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俊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針灸理療科 332000
怕冷癥是以身體嚴重畏寒、怕冷為主要特征的癥狀。目前,現(xiàn)代醫(yī)學對于怕冷缺乏明確的定義,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認為是一種軀體形式障礙的一種表達,亦屬于是一種持久的擔心或相信各種軀體癥狀的優(yōu)勢觀念[1]。患者發(fā)病早期臨床癥狀缺乏典型性,其軀體癥狀表現(xiàn)形式亦較為復雜,常見癥狀為怕冷、疼痛、胃腸道癥狀及性功能障礙等,影響患者健康、生活[2]。溫陽調體湯屬于怕冷癥患者中常用的中醫(yī)湯藥,雖然能改善患者癥狀,延緩病情發(fā)展,但是患者治療后復發(fā)率較高,導致患者預后較差[3]。督脈灸屬于是灸中之皇,是一種即將失傳的特種艾灸療法,在人體后背的正中線上,即從頸椎到尾骨貫穿總管的一身陽氣督脈,能發(fā)揮溫煦機體,抵御外邪的作用,但是在怕冷癥患者中的應用研究較少[4]。因此,本文以怕冷癥患者為對象,探討督脈灸在怕冷癥患者中的臨床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8年5月—2019年11月門診及住院部怕冷癥患者65例作為觀察對象,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0例,男2例,女28例,年齡26~54歲,平均年齡(37.43±5.77)歲;病程1~7個月,平均病程(3.49±0.78)個月;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10例,高中以上5例;右肢怕冷15例,全身怕冷8例,左肢怕冷7例。觀察組35例,男2例,女33例,年齡25~58歲,平均年齡(38.11±5.79)歲;病程1~8個月,平均病程(3.51±0.81)個月;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18例,高中13例,高中以上4例;右肢怕冷13例,全身怕冷12例,左肢怕冷1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1)均符合怕冷癥診斷標準,均為門診、住院治療患者[5];(2)均符合督脈灸、溫陽調體湯治療適應證,且患者均可耐受;(3)機體產熱不足,對外在寒冷刺激耐受功能低下,臨床表現(xiàn)為畏風、自汗。排除標準:(1)合并精神異常、認知功能異?;蚱髻|性疾病者;(2)血液系統(tǒng)疾病、伴有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及已經確診的惡性腫瘤者;(3)合并凝血功能異常、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者。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溫陽調體湯治療。方藥:炮附子10~15g、肉桂6g、熟地15~30g、鹿角鎊10g、炒白術15g、甘草6~10g、當歸10g,每日1劑,每次250ml,早晚各服用1次,連續(xù)服用4周(1個療程)。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督脈灸治療。分別在督脈的大椎穴、命門穴穴區(qū),敷上姜泥與特制的中藥粉,并在其上鋪一層艾絨,點燃艾絨后將其燃燒干凈,每周治療1次,兩組均完成4周治療。
1.4 觀察指標 (1)近期療效。分別從顯效、好轉、無效對患者效果進行評估。顯效:癥狀體征消失,隨訪期間未見復發(fā);好轉:癥狀體征改善,隨訪期間偶見發(fā)作;無效:治療方案無效或需調整方案[6]。(2)復發(fā)率。兩組治療后均完成6個月隨訪,記錄兩組治療后1個月、3個月及6個月復發(fā)率。(3)證候積分。參考《中藥新藥指導原則》對兩組治療前、治療后1周、2周、3周及3周癥狀進行評分,每項均采用0~3分評分法進行評估,分值越低,表示治療效果越佳[7]。(4)心理狀況評分。兩組治療前、治療后4周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患者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包括:軀體化、抑郁、焦慮、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偏執(zhí)、恐怖及精神病性,每項均采用0~3分評分法進行評估,分值越低,表示治療效果越佳[8]。
2.1 兩組近期療效、復發(fā)率比較 兩組治療后1個月、3個月復發(fā)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近期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6個月觀察組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近期療效、復發(fā)率比較[n(%)]
2.2 兩組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證候積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周、2周、3周及4周兩組證候積分低于治療前(P<0.05),治療后1周、2周、3周及4周觀察組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證候積分比較分)
2.3 兩組心理狀況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心理狀況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4周觀察組軀體化、抑郁、焦慮、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偏執(zhí)、恐怖及精神病性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心理狀況評分比較分)
近年來,督脈灸在怕冷癥患者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本文中,治療后觀察組近期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6個月觀察組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后1周、2周、3周及4周證候積分低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治療后1周、2周、3周及4周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督脈灸用于怕冷癥患者中能獲得較高的近期療效,能降低治療后復發(fā)率,亦可降低中醫(yī)證候積分。督脈灸屬于是一種中醫(yī)治療方法,能借助姜泥的溫痛發(fā)散之力,中
綜上所述,督脈灸用于怕冷癥患者中能獲得較高的近期療效,能降低患者證候積分,改善其心理狀況,能降低患者治療后復發(fā)率,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