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薇
[摘 要] 新時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學生受各種思潮影響嚴重,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政治觀。中國共產(chǎn)黨的理想信念和執(zhí)政理念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奠定了理論基礎。中國共產(chǎn)黨的理想信念就是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中國共產(chǎn)黨的執(zhí)政理念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大學生應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堅定理想信念,立志肩負起實現(xiàn)中國夢的時代重任。團體輔導具有輔導效率高、感染力強和接受性好的特點。采用靈活開放的團體輔導方案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自覺服務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崇高事業(yè)。
[關鍵詞]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團體輔導
[基金項目] ?2019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題項目“團體輔導技術在新時代大學生黨建工作中的應用研究”(2019SJB304);2020年度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資助育人視域下高校經(jīng)濟困難學生‘精神扶助路徑研究”(X-b/2020/14)
[作者簡介] 劉 薇(1982—),女,天津人,碩士,無錫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師范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yè)指導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1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14-0185-04 ? ?[收稿日期] 2021-01-09
理想信念教育是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它指引著大學生追尋人生的奮斗目標,關系著未來中國社會的價值取向,關系著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新時代大學生正面對著深刻變化的社會、豐富多樣的生活、形形色色的思潮,更需要在理想信念上進行有力引導。傳統(tǒng)的理想信念教育形式老套,內(nèi)容陳舊,不具有吸引力,教育效果有限。團體輔導具有輔導效率高、感染力強和接受性好的特點。本文探討了團體輔導技術在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應用策略,旨在改善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和效率[1,2]。
一、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內(nèi)涵
理想信念是世界觀和政治信仰在奮斗目標上的具體體現(xiàn)。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些論述為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3]。
(一)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
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是堅定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須把馬克思主義作為不可動搖的政治信仰。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可以幫助大學生在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環(huán)境時保持清醒的頭腦[4]。
(二)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信念教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人民歷經(jīng)千辛萬苦找到的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大學生應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立志肩負起實現(xiàn)中國夢的時代重任。大學生要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關系,保持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4]。
(三)人民至上理念教育
人民群眾是精神財富和物質(zhì)財富的主要生產(chǎn)者,是社會發(fā)展和時代進步的主要驅(qū)動者。中國共產(chǎn)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執(zhí)政理念,承認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主體地位。中國共產(chǎn)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任何時候都必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內(nèi)在要求,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員黨性的集中體現(xiàn)。進行人民至上理念教育,就是要激發(fā)和增強大學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覺悟,提高群眾工作能力。當代大學生應培養(yǎng)為人民做實事的信念,同人民一起奮斗,同人民一起前進,同人民一起追夢,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自我的人生價值[3,4]。
(四)人格教育
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礎。人格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和基礎組成部分。人格是思想、品德、情感的統(tǒng)一表現(xiàn),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以自己的言、行、情、態(tài)體現(xiàn)的對真、善、美的追求和達到的程度,并且被別人感知,受到社會準則的評定。學校是人格教育的主渠道,有責任開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圓滿人格。培養(yǎng)大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并使其具有強烈責任感,能夠忠誠履行社會責任,自覺遵守社會規(guī)范,維護社會風尚。
(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寄托著全體中華兒女的理想和信念,凝聚著所有中國人民對未來的美好夙愿和期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了國家、社會和公民三個層面的價值要求,即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建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培養(yǎng)“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公民,集中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的本質(zhì)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能夠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凝結(jié)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凝聚中國人民的力量,能夠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人們的共同價值訴求也能夠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得到滿足[3,4]。
(六)“四史”教育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下,加強大學生的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教育,是增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做好高?!傲⒌聵淙恕惫ぷ鞯挠行緩剑欣诖髮W生堅定理想信念。以史鑒今、資政育人,“四史”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客觀看待社會事件,正確認識發(fā)展前途,幫助大學生提升肩負祖國重任能力以及抵制誘惑的能力。
二、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面臨的問題與挑戰(zhàn)
(一)理想信念傳統(tǒng)教育方式吸引力不足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推進,大學生所能獲取的信息量和知識量大大增加,傳統(tǒng)學校教育的權威受到了挑戰(zhàn)。新興媒體日新月異,信息量大、互動性強、傳播速度快、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這種新載體的出現(xiàn)沖擊著傳統(tǒng)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課堂教育、社團活動、黨團教育和日常思政管理教育等傳統(tǒng)的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模式已不再具有吸引力。
(二)各式思潮弱化理想信念教育效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進入新時代,我國綜合國力日益強盛,而發(fā)達經(jīng)濟體正在失去傳統(tǒng)優(yōu)勢,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有所抬頭,國內(nèi)外意識形態(tài)的斗爭風險加大。目前對各種自媒體平臺還缺乏有效的實時監(jiān)管系統(tǒng),平臺上不時出現(xiàn)質(zhì)疑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否定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成就、曲解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挫折的不實信息,把價值觀問題政治化,傳播各種錯誤思潮。在網(wǎng)絡多元化價值觀信息的沖擊下,大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對主流信息渠道的信任危機。部分大學生不能清晰鑒別社會思潮的本質(zhì),易把理想信念模糊化和邊緣化。這些問題正弱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
(三)傳統(tǒng)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的媒體素養(yǎng)不足
應用新興自媒體等平臺獲取信息、聊天交友、表達情感、發(fā)表觀點等,已經(jīng)成為新時代大學生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教育工作者只有積極主動了解、關注新興自媒體平臺,關注學生所關心的熱門媒體,才能保持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式與學生需求同步,才能做好及時疏通和引導。而目前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的媒體素養(yǎng)和現(xiàn)實需求還有不少差距,有待進一步加強。迫切需要通過常態(tài)化培訓制度保證、政策引導、健全考核考評機制等多種途徑和方式,提高教師隊伍的媒體素養(yǎng),確保教師在大學生理想信念培育的過程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四)理論教育和社會實踐結(jié)合不足
當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主要還停留在教材文字上或者教師的講解上,還沒有和學生的實際行動結(jié)合起來。教育的結(jié)果往往是“課上一套,課下一套”,很難真正幫助大學生對理想信念產(chǎn)生價值認同。大學生缺乏必要的社會實踐鍛煉和在實踐中的考核評判,對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學習只是“紙上談兵”,會嚴重打擊大學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的積極性和革命熱情,從而給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yè)帶來負面影響[5]。
三、團體輔導的內(nèi)涵及其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
(一)團體輔導技術的內(nèi)涵
團體輔導技術是指在團體情境下開展相應的互動心理輔導。通過團隊內(nèi)部進行交流溝通,相互分享經(jīng)驗,相互作用,形成良好的團隊內(nèi)部氛圍以及人際關系,探討自我,嘗試改變行為,學習全新的生活和行為方式,從而實現(xiàn)團體成員自我認知水平的提升,解決面臨的實際問題。團體輔導能夠激發(fā)個人潛能,改善學習態(tài)度,直面問題,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促進學員建立正確的認知觀念、健康的態(tài)度和行為,全面成長。團體輔導活動的開展常常需要確立一個鮮明的主題作為導向,主題由團體成員共同決定。團體輔導活動的成功開展需要創(chuàng)造互相信任的團體氛圍,促使成員之間敞開心扉進行傾訴和傾聽,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團體輔導的指導老師必須充實團體輔導的專業(yè)知識,掌握團體輔導的技巧,協(xié)助成員解決問題,促進成員身心發(fā)展[1]。
(二)應用團體輔導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可行性
首先,團體輔導注重氛圍營造。團體輔導從價值中立的角度開展活動,對事情的本質(zhì)問題進行研究。成員之間是一種扁平的組織關系,全體成員包括導師平等的討論問題,給予學員足夠的尊重,利用合情、合理、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大學生更好地接受相關的理念。其次,團體輔導需要注重多元化價值觀與信息之間的融合。每個團員的成長經(jīng)歷不同,個人理想信念就存在差異,就會出現(xiàn)不同立場、不同角度的多元化的價值觀和信息,在此情況下,學生的思維就會被調(diào)動,指導老師則用團體輔導技術結(jié)合心理學知識加以引導,使學員逐漸修正完善自己的思想認知。最后,團體輔導成員之間擁有相似的體驗,有利于形成共鳴,達成共識。在團體輔導模式下,團員之間充分交流了解彼此的想法,緩解成員之間的孤獨感,有效地促進學生完善自我評價體系,有利于提高團體成員的總體思想認知水平。
(三)團體輔導增加大學生對理想信念的認同度
團體輔導通過主題教育活動對學生既有的思想認識產(chǎn)生影響,從而促進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國夢教育”等實踐活動的認可。團體輔導的形式是開放的,成員之間地位是平等的,大家暢所欲言,分享觀點,指導教師應用恰當?shù)膱F體輔導技術加以引導,最終達成共識,這種認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具有統(tǒng)一性和持久性。團體輔導的主題內(nèi)容是和實踐緊密結(jié)合的,是對具體實踐活動的感性陳述和理性分析,這種理論聯(lián)系實際形成的思想認識是深刻的,具有先進性和引領性。這些團體輔導的特點都有利于增加大學生對理想信念的認同度。
(四)團體輔導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團體輔導最基本的應用是在心理健康教育領域,應用團體輔導一定程度上能夠增進人際關系,改善心智水平,促進大學生人格健康發(fā)展,進而為理想信念教育打下良好基礎。團體輔導指導老師通常是具有一定心理學知識的專業(yè)人員,在團體活動中能指導幫助成員形成正確的情緒體驗。團體輔導營造的自由、寬容氣氛也可以減少成員的焦慮情緒。團體輔導提倡了解自己,接納自己。這些團體輔導內(nèi)涵都有利于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團體輔導技術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應用
(一)設計總體目標
團體輔導與以往的輔導模式存在較大的差異,在此種輔導模式下需要團員一起設計總體目標。在團體輔導互動中,協(xié)助學生進行深度思考,使其認識到理想、信念、信仰對一個人具有的重要意義,喚醒大學生對國家以及社會的責任感,使其生成強烈的愛國、愛黨情懷。
(二)科學安排課時
根據(jù)總體目標設計課時安排。在開展對應模塊的教育時,教師要有充分的課時安排,保證教育工作的高效開展。為了保證每個團體的教學質(zhì)量,還需要將每個單元的人數(shù)控制在20人左右。合理的課時體系安排,可引導團員之間進行充分討論,或者進行角色扮演,形成較為開放的團體氛圍,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其中。
(三)具體實施途徑
其一,拓展融合教育內(nèi)容。在教育開展中,教師不能單純從理論角度出發(fā),還要注重理想信念的內(nèi)涵和大學生實際情況相結(jié)合。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夢想,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人生目標進行規(guī)劃,滿足學生對于未來的憧憬。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大家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討論,讓學生清楚地知道,想要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不僅僅需要有知識能力,還需要有思想層面的精神支柱。從思想層面出發(fā),讓學生逐漸認識到提高理想信念對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重要性。
其二,增強學生體驗認知。在實際的理想信念教育中,教師不應該將教學內(nèi)容單純的拘泥在同一個環(huán)境中。教師通過開展以理想信念教育為主題的團體輔導活動,創(chuàng)新轉(zhuǎn)變教育模式。在此種模式下,學生是其中的主體,教師只需要對學生進行指導,引導學生自己感悟其中的內(nèi)容,增加體驗認知,從而自覺主動地確立個人正確的價值觀念,樹立積極向上的遠大理想。團體輔導側(cè)重于角色轉(zhuǎn)換,“教”“學”互換,共同探討,適時引導。通過角色體驗,讓大學生對理想信念、對人生目標、對發(fā)展規(guī)劃的重要性有一個全新的主動認知,從而激發(fā)大學生踐行理想信念的不竭動力。
其三,搞活團輔實施方案。理想信念教育是一種思想層面的啟迪教育,通過團體輔導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就需要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不斷設計豐富多彩的實施方案。在傳統(tǒng)理想信念教育開展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態(tài)度雖然最終可以分為消極和積極兩種,但是大部分大學生剛開始都處于較為中間的地帶。針對此種情況,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團體輔導實施方案,對其加以引導,使其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巨大積極意義,從而以積極地心態(tài)參加輔導,完善自我。
五、結(jié)語
綜上所述,團體輔導技術有利于促進理想信念教育的開展,幫助大學生牢固樹立對黨的科學理論的信仰、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xiàn)“中國夢”的信念、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增進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信賴。團體輔導技術能夠切實增強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有效引導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使他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樊富氓,何瑾.團體心理輔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章銳,譚波.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yè),2016(18):65-67.
[3]華雷.試析習近平對共產(chǎn)黨人理想信念的重要論述[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9(5):1-8.
[4]吳云志,于洋.習近平青年理想信念重要論述的三重維度[J].青海社會科學,2020(1):20-24.
[5]夏勇超,梁譯勻.“雙創(chuàng)”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5):136-137.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ohes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Styl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U Wei
(Teacher's College, Wuxi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Wuxi, Jiangsu 214153,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are seriously affected by various ideological trends. The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is helpful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establish a correct world outlook and political view. The ideals and belief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its ruling ideas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The ideals and belief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re the Marxist belief, the lofty ideal of communism and the common ideal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ruling idea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to seek happiness for the Chinese people 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establish self-confidence in the road, theory, system and cultur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trengthen their ideals and beliefs, and be determined to shoulder the important task of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 Group counseling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efficiency, strong appeal and good acceptance. Adopting flexible and open group counseling program to carry out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college students to strengthen their ideals and beliefs and consciously serve the lofty cause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Marxism;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group couns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