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秀媚 李玉珍
廣東省河源市中醫(yī)院婦科 517000
急性盆腔炎是女性常見的婦科疾病,是由于細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等病原微生物侵入人體而引起的婦科急性炎性病變,病情發(fā)展可導致急性腹膜炎、敗血癥及感染性休克,嚴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險[1-2]。急性盆腔炎通常是因為患者在經期沒有注意自身衛(wèi)生所導致?;颊咴诨疾〕跗跁霈F(xiàn)下腹部疼痛的現(xiàn)象,當病情嚴重時,表現(xiàn)為發(fā)熱、頭痛以及寒戰(zhàn)與食欲不振等情況?;颊咴谠陆浧陂g,月經量會增多,并且月經期時間增長[3]。當患者不處在月經期間時,會出現(xiàn)白帶增多的情況。嚴重者容易排尿困難,并伴有尿痛。在患者治療過程中,相關護理必不可少。本文采用中醫(yī)綜合護理模式,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8月收治的6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均經過患者知情同意,采取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兩組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
納入標準:(1)依從性較好者;(2)無其他重要臟器功能受損;(3)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婦產科學》[4];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婦科學》[5]。排除標準:(1)機體嚴重疾患且影響研究結果者;(2)伴有其他器官的感染;(3)中途因各種原因無法繼續(xù)接受相關治療而退出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具體方式如下:(1)心理護理:急性盆腔炎治療不及時導致盆腔炎后遺癥易反復發(fā)作,同時還可能導致不孕和宮外孕的發(fā)生,因此,多數(shù)患者會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應主動親切地與患者進行交流,耐心傾聽,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建立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2)飲食護理:為患者選擇清淡且營養(yǎng)的食物。禁煙禁酒,忌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3)生活護理:指導患者進行相應的鍛煉,叮囑患者注意勞逸結合,不可過于勞累。(4)衛(wèi)生護理:使會陰部保持清潔、干燥,每晚堅持用清水或生理鹽水清洗外陰,不可用手掏洗陰道內部,或用熱水、肥皂、沐浴露等清洗外陰,勤換內褲,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游泳、盆浴、桑拿浴等。
1.2.2 觀察組給予中醫(yī)綜合護理模式,具體方式如下:(1)中醫(yī)情志護理:對患者進行中醫(yī)情志護理干預。許多患者由于外部壓力及自身情緒得不到疏導等原因導致體內血瘀,內在運行受阻,個人身體功能異常。這時候護理人員應該進行疏導,與患者多交流溝通,讓患者敞開心扉訴說自己內心不良情緒,了解患者自身訴求,同時增強患者治愈的信心,讓患者不良情緒得到及時疏導。(2)飲食干預:提醒患者注意飲食,少食用刺激性較強食物,少食多脂、油膩食物。(3)中藥封包治療:藥方為:吳茱萸、白芥子、紫蘇子、炒萊菔子40g外用,用植物油調敷下腹;1次/d,7~10d為1個療程,一般治療2~4個療程。(4)給予河源市中醫(yī)院自制的九味雙柏膏(規(guī)格:2貼/袋,批號:Z20070990)貼敷,組成:黃柏、白及、大黃等藥,外敷患處,1次/d,同時配合骨傷科一般處理、休息、患肢制動抬高、24h前冰敷。(5)濕熱瘀結證者可給予中藥保留灌腸護理:藥方:敗醬草、紅藤、毛冬青、蒲公英、醋莪術、醋三棱、白芷、荔枝核、牡丹皮各20g。煎制好后,取藥汁100ml,冷卻至39~41℃后,對患者進行保留灌腸,插入15~20cm,均勻滴入藥液(15min滴完),叮囑患者抬高臀部,臥床1h以上。睡前保留灌腸最佳,使中藥保留在腸中發(fā)揮出最佳療效,1次/d,7次1個療程,經期停止灌腸。
1.3 觀察指標 (1)對兩組患者癥狀總分數(shù)進行比較,癥狀分值根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中癥狀積分標準進行評定:病癥完全消失0分,輕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2)對兩組護理前后焦慮進行評估并對比,以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7]評定,總分29分,中度焦慮≥21分;有焦慮心理≥14分;可能有焦慮心理或正常<14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對全文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P<0.05判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癥狀評分對比 護理前,兩組在癥狀評分上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下腹疼痛、白帶增多、腰骶脹痛、月經不調癥狀評分上顯著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評分對比分)
2.2 兩組HAMA評分對比 護理前研究對象在HAMA評分上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在HAMA評分上顯著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HAMA評分對比分)
急性盆腔炎發(fā)病時間較短,且發(fā)病較急,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疼痛、發(fā)熱等。若病情嚴重可伴有寒戰(zhàn)、高熱、頭痛、食欲不振等[8]。中醫(yī)理論認為[9],患者由于體內邪熱余毒未得到完全清除,凝集于胞宮之內,與沖任之氣血相搏,導致患者的沖任受到損傷、氣血失和,引起慢性盆腔炎。該病易反復發(fā)作,難以自愈,是婦科常見病、多發(fā)病。
目前臨床中針對急性盆腔炎常采用正確、科學的護理方法,相關研究表明,有針對的綜合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康復率,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0]。以往對急性盆腔炎患者,主要是治療,對護理的重視程度不高。近年來,醫(yī)患逐漸增強對急性盆腔炎患者的護理意識,綜合護理從各方面全方位的護理患者,通過身體護理、心理護理等幫助患者樹立信心,緩解患者緊張急躁情緒,有利于治療的進行[11]。本文結果表明,護理后,觀察組的癥狀評分及HAMA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中醫(yī)理論認為人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對于疾病,中醫(yī)護理主張整體護理,辨證施護,包括情志、食療、用藥、康復。依據(jù)患者情況實施靜志安神法、轉移注意法等對患者進行中醫(yī)情志護理。急性盆腔炎患者因病程較長,極易引發(fā)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故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主動與患者溝通,對患者情緒進行評分,并依據(jù)其實際病情制定相應的情志護理方案,針對患者實際情況,實施一對一談話[12]。中藥保留灌腸是中醫(yī)最常見的一種護理方式,留灌腸能夠促使藥物盡快達至腸內,因為細胞外濃度較高,因此能夠使用直腸以及盆腔之間的生理位置,將中藥直接經過腸黏膜靜脈叢以及淋巴系統(tǒng)發(fā)揮藥效。中藥外敷促使藥液通過皮膚表層、角質層滲透以及真皮轉運進入血液循環(huán),以此發(fā)揮其藥理效應,對相應穴位進行中藥濕熱敷,能夠調理沖任,行氣活血,九味雙柏膏貼敷具有顯著的止痛效果。中醫(yī)綜合護理從各方面全方位的護理患者,針對患者心理、生理采用不同干預方式,可顯著減輕患者痛苦,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對急性盆腔炎采用中醫(yī)綜合護理模式后,可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少負性情緒,可廣泛應用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