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磊
不接受親人的不完美,其實就是控制欲。不只是想控制親人,更重要的是,想要借此掌控生活。以為把家人的小毛病都摘除,生活就可控了,自己心中的秩序也就能建立了。可是,生活神出鬼沒,根本無序可言。
賈寶玉的母親就不懂這個道理。她能體諒妙玉的孤傲,施舍多年不曾走動的劉姥姥,榮國府上下,誰也說不出她的不好來。但是假如我們確定《紅樓夢》是一部自傳體小說,就能知道,賈寶玉對她一定是有怨恨的。
“好好的爺們,都叫你教壞了!”當著寶玉的面,她給了跟寶玉調(diào)情的金釧一耳光——這一耳光應(yīng)該在寶玉心頭回響了很多年吧?王夫人不接受成長中的寶玉在所難免的輕佻,認為他“學(xué)壞了”。她萬般警惕,堅壁清野,誓將一切危險因素剔除干凈,驅(qū)逐晴雯、芳官一干人等,讓大觀園的花團錦簇瞬間失色,也讓寶玉的華麗青春變成殘酷青春。
在王夫人身上,你能看到很多媽媽的影子,她對寶玉也是真愛,各種關(guān)懷寵溺、苦口婆心,但她的不接受,使得這一切毀于一旦。
懂得接受,應(yīng)該成為一個母親的基本修養(yǎng)。在這方面,《窗邊的小豆豆》中的媽媽做出了教科書般的示范。
那個小豆豆,很像童年的我,稀里糊涂的,一天到晚犯錯誤,自己還不知道錯在哪里。只是,我小時候每天都要被各種人,比如我爸媽和老師批評上千遍,每天都灰頭土臉的,那種自卑感,到現(xiàn)在還影響著我的言行舉止。小豆豆最后卻成了非常受人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我覺得,這跟她媽媽從來都接受她的不完美,或者說她媽媽沒有世俗世界里的那種完美概念有關(guān)。正是她媽媽那種溫柔的智慧,讓小豆豆不恐懼、不焦慮,不會進退失據(jù)。在輕松的愛里,她可以一路向前奔跑,跑贏世間隱藏的風險。
接受親人的不完美,不只是給予家人輕松感,還能影響家人的生活態(tài)度,觸類旁通地化解所有的不如意。就像《佐賀的超級阿嬤》里面的那個阿嬤——德永昭廣的外婆。
阿嬤是個窮老太婆,靠打掃衛(wèi)生謀生,但她很樂觀,說:“窮有兩種,窮得消沉和窮得開朗,我們是窮得開朗,而且和由富變窮的人不一樣。不用擔心,因為我們家世世代代都是窮人。窮人習慣穿著臟衣服,淋了雨,坐在地上,摔跤也無所謂。”
德永昭廣把成績單拿回家:數(shù)學(xué)1分,社會2分,語文1分,英語1分……阿嬤笑著說:“不要緊,不要緊,一分兩分的,加起來,就有五分啦?!?/p>
德永昭廣問:“不同科目也能加在一起嗎?”
她嚴肅果斷地說:“人生就是總和力!”
說得好。除了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她還教會孩子接受這個世界的不完美。她對德永昭廣說:“別抱怨冷啊熱啊的!夏天要感謝冬天,冬天要感謝夏天?!?/p>
德永昭廣成名后又遇到低潮期,阿嬤也有辦法幫她打氣:“即使有兩三個人討厭你,轉(zhuǎn)過身來還有一億人?!?/p>
阿嬤的樂觀,不只安慰了德永昭廣,也給了無數(shù)讀者以力量——將人生的如意和不如意照單全收,用自己的力量,化不完美為“不,完美”。
做什么樣的人,比擁有什么樣的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