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崢嶸
中國“天問一號”將在五月底擇機著陸火星。此前,探測器在火星軌道上運行了3個月,國家航天局4月底也公布了中國第一輛火星車名稱——“祝融號”,準備它接下來的登陸工作。我們滿懷期待迎接這一光輝時刻。近年來,中國航空航天事業(yè)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就,我們借此機會介紹一下航空航天中的冗余思維,希望對學習者有所啟發(fā)。
冗余,在日常生活里是一個貶義詞,指多余、重復、啰唆、不需要的部分,但是在工程系上卻是一個有意為之的設(shè)計,這個概念是由“計算機之父”和“博弈論之父”約翰·馮·諾伊曼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是指人為增加的重復部分,目的是用來對原本的單一部分進行備份,以達到增強其安全性的目的。
在航空航天領(lǐng)域,需要保證出了故障也能正常運行,不會危及整個任務(wù),因此常常需要把一些關(guān)鍵的組件安放一個以上,萬一其中一個壞了,就會有另外一個備用的方案,機器(或者系統(tǒng))依然能夠正常運轉(zhuǎn),甚至可以在機器的運轉(zhuǎn)過程中修復或者替換那個壞掉的組件。
比如,近日成功發(fā)射了最新一批60顆星鏈衛(wèi)星的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就配備了9個引擎,每個引擎之間都有充足的隔離空間,如果一個引擎出了故障,航天器也能完成任務(wù)。這個設(shè)計曾在2012年挽救了一次航天任務(wù),當時“獵鷹9號”在一次發(fā)射中有一個引擎失靈,但是其他8個引擎持續(xù)轟鳴,飛行計算機關(guān)閉了有故障的引擎,調(diào)整了火箭的飛行軌道,并讓火箭任務(wù)順利完成。
《像火箭科學家一樣思考》指出,在航天器上的計算器也會使用冗余裝置,比如說航天飛機上的計算器有4臺計算機在運行著同樣的軟件,如果有1臺計算器發(fā)生了故障,輸出錯誤數(shù)據(jù),其他3臺計算器就會采用一個多數(shù)投票系統(tǒng),把它排除在外。
在生活中很多工程設(shè)計上都有類似的設(shè)計,比如說醫(yī)院會有備用的電源,汽車有備用的輪胎、緊急制動裝置。冗余思維運用到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就是常說的“有備無患”,比如由于天氣原因,戶外教學取消了,有沒有其他的備用方案?學??赡軙某墒覂?nèi)教學,甚至啟用網(wǎng)絡(luò)課程。對個人來說,你的學習有沒有冗余設(shè)計?如果考試及格線是60分,那我們的目標可以定到70分,留點分數(shù)冗余;如果考試時間是2個小時,那練習時間就要控制在一個半小時,留點時間冗余。在學習的各個方面,你都要思考:需要做出什么樣的準備來保證,如果某一部分出了問題,整個學習計劃系統(tǒng)還能夠繼續(xù)執(zhí)行。
《像火箭科學家一樣思考》還提到,航空航天的冗余思維里不只是要配備不同的方案,甚至還有一個獨立的運行系統(tǒng),比如一架航天飛機有4臺計算機,但是都運行相同的軟件,如果有一個軟件出了錯誤,4臺計算機都會同時癱瘓,所以航天飛機還配備了第5個不同于前4臺計算機軟件的備用飛行系統(tǒng)。如果是4臺主計算機使用的相同的軟件出了錯誤而癱瘓了的話,就會啟動備用系統(tǒng),依然可以安全地將航天飛機送回地球。
這對我們學習的啟發(fā)就是保持思維的開放性和彈性,不能人與亦云,不能一條道走到黑,一旦某一個方法行不通,就要轉(zhuǎn)換思路,尋找其他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
冗余思維是一種保險措施,但是如果額外的冗余增加太多的話,也會無謂地增加復雜性、重量和成本,比如說飛機配的是4個引擎,那為什么不能加24個引擎呢?因為這樣成本就太高了,飛機票會昂貴到一般人都坐不起。比如“獵鷹9號”火箭配備了9個引擎是最優(yōu)設(shè)計,但是能運送64噸物質(zhì)進入近地軌道的獵鷹重型火箭,安裝的發(fā)動機就必須多達27個!少的話不夠安全,再多又增加成本。
過度的冗余也可能會降低可靠性,增加了額外的故障點。比如說波音747的各臺引擎,如果沒有正確隔離,一臺引擎發(fā)生故障就可能傷害其他的引擎,但是每增加一臺引擎,風險也會增加。所以,波音777的飛機就只安了兩臺引擎。
我們在學習中也是如此,學習計劃要考慮到各種可能的意外,但是考慮過多也是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