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棟 劉璐
摘 要:馬克思恩格斯站在無產階級立場上,在剖析資本主義的過程中對未來社會進行了科學預測。近代資本主義發(fā)展狀況、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學說為馬克思恩格斯科學預測提供了現(xiàn)實基礎與理論支撐,使馬克思恩格斯的未來社會預測具備科學性。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社會預測基于對歷史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的把握及對現(xiàn)存社會發(fā)展狀況的批判,這是社會預測的方法論原則,也是科學預測的基本前提。正確認識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社會的科學預測,對我國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未來社會;預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啟示
中圖分類號:A8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21)05-0016-03
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社會所做出的科學預測和設想主要體現(xiàn)在《共產黨宣言》《哥達綱領批判》《反杜林論》《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等著作中。其主要內容包括:社會主義勝利和資本主義滅亡的必然性;社會主義不同發(fā)展階段及其特征;共產主義社會所有制問題、分配問題、經(jīng)濟運行形式問題等。這是他們在對資本主義社會批判的基礎上對未來社會進行的科學預測。全面認識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社會的預測,還必須對其方法論原則加以分析。在此基礎上,發(fā)掘馬克思恩格斯未來社會預測的當代價值,能夠更好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一、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社會預測的科學性
(一)近代資本主義發(fā)展狀況是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社會預測的現(xiàn)實基礎
馬克思、恩格斯出生的年代,法國的拿破侖經(jīng)歷滑鐵盧戰(zhàn)敗已經(jīng)退出歷史舞臺,英國正值工業(yè)革命的黃金時期,德國還處于分裂、割據(jù)狀態(tài)。這一時期的工業(yè)革命為資本主義社會注入了新的發(fā)展力量,英國歷史學家霍布斯鮑姆曾在他的“年代四部曲”中這樣描述資產階級工業(yè)革命:“它意味著在18世紀80年代的某個時候,人類社會的生產力擺脫了束縛它的桎梏……從此以后,生產力得以持久迅速地發(fā)展?!盵1]與此同時,資本主義制度本身所固有的、生產的社會化同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之間的不可調和的矛盾,也隨著大機器工業(yè)生產的發(fā)展愈加明顯地暴露出來。對此,馬克思恩格斯在他們的《共產黨宣言》中有著形象的比喻,“這個曾經(jīng)仿佛用法術創(chuàng)造了如此龐大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的現(xiàn)代資產階級社會,現(xiàn)在像一個魔法師一樣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術呼喚出來的魔鬼了”[2]406。自1825年開始,資本主義社會每十年左右爆發(fā)一次的周期性經(jīng)濟危機,進一步加劇了工人同資本家之間的矛盾,工人失業(yè)、企業(yè)倒閉、銀行破產此起彼伏,社會動蕩不安。工人貧困的不斷積累,工人反抗力量的不斷聚合,最終導致了法國、英國和德國三次大規(guī)模的工人運動的先后爆發(fā)。正是在這樣的現(xiàn)實情況下,資本主義社會弊端日益顯現(xiàn),馬克思恩格斯在認清資本主義的本質基礎上,對未來社會的發(fā)展趨勢進行了科學論述。
(二)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學說為馬克思恩格斯未來社會預測提供理論支撐
在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批判的歷史過程中,以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為代表的19世紀初的空想社會主義者們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他們雖然天才地預示了無數(shù)真理,但是他們并未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及其矛盾產生的根源,也并未指明通往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真正完成社會主義由空想向科學飛躍的,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所創(chuàng)立的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作為無產階級科學的世界觀,唯物史觀是馬克思恩格斯在不斷實踐探索中創(chuàng)立的。與空想社會主義者不同,他們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把向群眾揭示革命形勢作為自己的一項基本任務,提出了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填補了空想社會主義者的理論空缺。作為馬克思一生科學研究中的第二個偉大發(fā)現(xiàn)——剩余價值學說,結束了社會主義者在黑暗中的摸索,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揭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全部奧秘,科學論證了無產階級肩負的歷史使命。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明確指出“科學社會主義就是以這個問題的解決為起點,并以此為中心的”[3]584。從16世紀初莫爾的《烏托邦》,到19世紀中葉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觀與剩余價值學說的創(chuàng)立,人類探索科學社會主義的腳步,在經(jīng)過三百多年的艱難跋涉后終于迎來了曙光,前進的方向日益明確、道路逐漸明晰。
二、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社會預測的方法論原則
(一)基于歷史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預見未來社會大概走向
人類歷史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具有客觀性,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立足實際,以客觀規(guī)律為出發(fā)點,是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社會預測的首要原則,也是我們正確把握人類歷史社會發(fā)展必然性的首要條件。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馬克思恩格斯首次對唯物史觀進行了系統(tǒng)的闡述,闡明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原理,論證了共產主義的實現(xiàn)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明確指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規(guī)律和經(jīng)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矛盾運動的規(guī)律,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這一思想在《共產黨宣言》中得到進一步深入:“資產階級用來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現(xiàn)在卻對準資產階級自己了”[2]406,無產階級的產生使得“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2]413。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都在為全人類的解放而奮斗,他們對于共產主義有著無比堅定的信仰,但與其他的“社會主義思想家”所不同的是他們對于未來社會預見的基礎,不是固定不變、原有的理論學說,而是從以人的實踐所決定的現(xiàn)實社會中發(fā)現(xiàn)的客觀規(guī)律。隨著這一客觀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奧秘也逐漸明晰,進而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人類歷史發(fā)展趨勢得到科學論證。
(二)依據(jù)現(xiàn)存社會發(fā)展狀況闡述未來社會一般特征
在馬克思恩格斯所處的資本主義時代,科學技術的革命性發(fā)展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日益增強,但與此同時,經(jīng)濟的發(fā)展也伴隨著社會矛盾的加劇。資本主義現(xiàn)實的社會發(fā)展狀況為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社會的預測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暗路觇b”的書信中,馬克思在回答“往何處去”的問題時,曾明確指出:“新思潮的優(yōu)點就恰恰在于我們不想教條式地預測未來,而只是希望在批判舊世界中發(fā)現(xiàn)新世界”。馬克思恩格斯不同于其他哲學家,他們的任務是要對“現(xiàn)存的一切進行無情的批判?!盵4]416在對資產階級社會所展開的無情批判中蘊含著他們對未來社會特征的闡述。首先,馬克思恩格斯在肯定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地位的基礎上,闡述了資本主義所發(fā)揮的歷史作用。他們認為資本主義所創(chuàng)造的巨大社會財富,為社會主義的實現(xiàn)準備了充分的物質條件。正如恩格斯在《1847年的運動》這篇文章中曾指出:“資產者大人先生們……你們應該替我們掃清前進道路上的中世紀殘余和君主專制……通過你們的工廠和商業(yè)聯(lián)系為我們建立解放無產階級所需要的物質基礎?!盵5]515其次,通過對資本主義舊社會的矛盾根源的揭露、分析、批判,預測未來新社會的基本特征。比如:依據(jù)資本主義社會生產資料私人占有的現(xiàn)實狀況,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共產主義社會生產資料必定是社會占有,并基于此預測了“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方式。在《共產黨宣言》中,也有著類似的表述“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lián)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2]422總之,馬克思恩格斯對于未來社會特征的表述不是不切實際的妄想,而是基于充分現(xiàn)實基礎上的科學論證。
(三)強調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運用必須以歷史條件為轉移
自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fā)表至今,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戰(zhàn)勝一次又一次挑戰(zhàn),始終保持鮮活的生命力,是因為馬克思主義不是故步自封的學說,而是開放、發(fā)展的學說,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在自然、社會、人類思維等任何領域的學習研究過程中,馬克思恩格斯都始終保持仔細認真謹慎的研究態(tài)度,對未來社會的預見亦不例外。馬克思在給《祖國紀事》雜志編輯部的信中寫道:“把我關于西歐資本主義起源的歷史概述徹底變成一般發(fā)展道路的歷史哲學理論,一切民族,不管它們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如何,都注定要走這條道路……這樣做,會給我過多的榮譽,同時也會給我過多的侮辱?!盵3]730恩格斯也在1887年給友人的信中明確指出:“我們的理論是發(fā)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6]562馬克思恩格斯對于社會主義基本特征的論述,完全立足于他們所處資本主義社會環(huán)境中最新科研成果,立足于他們所面對的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因此,他們的預測是具體的,不是固定不變、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另外,馬克思主義所固有的科學性與實踐性也不允許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社會的預見機械般地存在。作為時代的產物,馬克思主義的鮮活生命力就體現(xiàn)在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發(fā)展。正如后來列寧在同各種錯誤傾向做斗爭時所總結的:“馬克思主義不是死的教條,不是什么一成不變的學說,而是活的行動指南。”[7]160
三、馬克思恩格斯未來社會預測對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啟示
(一)在理想目標與現(xiàn)實社會結合中,堅持馬克思主義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許多方面都不同于馬克思恩格斯所設想的社會主義模式,在所有制、分配制度以及經(jīng)濟運行形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這并不能說明我們拋棄了共產主義理想,否認了社會主義制度。理想與現(xiàn)實存在差距,是具有合理原因的。首先,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社會科學預測的邏輯起點是高度發(fā)達的資本主義社會形態(tài),而當代中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尚未擺脫不發(fā)達狀態(tài),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其次,我們應該結合時代特征,注重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性,對未來共產主義的構想不能僅限于從資本主義社會中尋找依據(jù),更應該從社會主義的建設和實踐中尋找答案。實踐證明,只注重理想目標,把馬克思主義看成一成不變的教條,只會故步自封,陷入空想的泥淖。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的講話中明確指出:“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社會主義,一定要有發(fā)展的觀點,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盵8]2020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吳忠市利通區(qū)金花園社區(qū)考察時,再次強調“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因此,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必須處理好理想目標與現(xiàn)實社會的關系問題,任何時候都不放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任何時候也都要腳踏實地,立足當下國情,立足于現(xiàn)實社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實現(xiàn)馬克思所闡釋的共產主義:“共產主義對我們來說不是應當確立的狀況,不是現(xiàn)實應當與之相適應的理想。我們所稱為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xiàn)存狀況的現(xiàn)實的運動。”[2]166
(二)在歷史繼承與時代創(chuàng)新交匯中,傳播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在其發(fā)展歷程中,不僅改變了世界,也挽救了中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對全新的時代挑戰(zhàn),堅守馬克思主義、傳播馬克思主義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在同形形色色的非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的斗爭中,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的純潔性。自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質疑、反對、誣蔑馬克思主義的聲音就一直存在,也正是在同這些反對者做斗爭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這樣的斗爭在今天仍然存在,特別是經(jīng)濟全球化以來,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占據(jù)先天優(yōu)勢,不斷對社會主義國家輸出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念,企圖和平演變社會主義制度。對此,我們必須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毫不松懈地維護社會主義制度。其次,充分利用傳播資源,構建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網(wǎng)絡平臺。新的時代背景下,更好地詮釋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內涵,必須適應時代發(fā)展,緊跟時代步伐。以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受眾互動性強著稱的新興媒體,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帶來更為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和難得的發(fā)展機遇。它所特有的開放性、交互性、自主性等特征可以有效化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抽象”與“深奧”,使馬克思主義傳播更具實效性。最后,在推動馬克思主義傳播過程中注重中國特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是社會變革的先導。正是有了馬克思主義,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道路才有了明確的方向,也正是在與中國實際的不斷結合中,馬克思主義一次又一次彰顯出鮮活的生命力,實現(xiàn)理論創(chuàng)新。因此,新時代推動馬克思主義傳播必須堅持時代性與民族性相結合,充分發(fā)揮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內在價值的作用,更好地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
(三)在基本原則與具體情況統(tǒng)一中,發(fā)展馬克思主義
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正如1895年恩格斯在致友人的信中所寫道的:“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xiàn)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fā)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盵9]664因此,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有機結合,必須以具體的歷史環(huán)境的變化和歷史條件的更新為轉移。完全照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僅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立者的意圖,也必然在社會實踐中犯歷史性錯誤。列寧曾在《共產主義》一文中對馬克思主義做了精辟的概括:“馬克思主義的精髓,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對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7]293中國共產黨一個世紀的奮斗歷程證明,只有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有機結合,中國共產黨才能不斷發(fā)展壯大,帶領人民群眾實現(xiàn)歷史性飛躍。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我們既要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要根據(jù)我國國情賦予馬克思主義鮮明的中國特色。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xù)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翻版?!币虼耍挥杏冒l(fā)展的眼光看待社會主義,與時俱進,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在不斷的實踐探索中發(fā)展馬克思主義。
參考文獻:
[1][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M].王章輝,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34.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習近平.關于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J].求是,2019(7).
[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Marx and Engels Prediction of the Future Society and Its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
YANG Dong, LIU Lu
(School of Marxism,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121000, China)
Abstract: Marx and Engels, standing on the proletarian position, made scientific prediction of the future society in the process of analyzing capitalism.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apitalism, materialist historical view and surplus value theory provide the realistic foundation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Marx and Engels' scientific prediction, and make Marx and Engels' future social prediction scientific. Marx and Engels' prediction of the future society is based on the grasp of the general law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criticism of the existing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is the methodology principle of social prediction and the basic premise of scientific predic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scientific prediction of Marx and Engels for the future society, and to insist on and develop Marxism and to buil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Future Society, Predicti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nlightenment
收稿日期:2020-09-01
作者簡介:楊棟(1995-),男,山東聊城人,碩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時代研究;劉璐(1996-),女,內蒙古呼倫貝爾人,碩士研究生,從事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