xiàn)“沉浸式”學習;設置高品質的學習任務,培養(yǎng)“學科思維”及關注學生的“元認知”,促進“學會學習”等方面,探討當下體育課設計要關注的幾個問題,以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關鍵詞:深度學習;視野;體育課;問題
中圖分類號:G807.0 ?文獻標識碼:A ?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2.004
收稿日期:2020-12-25
作者簡介:陳輝(1967-),男,江蘇無錫人,本科,高級教師
研究方向:中小學體育教學
“深度學習”指的是以學科關鍵能力為價值取向,引領學生能動地建構知識,產(chǎn)生深層的思維與情感體驗,并能在情境中遷移和運用的學習。它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實現(xiàn) “立德樹人”教育根本目標的重要方式。當下,體育老師都把“深度學習”理解為一種教學規(guī)律,將明確學的核心、深挖教材的價值、關注自我系統(tǒng)和元認知、發(fā)展高階思維、提高遷移運用、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等作為其核心特點,并以促進學生“深度教學”的形式運用于教學實踐中?;隗w育與健康學科學習的特點,按照《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中提出的學校體育要“會學、勤練、常賽”和要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具體要求,探討“深度學習”視野下設計體育課要關注的幾個問題,以期更好地開展“深度教學”。
1 明確學的核心,深挖教材的價值
體育教學是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為主要內容,聚焦培養(yǎng)體育學科思維,通過核心概念(核心知識、大概念)展開思維,用基于學科大問題、問題串的具體方法來探究、體驗、領悟,經(jīng)歷“二次倒轉”的學習過程,來發(fā)展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材是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一種案例或范例,是教學的材料,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工具,而體育學科所學知識技能來源于教材。因此,“讀懂”教材,明確學的核心是關鍵。而“讀懂”教材,就是要全面深刻地分析與理解教材,有的放矢和創(chuàng)新地處理教材,將教材學習價值釋放出來,從而達成育人的目標。也就是說要明白教材的地位和前后聯(lián)系、教材的知識點、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思維和能力的培養(yǎng)點、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選擇及最適合學生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情境等。其目的是通過改變教材處理方式,精簡體育知識與技能,提煉學習核心本質,提升學生學的內涵。其中,對學習核心本質的認識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從教材一體化的思路來看,由于運動技能生成過程的“動作符號學習、運動邏輯學習、應用意義學習”三個基本層次[1],因此,同一內容,不同水平段的學習核心本質是不同的,所達成的要求也不同。另一方面是指要“舍得”,要分析清楚教材的基礎核心知識和非基礎核心知識,如果是基礎核心的要多學多練,否則就少學或不學。
挖掘教材擁有的學習價值,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將教材中附著和隱含的教材特質,以及蘊藏的核心思想、核心價值挖掘出來,并將這些學習價值與學生的行為表征相連結,使得學習可見,這樣就能將教材的處理與提升學生學習內涵、發(fā)展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到實處。
如:2020年江蘇省“名師空中課堂”以“馬步?jīng)_拳”為主教材,按照教學內容一體化的思路,分別在小學二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初二年級、高一年級開展了課堂教學展示活動。四節(jié)武術課從教學內容、目標、重難點的設計(見表1)可以看出,老師圍繞發(fā)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依據(jù)學情和武術的本質特點,以“馬步?jīng)_拳”這一主教材為教學的基礎,對運動能力的定位與具體表現(xiàn)、健康行為培養(yǎng)的定位和具體表現(xiàn)以及體育品德的定位和具體表現(xiàn),進行了全方位的進階設計,這樣使得武術課不僅能促進學生運動能力的發(fā)展,健康行為的養(yǎng)成,體育品德的塑造,而且充分體現(xiàn)了不同年級學生習得的層次,從而讓學的內涵變得更加豐富。
又如:在與高中“馬步?jīng)_拳”授課老師的研討中認為,針對高中學生,武術教學可以從文化、哲學的視角去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水平。首先,武術是制止侵襲、停止戰(zhàn)斗的技術。武術起源是“打”,因此本質是“打”,目的是為了“不打”;其次,隨著中華文明的發(fā)展,對中國武術的文化認知,提升為“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因此,內外兼修成為中華武術的文化內涵和價值取向。為此,在對高中學生傳授馬步?jīng)_拳動作時,一方面可按照長拳、南拳、太極拳分類,從發(fā)力技巧和呼吸方法的異同來讓學生辨析,從而提升技能;另一方面要從課程思政的視角,在闡明其養(yǎng)身道理的同時還要讓學生明白武術養(yǎng)身不是巫術,更不能被利用,武術體現(xiàn)的是中華文明的傳承。
2 創(chuàng)設合理學習情境,實現(xiàn)“沉浸式”學習
“兩次倒轉”教學機制的理論指出:教學是讓學生典型地、簡約地經(jīng)歷人類認識過程的方式,使學生能夠主動、全面占有人類認識成果,能夠深刻理解人類認識過程的意義、過程與方法,從而使學生能夠走入歷史并具有創(chuàng)造未來歷史的能力、品格與情懷[2]。因此,體育教學只有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這種情景可以是學生真實生活中的,也可以是學生可認知的類真實或簡化的,還可以是虛擬的或抽象的),開展真實的活動(這種活動不只是指簡單的身體運動,而是與思維等結合起來活動)才能引導學生深刻參與,完全投入,“沉浸”于學習之中,才能讓學生逐步參與到實踐共同體的核心之中,獲得知識的本質,豐富認知結構,生成真正的經(jīng)驗。
如:“花頭精體育”的小花老師,在足球變向運球展示課上,結合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新編了足球“突圍”游戲將課進行串聯(lián),從熱身開始就讓學生通過游戲建立了場地的位置感和空間感,同時滲透了運球時所需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為后續(xù)主教材的組織教學做好有效的鋪墊。在主教材教學時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利用問答和體驗讓學生感受動作。再通過講解示范,引導學生觀察體驗動作方法、要點,然后分步驟進行實踐練習,同時在各環(huán)節(jié)的練習過程中不斷讓學生通過體驗和觀察加深動作的正確性。在游戲和體能練習環(huán)節(jié),不斷改變形式,增加難度,在次數(shù)、強度和評價方式上不斷進階,使學生帶著思考進行練習,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和鞏固所學習的運球技術。這樣創(chuàng)設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沉浸于學習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 設置高品質的學習任務,培養(yǎng)“學科思維”
培養(yǎng)學科思維就要在教學中設置適當?shù)膶W習任務,讓學生去經(jīng)歷、去探索、去反思。高品質的學習任務設置不僅要關注不同學段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習心理,而且還要根據(jù)概念的理解鞏固階段、生成應用階段的不同特點,設計“良構性”或“劣構性”的問題或任務[3]。
如:水平二的障礙跑教學,教師在處理教材時,只是重點教學生過障礙的各種方法,并進行反復講解、練習,然后就是組織學生利用所教方法過老師設置的障礙,或讓學生自己設置障礙開展比賽。其實障礙跑教學的核心本質是培養(yǎng)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判斷障礙的類型,根據(jù)自己的技能積累迅速作出最適合自己過障礙的方法的決策,并付諸行動的能力。這種能力特征是體育學科獨有的,是體育學科獨特的思維方式,而各種熟練過障礙的技能只是一種基礎保障(開放性運動項目的教學更是如此)。因此,教學的重點技術,難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決策和實施的能力。為此,在組織過障礙游戲時,可增加了幾種玩法(“劣構性”任務),一是預先了解全部障礙布局,不斷改變障礙的組合;二是預先了解全部障礙布局,不斷改變障礙的組合,不斷調整障礙間距。這樣,學生可以先預設運用的技術,后實施,重點在考察動作技術的熟練程度;三是障礙布局先不讓學生知道,只在比賽開始才進入場地,就像校園定向,這樣就增加了判斷決策的過程,使得游戲更富挑戰(zhàn)性,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此外,還要關注學生的“元認知”,促進“學會學習”。關注學生的“元認知”就是要引導學生關注“如何學到”、“怎樣學好”等問題,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提升學習能力。教師教學的目的在于使學生通過主動建構意義(及理解的過程)來學習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并將學習結果應用到新的情境中。因而,在教學的各個主要學習活動環(huán)節(jié),都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設置一定梯度的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個性化選擇,指導他們在學習活動過程自我監(jiān)控和調整,促進學生“學會學習”。
參考文獻:
[1] 鄧若鋒.身體練習體驗是體育學習的一種價值訴求[J].體育學刊,2013(06):65-69.
[2] 郭 華.“兩次倒轉”教學機制的理論意義[J].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6(02):8-26.
[3] 王薇. 指向問題解決能力發(fā)展的學習活動模型研究——基于情境學習理論的分析框架[J]. 教育學術月刊,2020(06):88-95.
[4](美)羅伯特·J.馬扎諾,約翰·S.肯德爾著(美).《教育目標的新分類學(第2版)》[M]. 高凌飚,吳有昌,蘇峻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