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禮春
摘? 要: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已應用到包括外語教學在內的各個教學領域,彰顯其理論的應用性和適用性價值。文章先從元功能理論和多模態(tài)語篇理論入手分析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在旅游英語專業(yè)的課程設置和教材選編的應用,再從語類和語域理論及語篇分析方法入手梳理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在聽說、讀寫和翻譯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應用,旨在推進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在英語專業(y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進而開發(fā)出適合旅游英語專業(yè)本科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模式。
關鍵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適用性;元功能;語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11-0131-05
Abstract: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has been applied to various teaching fields includ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anifesting its applicable and appliable value.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SFL in designingcurri culum, select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for tourism English major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metafunction and multimodality, and then the application of SFL in the teaching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genre, register and text analysi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SFL in curriculum teaching for English major, and then develop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mode suitable for the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of tourism English major.
Keywords: SFL; applicability; metafunction; text teaching
一、概述
作為一門注重社會實踐及解決語言學問題的語言學理論,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以下簡稱SFL)具有極強的科學性、客觀性和實踐性。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也因其顯著的實用性特征被稱為適用語言學(appliable linguistics),即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已經被應用到很多學科和領域,如教育研究、體裁研究、翻譯研究、生態(tài)語言學等,這體現了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適用性(appliability)。此外,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一些重要理論(如元功能理論和評價理論)也可以應用于除英語以外的語言,如漢語、法語、日語、泰語、韓語等,這體現了它的應用性(applicability)(黃國文,2006)。
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理論對語言教育影響深遠。多年來,很多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家根據Halliday的語言學理論撰寫和出版了多部語言教學方面的著作,以及關于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與英語教學的論文,例如,張德祿、苗興偉、李學寧(2005)合著的《功能語言學與外語教學》,發(fā)表于《英語研究》的“Some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underlying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in China”(Halliday, 2006),以及刊發(fā)于《外語藝術教育研究》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張德祿,2006)等。簡而言之,這些關于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理論和外語教學的研究成果為英語專業(yè)課程教學提供理論與實踐依據。
二、《英語專業(yè)本科教學指南》與英語專業(yè)本科課程設置
《英語專業(yè)本科教學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是根據教育部2018年頒布的《外國語言文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下簡稱《國標》)研制出來的?!秶鴺恕吩试S高校外語類專業(yè)根據標準制定適合和體現本校定位和辦學特色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并對外語類專業(yè)課程體系的課程結構作了規(guī)定。依據《國標》和英語專業(yè)的實際需求,《指南》規(guī)定本專業(yè)學生應掌握英語語言、文學和文化等基礎知識,以及本專業(yè)的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和學術規(guī)范,在熟悉中國語言文化知識的同時,了解主要英語國家概況和國際發(fā)展動態(tài)?;诖?,英語專業(yè)本科的教學計劃設置了語言學、文學、翻譯、比較文學與跨文化、國別與區(qū)域五類專業(yè)方向的課程。
在這五類專業(yè)方向課程中,最具英語專業(yè)學科屬性的核心課程分別是語言學、文學和翻譯,而這三大模塊的核心是語言學,因此本專業(yè)的課程設置離不開語言學理論的指導,即語言學理論對英語專業(yè)課程設置與教學具有重要的影響和啟示。由于現行的英語專業(yè)課程教學大多以傳統(tǒng)的語法理論為指導,而傳統(tǒng)的語法理論過于注重語言的形式和語法的結構,忽略了語言的社會功能。因此將注重社會實踐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理論運用于語言教學對建立一個更為完善的高校英語專業(yè)本科課程體系以及課程教學具有指導意義,不僅能夠提高英語專業(yè)課程的教學質量,也有助于培養(yǎng)本專業(yè)學生語言學習的科學思維和方法。
三、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與旅游英語專業(yè)課程教學
如上所述,《國標》對外語類專業(yè)課程結構的規(guī)定給旅游類院校外語類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專業(yè)定位與特色留出了很大空間,即高校的外語類專業(yè)可以根據《國標》制定出既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又體現本校辦學定位和特色的培養(yǎng)方案。具體而言,作為旅游類本科院校的英語專業(yè)可以辦成具有旅游特色的英語專業(yè)。在課程設置與大多數院校英語專業(yè)相同或相似的情況下,旅游英語專業(yè)課程的旅游特色主要體現在教材的選編,具體體現在旅游語篇的選編和語篇教學。從這方面看,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語篇分析方法可以用來指導旅游語篇的編選和教學,并將其應用到具體的聽說、閱讀、翻譯和寫作的教學中。
(一)系統(tǒng)功能理論與語篇分析
二十世紀后半葉起,語言研究的重心經歷了從語音到詞匯語法到語義再到語篇的變遷。首倡于1952年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家哈里斯(Z. S. Harris)的“語篇分析”在經過吸收符號學、語言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之后,逐漸形成一個專門研究交際中語言的跨學科研究領域。以元功能理論為核心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認為語篇是任何長度、語義完整的語言單位,并且重點關注語篇和情景語境的關系,并將影響語篇生成的情景語境因素又分為語場、語旨和語式,分別對應于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其中概念功能由小句的及物系統(tǒng)來體現,人際功能主要由語氣、情態(tài)和評價系統(tǒng)來體現,而語篇功能主要由小句的主位結構、信息結構和銜接機制來體現。
除了元功能理論,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語類(genre)和語域(register)理論也可用于語篇分析和教學。語類指語篇的類型,對應于文化語境。根據馬?。∕artin, 1997)提出的語類結構理論(generic structure theory),語類是一個分階段、有目的的社會過程,而語類結構則是語篇的綱要式結構(schematic structure),例如,記敘語類的綱要式結構可以是“點題^開端^發(fā)展^評價^結局^尾聲”。根據韓禮德和哈桑(Halliday &Hasan,1985)提出的語類結構潛勢理論(generic structural potential),語類是有結構的,每一個語篇都是現實化的語類,語篇結構則是語類結構潛勢在具體語境中的現實化,而語類結構潛勢又由必要語步(obligatory moves)和可選語步(optional moves)構成,例如,用于傳遞信息和維護人際關系的旅游景點介紹的語類結構潛勢通常是“激發(fā)興趣(arousing interest)^身份證明(identification)^標明價值(indicating value)^行動誘導(soliciting action)^位置信息(location)^解釋(explanation)^歷史記錄(history)^目的地詳情(destination details)^旅游活動(activities)^旅行提示(travelling tips)”,其中“身份證明”和“景點詳情”是必要語步,其它的是可選語步。語域指語言使用的場合或領域,大致對應于情景語境,是涉及語言使用情景、具有某種具體用途的語言變體,例如旅游語篇。語域是語場、方式和語旨三種參數的綜合體現,其中語場用于表達概念意義,語旨用于表達人際意義,語式則用于表達語篇意義??傊Z篇產生于特定文化語境,呈現出表達交際意圖的語類結構特征。語篇也產生于特定情景語境,具有表達語義功能的語域特征。語篇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根據語類和語域表達交際意圖并選擇適合語境的語言來表達功能語義的能力。因此,要進行語篇分析與教學,必先要識別出語篇使用的領域、語篇所屬類型及其語類結構,例如,用于旅游這一特定活動類型的語篇類型多屬描寫語類,常用于描寫特定對象(如旅游產品或旅游景點)的性狀和樣貌,而作為陳述語氣基本句型的描述句又為描寫語類結構提供基礎的句子形態(tài)。
此外,多模態(tài)語篇分析理論也可用于外語教學。多模態(tài)是“使用于一個符號產品或事件的設計以實現交流目的的幾種符號模式”(Kress & van Leeuwen, 2001:20)。多模態(tài)語篇是指任何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符號模式創(chuàng)建的交際活動,它是一種復合話語, 也是一個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符號模態(tài)實現意義的語篇。多模態(tài)語篇具有多功能性,即人類通過各種模態(tài)構建語篇表達意義,再通過意義的建構識解經驗世界,它可以使話語意義的解讀更加全面和準確。多模態(tài)語篇分析采用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元功能理論,認為所有的符號模式都表達概念意義、人際意義和語篇意義。因此,多模態(tài)語篇分析理論有助于提高外語教學效果,例如,通過教學課件PPT的制作,運用多媒體技術,我們可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學習外語的多模態(tài)識讀能力。
綜上所述,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理論對語篇教學具有三方面啟示意義:(1)語篇的生成是意義潛勢在語境中不斷做出選擇的結果,語篇的識解是通過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來實現;(2)語篇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培養(yǎng)學習者根據語類和語域特征選擇得體語言表達功能語義的能力,即圍繞語類和語域進行的語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語篇識讀能力的有效方法;(3)有助于教學語篇的選擇和教材的編寫,尤其對體現專業(yè)特色的旅游英語專業(yè)課程教材的選編很有幫助。
(二)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在聽說、讀寫和翻譯教學中的應用
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認為通過實際的語篇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習者的語言交際能力,即語篇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且強調語篇是語言使用者在意義潛勢中選擇的結果,而意義的表達又受到文化語境和情景語境的制約。從這方面講,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語篇分析方法可應用于包括聽說、讀寫和翻譯在內的英語教學。
1. SFL理論在聽說教學中的應用
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語言交際因使用聲音符號和書寫符號兩種符號系統(tǒng)而產生兩種話語模式:口語和書面語。口語分為聽和說兩部分——前者是一個輸入性的解碼過程,即聽者要通過音系的詞匯語法特征,結合語境發(fā)現并識解話語意義,后者是一個輸出性的編碼過程,即說者用音系的詞匯語法表達適合語境的交際意圖。在口語交際過程中,說話者根據語境說出適合語境的話語,而聽話者根據聽到的話語來識解話語意義以及交際事件發(fā)生的文化語境和情景語境。文化語境指導語言表達的文化背景,它為交際雙方提供包括文化、習俗、有關主客觀世界的知識等在內的背景信息。情景語境指語言使用的環(huán)境,它的三個變量決定語域類別。系統(tǒng)功能視角的聽說教學重視語篇與語境意義(意圖)的關系,但又不忽略詞匯語法形式的重要作用。由于對情景語境的理解正確與否關乎說話者能否說出適合情境的話語以及聽話者能否正確地判斷說話者的意圖并理解語篇,因此語篇的語境知識的建構在聽說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此外,由于情景語境和詞匯語法可以相互預測,即交際雙方可以根據情景語境推測話語的詞匯語法特征,也可以根據話語表達形式推測情景語境特征,因此在聽說教學中,訓練學生根據情景語境推測話語意圖和語言形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2. SFL理論在讀寫教學中的應用
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是英語教學的另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讀和寫大體相當于聽和說的書面語體。閱讀是讀者的輸入性解碼過程,而寫作是作者的輸出性編碼過程。讀和寫是同一個交際活動的兩個方面——前者是讀者接受信息,對語篇的分析和闡釋,后者是作者發(fā)出信息,輸出語篇。根據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理論,閱讀是讀者根據語境知識解釋語言形式特征并獲得語篇意義的過程,因此閱讀教學可以將“自上而下”(語類→語域→詞匯語法)和“自下而上”(詞匯語法→語域→語類)兩種模式結合起來,即以語境和功能為主,結合字系和詞匯語法等語言形式特征進行閱讀,用公式表達為:泛讀+精讀=宏觀意義+詞匯語法意義。其優(yōu)點是能夠把語篇與語篇產生的語境和作者的交際目的結合起來,從宏觀上理解語篇的意義和功能。此外,讀者可以通過語篇意義推測語境因素,再通過語境因素反推語篇意義。語篇的意義從語境到語義,再從語義到語境,如此多次反復才能完整且準確地識解語篇。因此,在實際語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訓練學生根據語言形式特征來推測語境意義和作者交際意圖,再從語境意義和交際意圖推測語篇的語言形式特征。這就是基于雙向預測性、用以提高學生語篇閱讀能力的閱讀教學模式。
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強調語言交際的雙向性,關注讀寫過程和文化語境與情景語境的聯(lián)系,將閱讀和寫作視為一個交際連續(xù)統(tǒng)(cline)的兩端,前者是輸入型,后者為輸出型。因此,讀寫教學被看作是一門綜合性交際型課程,其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的讀寫能力,除了能滿足日常交際需要,還可以豐富精神生活,發(fā)展文化知識和傳播經驗?;诖说膶懽鹘虒W模式可分為四個階段:建立語場知識,確定語篇模式,合作創(chuàng)作語篇(教師指導學生寫作)和獨立創(chuàng)作語篇。前兩個階段是包括閱讀在內的接受過程,后兩個階段是寫作過程,該教學模式允許在其中任何一個階段重復。因此,寫作教學實際上是一個讀寫循環(huán)教學法,其中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階段的深化。此外,讀寫循環(huán)教學方法可以將讀寫能力和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增強學生對書面語篇和口頭語篇的識讀能力,進而實現聽說能力向讀寫能力的轉換??傊?,基于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理論的讀寫循環(huán)教學模式從語類和語域出發(fā)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語篇知識結構,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在某個領域的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從而達到閱讀和寫作相關領域的語篇識讀水平。
3. SFL理論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
培養(yǎng)學生的翻譯能力也是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將語篇理論和分析方法引入翻譯教學,將語篇和語類與語域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實現英漢兩種語言之間的等值轉換。因此,和讀寫教學一樣,翻譯教學也可以結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模式,以語境和功能為主,結合字系和詞匯語法特征指導學生進行翻譯,爭取在語篇的語類、語域和語義三個方面實現最大限度的“翻譯對等”(translation equivalence),即在語類、語域和語義上實現中英兩種語言的“最大的一致”(maximal congruence)(Matthiessen, 2001),如表1所示。
語類是一種有作為文化成員的語言使用者參與的、以目標為導向、分階段的社會活動(Martin, 1997),語類受文化語境的制約。語類體現諸如文化的觀念形態(tài),但語類由語域體現。語域是一個由語場、方式和語旨綜合體現的符號系統(tǒng),語域受情景語境制約。語域由語篇語義體現,語義由詞匯語法體現;語篇語義受文內(上下文)語境的制約。文內語境指語篇在語義和語法上的連貫性,即語篇不僅是一個語義連貫的整體, 也是一個符合語法規(guī)則的實體。由于中英兩種語言的差異,很難實現語篇在詞匯語法上翻譯對等,因此基于語篇的翻譯教學可以只關注兩種語言在語類、語域和語義的高度等值轉換。換言之,詞匯語法的翻譯教學重點可放在單純句子層面的翻譯技巧和方法上,如增譯、省譯、轉換、倒置、正說反譯法等??傊?,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視角下的翻譯教學強調中英兩種語言的等值轉換,這種翻譯對等不是基于詞匯語法上的對等,而是基于語境意義上的對等,即在文化語境、情景語境和文內語境上的等值轉換。如此,學生通過翻譯訓練,能夠實現兩種語言在整體語境中的對等,即在語境中實現兩種語言的等值互換。因此,翻譯教學不再局限于語法結構或者句型結構,而是在語境意義對等的前提下,尋找一種與原文語篇最近似的翻譯,實現語篇整體意義在兩種語言之間的最大一致。
綜上所述,基于語類、語域和語篇語義視角的語篇教學可以應用到聽說、讀寫和翻譯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而能夠體現專業(yè)特色的旅游英語課程教學通常和語篇的類型與使用情境密切相關。從語類視角看,旅游語篇多屬描寫語類和記敘語類,這兩種語類常用于描寫特定對象的樣貌和記敘特定旅游事件,而作為陳述語氣的基本句型為描寫和記敘語類結構提供基礎的句子形態(tài),其中關系小句常用于描述旅游景點的性狀和樣貌,即我們可以根據語篇的類型推測語篇的語法結構特征。從語域視角看,旅游語篇又可分為可用于視聽說教學的導游話語、旅游接待、景點介紹和自然景觀紀錄片等,以及可用于讀寫和翻譯教學的旅游宣傳、游記和旅行文學等。從語篇語義視角看,如果語篇是一種社會事件,那么旅游語篇具有提供和傳遞旅游信息并構建和維護人際關系的作用(相當于語篇的概念意義和人際意義),因此可以從及物系統(tǒng)、語氣和情態(tài)系統(tǒng)進行語篇語義分析??傊?,語類和語域不僅可以用于語篇語義分析,也可以運用于聽說、讀寫和翻譯等的英語教學,即從語類和語域的角度組織英語專業(yè)課程教學不但可以提高學生運用語言表達意義的能力,還能夠讓學生根據語類和語域特征對語篇做出正確的理解。
四、結束語
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已應用到包括外語教學在內的各個教學領域,彰顯其理論的應用性和適用性價值。首先,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元功能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有助于多模態(tài)旅游語篇的構建,對于課程設置、教材編寫、教學課件設計等旅游英語專業(yè)課程教學活動具有指導意義。其次,語類和語域理論以及語篇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指導具體的聽說、讀寫和翻譯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知識,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實際的語言運用能力。最后,從課程設置和聽說讀寫譯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入手分析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有助于推進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在英語專業(y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進而開發(fā)出適合旅游英語專業(yè)本科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模式。
參考文獻:
[1]Butler, C. S. On the concept of an 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 in English[A]. In M. Berry, C. S. Butler, R. P. Fawcett & G. Huang (eds.), Meaning and Form: Systemic Functional Interpretations [C]. Norwood, NJ: 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96:151-181.
[2]Halliday, M. A. K. The notion of “context” in language education[A]. In M. Ghadessy(ed.),Text and Context in Functional Linguistics[C].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1999:1-24.
[3]Halliday,M. A. K. Some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underlying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in China[J].英語研究,2006(4):7-20.
[4]Halliday, M. A. K. The gloosy ganoderm: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J].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2009,1:17-26.
[5]Halliday, M. A. K.& Hasan, R.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 [M]. Victoria: 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
[6]Kress, G. & van Leeuwen, T.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M]. London: Arnold,2001.
[7]Martin, J. R. Register and genre: Modeling social context in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 In E. R. Pedro (ed.), Discourse Analysis: Proceedings of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course Analysis [C]. Lisbon: Portuguese Linguistics Association. 1997:305-344.
[8]Matthiessen,C.M.I.M. The environments of translation[A].In E.Steiner&C.Yallop(eds.), Exploring Translation and Multilingual Text Production:Beyond Content[C]. 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 2001:41-126.
[9]黃國文.作為適用語言學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J].英語研究,2006(4):1-6.
[10]張德祿,苗興偉,李學寧.功能語言學與外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