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鹛?/p>
新汶礦業(yè)集團萊蕪中心醫(yī)院心電圖室,山東濟南271100
心電圖是極為簡便且普通的檢查手段,其產生于1902年,檢查原理是通過心臟搏動電活動的體表描記評估心臟功能[1-2]。由其衍生出的動態(tài)心電圖和遙測心電圖等是檢查心臟疾病的常用技術。AMI的病因為冠脈閉塞,進而導致心肌長期缺氧或缺血,其診斷方法為臨床癥狀、心肌生化標志物與心電圖檢查。與心肌生化標志物相比,心電圖的敏感性更高,可表現(xiàn)出ST段抬高、病理性Q波與T波倒置等典型特征。臨床將ST段抬高作為該病的主要診斷標準,且從不同角度研究AMI患者的心電圖改變特點,指導臨床診斷工作[3]。為探究心電圖對于AMI的診斷意義,該研究將冠狀動脈造影(CAG)結果作為病理診斷標準,并選取2018年7月—2020年3月間來該院治療的86例AMI患者,全面分析患者的心電圖典型表現(xiàn)和疾病檢出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研究主體為來該院治療的86例AMI患者。該研究經倫理委員會審核后批準,且患者對研究完全知情同意。納入標準:經臨床癥狀診斷為AMI;符合心電圖檢查指征;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伴有其他心臟病者;伴有免疫缺陷疾病者;存在精神或意識障礙者。其中,男45例,女41例;年齡35~85歲,平均(50.26±0.42)歲。
對所有患者行心電圖檢查,清潔與消毒皮膚,囑患者平復心情,連接檢測位置的電極與心電圖機。開啟打印機,進行心電監(jiān)測。使用12導聯(lián)心電圖,基線為TP段,測量5個連續(xù)的ST段改變值。ST段降低與抬高的臨界值為0.5 mm,降低0.5 mm為壓低,升高0.5 mm為抬高。
利用Judkins法行CAG檢查,入路途徑為橈動脈或是股動脈,選用C型臂機DSA進行造影檢查。其結果為病理診斷標準。
觀察AMI患者的心電圖典型變化概率,心電圖表現(xiàn)、死因、梗死部位檢出率與診斷精準性[診斷準確率=(真陰數+真陽數)/本組例數,敏感度=真陽數/(真陽數+假陰數),特異度=真陰數/(真陰數+假陽數)]。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予以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86例AMI患者中,伴有典型心電圖變化的例數為65例,占比75.58%。表現(xiàn)為ST段與Q波抬高且T波倒置,胸腔導聯(lián)R呈遞增趨勢,且ST段抬高。非典型心電圖變化的例數為21例,占比24.42%。表現(xiàn)為ST段降低且T波低平或是倒置,T波倒置或低平,但ST段正常。所有患者中,死亡9例,死因是心力衰竭3例(33.33%),心源性休克1例(11.11%),惡性心律失常5例(55.56%),且8例患者年齡>65歲。
心電圖的下壁、右室、前間壁與前壁梗死檢出率接近于病理診斷,且下壁梗死的占比最高,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檢查方法梗死部位檢出率對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detection rate of infarcts between the two inspection methods[n(%)]
以病理診斷為標準,心電圖的診斷敏感度為97.56%(80/82),特異度為75.00%(3/4),準確率為96.51%(83/86)。見表2。
表2 兩種檢查方法診斷精準性Table 2 Accuracy of diagnosis by two inspection methods
AMI的高發(fā)人群是中老年人,部分患者在發(fā)病初期無典型癥狀,難以通過臨床癥狀進行明確診斷,容易誘發(fā)心室顫動等并發(fā)癥,影響預后[4-6]。心電圖是AMI的常用檢查方法,其可靠性高,且操作快捷,典型表現(xiàn)為:①發(fā)病數小時可見T波高尖或無改變,ST段弓背向上升高,T波倒置且出現(xiàn)明顯的病理性Q波。②發(fā)病數周或3個月內,ST段抬高處降至基線,T波倒置變淺,仍伴有壞死性Q波[7]。③病程長于3個月,T波與ST段正常,或T波低平或倒置,壞死性Q波殘留。根據心電圖與心肌損傷標志物等聯(lián)合檢查,可明確診斷AMI[8-9]。但部分患者因Q波不規(guī)則、12導聯(lián)不顯示或合并異常心電圖等因素導致不典型心電圖變化,此時應高度重視。
86例AMI患者中,伴有典型心電圖變化的概率為75.58%。非典型心電圖變化的概率為24.42%。所有患者中,死亡9例,死因為心力衰竭3例,心源性休克1例,惡性心律失常5例,且8例患者年齡>65歲。與田林芳[10]研究結果[82例心肌梗死患者中,典型心電圖變化62例,達75.0%,沒有典型心電圖變化的有20例,達24.4%。其中死于心源性休克2例,心力衰竭2例,惡性心律失常4例,其中有7例是65歲以上的老人]基本一致。說明該次研究符合以往研究數據,實用性強。多數AMI患者伴有典型的心電圖表現(xiàn),且主要死因是惡性心律失常,高危人群是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诖耍R床實踐可根據典型心電圖表現(xiàn)診斷該病,并積極預防心律失常,重點觀察老年患者的疾病變化[11]。心電圖的下壁梗死檢出率為59.30%,病理診斷為61.63%;右室梗死檢出率為18.60%,病理診斷為17.44%;前間壁梗死檢出率為12.79%,病理診斷為13.95%;前壁梗死檢出率為9.30%,病理診斷為6.98%,兩種檢查方法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電圖的診斷敏感度為97.56%,特異度為75.00%,準確率為96.51%。說明心電圖檢查對于梗死部位的檢出率和診斷精準性與病理診斷無異。原因是心電圖的連續(xù)性強,無時間限制,可以重復操作,發(fā)現(xiàn)典型征象[12]。
綜上所述,心電圖檢查可作為AMI的首選診斷技術,但需要結合患者體征或癥狀,必要時聯(lián)合其他診斷技術,最大程度上縮短診斷時間,提高疾病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