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顱內孤立性纖維瘤的MRI表現及誤診分析8例

    2021-06-19 09:18:50王璐徐萬里鄭屹峰
    浙江醫(yī)學 2021年10期
    關鍵詞:尾征腦膜瘤腦膜

    王璐 徐萬里 鄭屹峰

    孤立性纖維瘤(SFT)是一種少見間葉組織來源的腫瘤,可以發(fā)生在全身多個部位,好發(fā)于臟層胸膜,良性者居多,少部分具有惡性或者潛在惡性,常見于中老年人,表現為緩慢生長的無痛性腫塊。顱內孤立性纖維瘤(ISFT)非常少見,1996年Carneiro等[1]首次報道。隨著影像技術的發(fā)展,該病發(fā)現率明顯增高,但影像學表現缺乏特異性,容易誤診。筆者回顧了8例ISFT患者的臨床、影像及病理資料,總結該病的MRI特征,分析誤診原因,為提高術前診斷準確率提供參考。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2月湖州市中心醫(yī)院放射科行MRI檢查的8例患者臨床及影像資料,男6例,女2例,年齡 32~68歲,平均年齡52歲。術前診斷為ISFT 5例,術前誤診而術后經病理檢查證實為ISFT 3例(誤診為腦膜瘤2例,血管外皮細胞瘤1例)。均為單發(fā)病灶,右側額頂部2例,額部及枕部跨中線4例,小腦幕2例;多因頭痛、頭暈及行走不穩(wěn)入院檢查;實驗室檢查無明顯異常改變。8例患者均行常規(guī)MRI及增強檢查,術后經病理檢查證實。

    1.2 方法 采用美國GE公司Discovery MR 750 3.0 T超導型磁共振儀,頭顱八通道線圈。患者取仰臥位,平穩(wěn)呼吸。成像方法:橫軸面FSE序列 T1WI:TR 1 500 ms,TE 12 ms;T2WI:TR 3 500 ms,TE 100 ms。矢狀位 FLAIR:TR 2 900 ms,TE 100 ms。冠狀面 T2WI:TR 3 500 ms,TE 120 ms。橫斷面DWI(b值1 000 s/mm)序列。T1WI多方位增強掃描,層厚5 mm,層間距1 mm,視野24~24 cm,矩陣256×256。對比劑采用釓噴酸葡甲胺鹽(Gd-DTPA),注射劑量為 0.1 mmol/kg,濃度 0.5 mol/L,自動高壓注射器經肘靜脈給藥,速率2.5 ml/s。術后腫瘤組織經常規(guī)病理及免疫組化檢查。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及影像表現 8例患者一般情況及影像表現見表1,典型病例見圖1-3。MRI檢查所見腫瘤邊界清楚,分葉狀5例,橢圓形3例,直徑2.8~13.9 cm,平均6.2 cm。MRI信號差異較大,T1WI序列呈等低信號,T2WI序列多呈混雜信號,實質部分T1WI及T2WI序列均呈等或稍低信號,FLAIR呈混雜或中等信號,DWI序列均呈稍高信號,其中腫瘤見囊變壞死區(qū)2例,T2WI序列上見腫瘤高低信號相間分布5例,形成較典型“陰陽征”(圖1b,白箭頭所示)。腫瘤周圍見片狀水腫4例,流空血管影6例。增強后腫瘤實質部分呈明顯均勻強化4例,不均勻強化4例;T2WI序列顯示的低信號區(qū)增強掃描明顯均勻強化5例,腫瘤鄰近腦膜區(qū)增強后形成“腦膜尾征”3例(圖2d,白箭頭所示)。

    圖1 例2枕部跨中心惡性顱內孤立性纖維瘤(ISFT)患者MRI及病理檢查結果[a:右枕部跨中線分葉狀腫塊,橫軸位T1WI等信號;b:橫軸位T2WI呈高低混雜信號,邊界清,見高低信號分布的“陰陽”征,邊緣見囊變區(qū);c:橫軸位T1WI增強,腫塊明顯不均勻強化,T2WI低信號區(qū)強化更明顯;d:鏡下可見腫瘤細胞呈梭形分布,排列紊亂,血管增生豐富,細胞間見纖維組織增生并膠原化;免疫組化:CD34(+),HE染色,×200]

    圖2 例5跨小腦幕顱內孤立性纖維瘤(ISFT)患者MRI及病理檢查結果[a:跨小腦幕不規(guī)則分葉狀腫塊,橫軸位T1WI稍低信號;b:橫軸位T2WI等高信號;c:冠狀位T1WI增強,腫塊明顯強化,可見“腦膜尾征”樣強化;d:鏡下可見腫瘤細胞呈梭形分布,疏松間質區(qū)可見豐富的膠原纖維及“鹿角樣”增生血管;免疫組化:CD34(+),HE染色,×200]

    表1 8例ISFT患者的一般情況及MRI表現

    2.2 病理學檢查 病理檢查可見腫瘤大體呈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輪廓光整,質堅韌,切面灰白或灰紅色。鏡下所見:腫瘤膠原纖維及細胞質豐富,瘤細胞呈梭形,分布成束狀及編織狀,間質區(qū)見豐富的增生血管,核分裂象少見。免疫組化:CD34(+)、CD99(+)、Vim(+)。本組中 2例為惡性,富于細胞,瘤細胞異型性明顯,核分裂>4 個/10HPF;CD34(+)、Bcl-2(+)、CD31(-)、Ki-67(+,活躍區(qū)約 35%)。2 例潛在惡性,CD34(+)、CD99(+)、CD117(-)、CD68(-)、Ki-67(+,約 5%)。其余 4 例為良性,CD34(+)、Bcl-2(+)、Vim(+),鏡下未見明顯核分裂。

    3 討論

    3.1 臨床及病理特點 據文獻報道發(fā)生在中樞神經系統的ISFT[2],顱內約占61.9%,且以幕上多見(約占41%),幕下約占17.2%,小腦幕約占2.7%。Fargen等[3]報道ISFT多見于中老年人,51~60歲約占29%,男性發(fā)病率較女性稍高。臨床常表現為頭痛、頭暈、行走不穩(wěn)及精神異常等癥狀。目前ISFT主要以手術為主,輔以放射治療[4-5]。SFT瘤細胞呈梭形,膠原纖維及細胞質豐富,分布成束狀及編織狀,疏松間質區(qū)見豐富的增生血管,核分裂象少見。SFT在形態(tài)及常規(guī)病理上與纖維型腦膜瘤鑒別困難,需要免疫組化確診,CD34(+)是診斷SFT中的特異及準確的指標[6-7]。

    圖3 例7右側小腦幕顱內孤立性纖維瘤(ISFT)患者MRI及病理檢查結果[a:小腦幕右側橢圓形腫塊,橫軸位T1WI等信號;b:橫軸位T2WI稍低信號伴點狀高信號;c:冠狀位T1WI增強,腫塊明顯均勻強化,周圍腦膜增厚強化;d:鏡下可見腫瘤細胞梭形分布,膠原纖維及胞質豐富,間質區(qū)見豐富的增生血管;免疫組化:CD34(+),HE染色,×200]

    3.2 MRI與病理檢查 ISFT非常罕見,2016年WHO腦腫瘤分類中將ISFT歸類于間質、非腦膜上皮性腫瘤。ISFT MRI表現具有一定特征性,常為分葉狀或橢圓形,信號可均勻或不均勻,T1WI上表現為等或者低信號,T2WI上多表現為高低混雜信號,腫瘤實質部分在T1WI及T2WI上表現為等或稍低信號,FLAIR多表現為中等信號,DWI上表現為彌散受限,增強后實質部分明顯強化,囊變壞死區(qū)及水腫區(qū)無強化。部分ISFT在T2WI上可見明顯低信號區(qū),該區(qū)域在病理檢查上表現為細胞排列致密,可見豐富迂曲增生血管,血供豐富,所以增強后明顯強化,這一表現被認為是ISFT的特征表現[8-10]。Clarencon等[8]認為腫瘤在T2WI上出現的低信號區(qū)在增強后明顯強化時提示ISFT的可能性更大。大部分ISFT在T2WI上表現為高、低信號相間分布,其信號對比明顯,形成較典型“陰陽征”,此表現也被認為是ISFT的特征性表現[9]。Nawashiro等[11]認為T2WI上表現的“陰陽征”其病理基礎是由于低信號區(qū)對應膠原纖維豐富部位,高信號區(qū)對應黏液樣變區(qū)。本組5例患者在T2WI上可見“陰陽征”,結合病理均支持上述觀點。6例患者MRI檢查中腫瘤可見豐富的迂曲流空血管影,對照病理檢查可見豐富的增生血管呈長條狀及分枝狀分布,血供豐富,腫瘤強化明顯,從而證明ISFT為富血供腫瘤。腫瘤較大時可壓迫周圍腦組織出現明顯水腫,本組腫瘤周圍可見明顯水腫4例,輕度水腫2例,與余水蓮等[12]報道一致。腫瘤周圍水腫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腫瘤的惡性程度。本組2例患者腫瘤位于枕部跨中線生長,腫瘤較大,周圍水腫明顯,病變寬基底與周圍腦膜相連,周圍局部顱骨受壓吸收,術后病理檢查證實為惡性;1例額頂部及1例跨小腦幕的腫瘤周圍輕度水腫,術后病理檢查證實為潛在惡性;其余4例腫瘤周圍未見明顯水腫,術后病理檢查證實為良性,這也證實ISFT為交界性腫瘤,具有惡性及潛在惡性傾向。筆者認為高度懷疑ISFT時應盡早選擇手術治療,并定期進行MRI隨訪,以便發(fā)現腫瘤是否有復發(fā)。少部分IFST患者MRI檢查可見“腦膜尾征”,但“腦膜尾征”并非ISFT的特征表現。Clarencon等[8]認為腦外占位性病變在影像表現上不具有腦膜瘤的典型征象,且沒有“腦膜尾征”時,應考慮到ISFT的可能性。本組3例在MRI上可見“腦膜尾征”,術中見腫瘤沿硬腦膜生長伴周圍腦膜增厚。結合本組病例,筆者認為,位于腦內或腦外的腫瘤形態(tài)不規(guī)則,質硬且密實,T1WI呈等低信號,T2WI呈高低混雜信號,增強后明顯均勻或不均勻強化時,若腦外腫瘤不具典型“腦膜尾征”應考慮到ISFT的可能性。

    3.3 誤診分析及鑒別診斷 部分ISFT的MRI表現與腦膜瘤及血管外皮細胞瘤非常相似,影像缺乏特異性,鑒別困難,容易誤診。本組2例誤診為腦膜瘤,隨訪中腫瘤逐漸增大,術后病理證實為ISFT,具有潛在惡性。究其原因許多腫瘤具有“同病異癥”及“異病同癥”,從而在影像上容易誤診。以往研究顯示ISFT起源于腦膜上皮細胞,影像上可見“腦膜尾征”,常診斷為腦膜瘤,但是腦實質及腦室內亦可見SFT,說明ISFT不單純起源于腦膜上皮細胞,而是起源于腦內微血管和脈絡叢的間充質細胞[8]。本組2例影像上存在“腦膜尾征”,且增強后顯著均勻強化,故診斷為腦膜瘤。腦膜瘤一般來源于內皮細胞和成纖維細胞,呈等信號,邊界清楚,鈣化多見,周圍骨質增生變厚,“腦膜尾征”明顯,腫瘤明顯均勻強化;而ISFT的T2WI信號多混雜,多呈顯著不均勻強化,多無鈣化,鄰近顱骨多呈壓迫吸收,“腦膜尾征”少見,“陰陽征”和T2WI低信號區(qū)顯著強化有助于兩者鑒別。本組1例誤診為血管外皮細胞瘤:血管外皮細胞瘤在T1WI及T2WI上的信號特點與ISFT基本相仿,流空血管豐富,強化明顯,腫瘤境界清,兩者易誤診。但血管外皮細胞瘤鄰近顱骨呈溶骨性破壞,可作為鑒別點。2016年WHO已將孤立性纖維瘤及血管外皮瘤歸為一類腫瘤,并采用孤立性纖維瘤/血管外皮細胞瘤這一組合術語來描述這類疾病。血管外皮細胞瘤在生物學上更具侵襲性,更容易復發(fā)轉移,所以當腫瘤較大,侵犯周圍結構,如侵犯靜脈竇或顱骨時應考慮到血管外皮細胞瘤的可能性。

    總之,ISFT少見,易誤診,MRI表現具有一定特征性。當腦內外腫瘤形態(tài)不規(guī)則,T2WI信號混雜,出現典型“陰陽征”及T2WI低信號區(qū)顯著強化,應考慮ISFT的可能性,最終定性需要病理及免疫組化。

    猜你喜歡
    尾征腦膜瘤腦膜
    超聲筋膜尾征在腹外型及腹壁型韌帶樣纖維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黏液纖維肉瘤增強MRI“尾征”研究進展
    家畜的腦膜腦炎
    DCE-MRI在高、低級別腦膠質瘤及腦膜瘤中的鑒別診斷
    磁共振成像(2015年8期)2015-12-23 08:53:14
    肺部超聲彗星尾征在急性心臟疾病患者中的應用
    顯微手術治療矢狀竇旁腦膜瘤療效觀察
    凋亡相關基因BAG-1在腦膜瘤中的表達及意義
    不同病因致腦膜強化特點的MRI分析
    腦膜瘤“腦膜尾征”的MRI表現及其病理學基礎
    磁共振成像(2010年2期)2010-09-25 10:54:22
    腦膜癌病與靜脈竇血栓形成2例
    甘谷县| 万盛区| 齐河县| 陆河县| 宁明县| 蓬溪县| 唐山市| 新龙县| 阿拉善右旗| 南昌市| 龙江县| 沈阳市| 满城县| 寿阳县| 平乡县| 平凉市| 张家川| 锡林浩特市| 海城市| 纳雍县| 新泰市| 阳谷县| 四会市| 天全县| 安丘市| 清徐县| 错那县| 德州市| 万州区| 刚察县| 资兴市| 平阴县| 西吉县| 新余市| 洛阳市| 芜湖市| 泸西县| 茶陵县| 建阳市| 江川县|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