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瑩瑩
(長春市中醫(yī)院藥劑科,吉林 長春 130000)
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臨床最常見的肺部惡性腫瘤﹐患者早期癥狀不典型,大部分患者發(fā)生時已屬于中晚期,已失去最佳手術治療時機,因此患者預后差,死亡率高[1]。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臨床試驗提出,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中采用中醫(yī)藥治療方法,臨床與患者對其在非小細胞肺癌方面的積極作用也得到認可。相關研究證實,益氣扶正法用于中晚期NSCLC效果喜人,不僅達到有效抑制腫瘤因子生長、減小腫瘤體積的目的,對患者造成的不良反應也優(yōu)于其他方法,提高了患者生存質量。故此,本研究針對老年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采用益氣扶正法聯合多西他賽加順鉑化療治療,現將結果與相關經驗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老年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均為晚期患者,按照自愿隨機原則均分為兩組,每組各35例。納入標準:①參考《美國非小細胞肺癌臨床實踐指南》(2017版)中關于非小細胞肺癌的診斷標準,符合要求并且胸部CT與病理學檢查均符合診斷標準者;② TNM分期處于Ⅲ~Ⅳ期的患者;③參與試驗前從未接受過抗腫瘤治療;④臨床預估患者生存時間>3個月。排除標準:①對試驗所用藥物過敏和存在禁忌證的患者;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及重大疾病的患者;③無法配合本研究者。觀察組中男女例數分別為18例、17例,年齡最大72歲,最小46歲,平均(58.62±7.56)歲;根據TNM分期分類可見:Ⅲa期12例,Ⅲb期11例,Ⅳ期12例;按照不同病理類型分類可見:鱗癌30例,腺癌5例;病程3~9個月,平均(6.05±1.23)個月。對照組男女例數分別為19例、16例,年齡最大71歲,最小47歲,平均(58.21±6.25)歲;根據TNM分期分類可見:Ⅲa期10例,Ⅲb期12例,Ⅳ期13例;按照不同病理類型分類可見:鱗癌29例,腺癌6例;病程2~8個月,平均(6.10±1.22)月。兩組從男女比例、年齡、病理類型、TNM分期分類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多西他賽加順鉑化療治療,第1天多西他賽75 mg/m2,溶于0.9%NaCl 溶液250 ml中,靜脈滴注;第1~5天給予順鉑20 mg/m2,溶于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4周為1個周期,連續(xù)治療3周期。試驗組在此基礎上加用參芪扶正注射液加血栓通。
1.3評判方法:①根據WHO實體瘤評價標準,療效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無變化(NC)和進展(PD),總有效率(RR)=(CR+PR)÷總例數×100%。②化療不良反應按WHO腫瘤治療毒性反應標準評判。③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生活質量調查表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估。④患者體能狀況變化:于治療4個周期后進行評估采用KPS評分對患者情況進行評估,治療后KPS評分增加≥10分為改善;增加<10分為穩(wěn)定,減少≥10分為降低。
2.1兩組近期療效比較:治療后,試驗組與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57.14%、45.71%,兩組治療后近期療效比較,試驗組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近期療效比較
2.2兩組生存期比較:對照組中位生存期498.6d(95%CI 402.9,565.1),1年生存率為60.14%;試驗組中位生存期519.0 d(95%CI 456.8,587.2),1年生存率為70.45%。兩組中位生存期和一年生存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及KPS評分情況比較:經過4個周期的治療,試驗組軀體功能、心理健康、總分較治療前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治療后的軀體功能、心理健康明顯提高,兩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兩組KPS評分比較,試驗組改善者4例(11.43%),穩(wěn)定者20例(57.14%),降低者11例(31.43%),穩(wěn)定率68.57%,高于對照組的2例(5.71%)、13例(37.14%)、20例(57.14%),穩(wěn)定率42.86%,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請款比較
2.4兩組不良反應比較:觀察組發(fā)生骨髓抑制8例(22.86%),發(fā)生胃腸反應17例(48.57%),脫發(fā)17例(48.57%)。對照組發(fā)生骨髓抑制13例(37.14%),發(fā)生胃腸反應24例(68.57%),脫發(fā)15例(42.86%)。兩組化療不良反應比較,骨髓移植、胃腸道反應方面,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脫發(fā)發(fā)生率方面,兩組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例(%)]
肺癌是世界范圍內發(fā)病人數及死亡人數最多的惡性腫瘤,流行病學研究指出,其發(fā)生率呈逐年升高趨勢﹐且趨于年輕化,在各年齡段均可發(fā)病,嚴重威脅人們生命安全[2-3]。由于多數患者在確診非小細胞肺癌時已經處于中晚期,使用手術治療方案已經不適用;并且由于患者時刻處于復發(fā)及轉移的高風險下,因此,化療是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中晚期患者的重要治療手段。由于化療不良反應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中醫(yī)學認為,肺癌的病因主要以正虛為本?!端貑枴ぴu熱論》:“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薄鹅`樞·刺節(jié)真邪》:“虛邪之入于身也深,寒與熱相搏,久留而內著……邪氣居其間而不反,發(fā)為瘤。”由于肺氣虛損,邪毒乘虛入肺,邪滯于肺,導致肺臟宣發(fā)肅降功能失調,出現肺氣郁滯,氣機不利,血行受阻,津聚為痰,痰阻氣機,瘀阻絡脈﹐邪氣瘀毒膠結,日久形成肺部積塊。因此,肺癌是正虛為本,局部屬實的疾病。因肺位于胸中,在臟腑中位置最高﹐為“華蓋之臟”,且為嬌臟,喜潤而惡燥,肺體受病,肺陰先傷,若嗜煙較久,熱毒耗傷津液,或房事不節(jié),陰精內耗,金不生水,皆可導致肺陰不足,熱毒郁肺,久而化熱,最易耗氣傷陰。尤其是中晚期肺癌患者,隨著病情日益加重﹐患者身體虛弱,營養(yǎng)消化吸收功能受損,正氣不足,或化療后導致患者飲食、消化功能受到負面印象,或放療后津液被火邪虛耗,陰津不足。因此,氣陰兩虛為中晚期肺癌的主要病機[4]。中醫(yī)中藥治療方法主要以益氣養(yǎng)血、滋補肝腎及健脾和胃為主,旨在扶正固本;同時削弱藥物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控制腫瘤發(fā)展的目的[5-6]。本研究顯示,對照組35例患者中,完全緩解(CR)3例,部分緩解(PR)13例,穩(wěn)定(NC)11例,進展(PD)8例,近期客觀有效率45.71%,中位生存期498.6 d。試驗組35例患者中,完全緩解(CR)3例,部分緩解(PR)17例,穩(wěn)定(NC)8例,進展(PD)7例,近期客觀有效率57.14%,中位生存期519.0 d。兩組間近期客觀有效率比較,試驗組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KPS評分比較,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化療不良反應比較,骨髓移植、胃腸道反應方面,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脫發(fā)發(fā)生率方面,兩組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中位生存期比較,試驗組明顯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益氣扶正法聯合多西他賽加順鉑化療方案治療老年非小細胞肺癌可以有效延長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減輕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緩解病情,療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