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紅燕
摘 要:在學生培養(yǎng)、教育工作當中,音樂教育既是一種手段,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目的。但是傳統(tǒng)的音樂課堂教學方式缺陷比較多,幾乎都是以教師為主體展開教學,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對以學定導的音樂課堂教學方式進行運用。以學定導是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的,符合新課程中的相關要求和需求。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習的落腳點是學生的“學”。教師進行“導”的目的是喚醒學生的主體學習意識,使學生學會自主地探索音樂知識,獲取知識。促使音樂課堂的整體教學效果得到保障,這對于音樂教育工作和接受教育的學生群體都是具有很大的裨益的。
關鍵詞:以學定導;音樂課堂;教學方式;教學探索;研究分析
引言:
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內的教育事業(yè)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和推進,但是與此同時,多方主體也對新時期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嶄新且更高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現(xiàn)階段的音樂課堂教育。新課標中提出,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實際的音樂課程教育過程中需要將學生視為主體進行教學。以學定導的音樂課堂教學方式,就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以課前學案學習為載體的一種教學方式,是真正意義上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的。因此,在新時期的音樂課程教育過程中進行以學定導的音樂課堂教學方式的運用是具有充分的可行性的。所以,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就將針對以學定導的音樂課堂教學方式的運用進行詳盡的闡述。
一、學導課堂的理論基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1.學導課堂的定義
所謂的學導課堂,顧名思義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之下,交由學生自主學習、自行訓練的一種教學課堂。學導課堂,既是一種教學方式,同時也體現(xiàn)出來了一種教學組織模式。目前學導課堂已經(jīng)在很多課程教學工作中進行了運用,根據(jù)長期的實踐教學效果上來看,學導課堂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而且新課程標準中強調將學生視為主體進行教學,學導課堂能夠將學生的學習、認知活動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使得學生運用自身的智慧獲取相關的知識,實現(xiàn)智能的發(fā)展,從而達到在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性的基礎上,滲入教師的正確引導,使教學雙方各盡其能、各得其所[1]。
2.學導課堂的特征
首先,傳統(tǒng)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主體展開教學的,這種教學方式固然能夠保障教學效率,但是在教學效果之上的表現(xiàn)是不盡如人意的,而且已經(jīng)逐漸不能符合教育事業(yè)的實際需求。而學導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的,教師在其中發(fā)揮引導作用,進而達到師生一同學習的效果,在這一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也能夠得到提升,有利于構建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其次,常規(guī)課堂教學側重于知識理論方面的教育,音樂課堂教學以單一的知識理論學習為主。而學導課堂教學工作側重于過程教育,課堂上幾乎三分之二的時間是由學生主動進行的自學、解疑、精講、演練、活動,學生在學導課堂中會具有更加豐盈的參與感,這是常規(guī)課堂教學所不能達到的[2]。
二、學導課堂的教學策略——依學生動態(tài)而定的導教方法
1.關注課堂前測,依學前水平而導
在實際的以學定導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點關注學生的課堂前測情況,簡單來說就是具體的學情分析,以此知曉班級內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水平、思維能力和心理特征等。以此為基礎進行以學定導的音樂課堂教學,促使教學工作的針對性得到提升,實現(xiàn)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高度統(tǒng)一。教師在以學定導的音樂課堂教學之前,需要從學生音樂學習的實際需求出發(fā),針對學生的實際音樂發(fā)展情況進行精準的分析,這樣才能使得以學定導的音樂課堂教學達到應有的效果和質量。
2.重視課堂生成,依學中難點而導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單獨的個體,其在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是具有顯著的差異的。在實際的以學定導的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這種差異性,重視實際的課堂教學效果,與學生時間進行充分的溝通和交流,知曉其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存在的難點情況,實現(xiàn)預設分層化的教學目標。這樣就能夠應對不同學生在音樂表現(xiàn)、創(chuàng)造和演唱等音樂素養(yǎng)之間的差異性,既避免了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兩極分化的情況,也實現(xiàn)了音樂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對于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提升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依照學中難點進行指導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注重教學方式的使用,譬如可以使用情境教學法,使得學生處于相應的音樂情境中進行學習,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3.挖掘課堂成效,依學后特長而導。
音樂教育工作與其他的教育工作之間存在比較大的差異,譬如正常的英語、數(shù)學、語文等課堂教學講究教學成效的“同質化”,使得學生整體課程素養(yǎng)得到提升。而在實際的音樂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避免出現(xiàn)教學同質化的情況。為此,教師需要在以學定導的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挖掘教學成效,總結不同學生的在音樂課程中的特點,以此進行指導教學,使得學生可以實現(xiàn)個性化的學習,這對于學生后續(xù)的個人音樂素養(yǎng)提升具有重要作用[4]。
三、學導課堂的積極作用——以推動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為評價標準
1.有利于深入實踐因材施教。
在實際的以學定導的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教學目標的預設、教學過程的設計,其實都是符合“因材施教”的。而且這里的“材”不僅僅是指音樂課程教材,還指的是接受教育的學生。簡單來說,就是既符合音樂課程教材的目標,也符合學生在音樂學習之上的實際需求,實現(xiàn)了二者之間的統(tǒng)一,這是傳統(tǒng)的音樂課堂教學方式所不能達到的一種教學效果[5]。
2.有利于充分發(fā)揮主體思維
新課程要求將學生視為主體進行教學,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以學定導的音樂課堂教學方式充分符合新課程中的要求,不僅能夠促使音樂課程教學效果得到相應的提升,還可以促使學生主體的思維得到成長,后續(xù)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這對于學生其他課程的學習也是具有積極作用和效果的[6]。
3.有利于鼓勵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目前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創(chuàng)新為主的時代,無論是社會的發(fā)展,還是學生個體,其都是離不開創(chuàng)新意識的。而在傳統(tǒng)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是難以實現(xiàn)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的[7]。而在以學定導的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不再受到相應的限制,其創(chuàng)新意識會得到顯著的提升。教師也需要鼓勵學生,多參與、多操作,使其從被動學習的位置向主動學習的方向進行轉變,這對于音樂課堂后續(xù)的教育工作發(fā)展也是具有積極作用的。
結束語:
以學定導的音樂課堂教學方式與傳統(tǒng)常規(guī)教學方式之間是具有顯著的差距的,以學定導教學模式的運用,可以使得學生意識到自身是課堂的主體,久而久之,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其他方面素養(yǎng)都會得到提升。但目前國內以學定導音樂教學模式還處于初級發(fā)展階段,由于這一現(xiàn)狀,可能會在以學定導的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遇到相關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針對以學定導的音樂課堂教學進行不斷的實踐,針對其中的問題進行快速處理,防止其演化成為嚴重的問題,這樣才能逐漸提升以學定導的音樂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秀惠.勿讓“游戲”走形式——例談“以學定教”理念下小班游戲化音樂教學的開展[J].知識窗(教師版),2020(05):32-33.
[2]邱若伊.以學定教——別具一格的新體系音樂課堂淺談[J].音樂天地,2016(10):38-41.
[3]譚樂寧.“以學定教”策略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實踐與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6(28):191-192.
[4]孫春枝.淺談“學導型”高中音樂課堂模式的構建[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6(08):127.
[5]楊俐嘉.“以學定教”的音樂教學設計[J].中小學教材教學,2016(08):4-10.
[6]楊銀鳳.以學定教,豐富小學音樂教學形式[J].江西教育,2016(18):88-89.
(浙江省桐鄉(xiāng)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振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