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勇武
云岡峪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自平城區(qū)馬軍營鄉(xiāng)的小站村入口開始,到吳官屯煤礦結(jié)束,全長12 公里。去世界歷史文化遺產(chǎn)——云岡石窟,必經(jīng)過云岡峪。
云岡峪充滿了歷史文化遺存,十里河南岸的馬武山,因東漢名將馬武在此筑寨屯兵而得名。山對面還有觀音堂、三龍壁、摩崖石刻佛字,云岡石窟是云岡峪最為瑰麗的地方。
2000年春節(jié)過后上班第一天,我在大同市綠委辦白永亮主任的帶領(lǐng)下,到云岡峪察看當年的義務(wù)植樹地點。那時,旅游專線兩邊的山上零星點綴著1 米多高的側(cè)柏、油松等。白主任告訴我,山上巖石裸露,無水,無路,大部分表土層不足20 厘米。云岡峪山的地下,青磁窯煤礦、晉華宮煤礦、吳官屯煤礦三座國有大中型煤礦橫貫全境,導(dǎo)致云岡石窟周邊黃沙飛舞,煤塵、粉塵、刺鼻的氣味漫天?!熬G化云岡峪是歷史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責(zé)任。”白主任說。
春寒料峭,風(fēng)吹到我的臉上冰冷冰冷的。望著眼前的云岡峪,聽著白主任的話,我陷入沉思……對于剛從師范院校出來沒有任何林業(yè)知識的我,難道這就是今后要工作的地方嗎?
向市民宣傳義務(wù)植樹盡責(zé)形式
2000年云岡峪山上景色
如今的云岡峪山上景色
“那是去年冬天栽植的。每挖一個樹坑,都得先用微火烤土,土層化了就挖,重復(fù)幾次,才能完成一個樹坑?!卑字魅沃钢糜螌>€兩邊4 米高的大油松說,十里河的水結(jié)冰了,工人們破冰取水澆樹,水管接頭漏水處,小股水從縫隙往外冒,噴在工人的棉衣上,時間一長,幾個澆水的人都變成了“冰人”。我聽了,心底瞬間滋生一股寒意,仿佛從頭到腳被潑了一盆冷水。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來緩和一下自己的心情。
看著山上1 米多高的側(cè)柏,已經(jīng)展現(xiàn)出了綠的顏色,頑強生長著。遠處荒涼空曠的山峰上,寒風(fēng)肆虐,刮起一陣一陣的沙土,隨風(fēng)飄向遠方。路邊的大油松枝條微微顫動,矗立在那里堅強有力,展示著那種春天的氣息。我抬起頭,看看天空,心里大喊一聲:云岡峪,我一定要讓你插上綠色的翅膀。
從此以后,我就和云岡峪結(jié)下了綠化之緣。每年從3月下旬起,我們就開始上云岡峪,先規(guī)劃整地,然后開始做最艱難的工作——刨樹坑。為了成活率,我們要求樹坑長、寬、高必須達到1.2 米,有的甚至達到1.5 米。工人們?nèi)坑蔑L(fēng)鎬打松土石,再用鎬清理碎石,一點一點地刨坑,一層一層地取土??柿?、餓了就拿出隨身帶的水和干糧,春天風(fēng)大,工人們的嘴唇干裂、手上起泡是常事,一天挖一個樹坑,咬牙硬是挖成了標準坑。栽樹時,工人們肩扛、背背樹苗,一棵一棵往山上搬運,寧可自己碰破手指,也不愿折斷樹苗的一個枝葉。
4月10日是大同的植樹節(jié)。每年的這天,50多個單位、2000 多人要上山植樹。為做好準備工作,我和長城山林場的退休干部王天明要在云岡峪植樹點工作20 多天,從選地、規(guī)劃、打點、劃線、運苗、卸苗、儲苗,每一步都要仔細安排。春天風(fēng)大,我們在山上常常是口干舌燥、皮膚皴裂。60 多歲的老王從來不言苦和累,整天笑呵呵的。他常對我說:“行萬里路和讀萬卷書是一樣的?!睆睦贤跄抢?,我學(xué)到了很多林業(yè)知識,更學(xué)到了老一輩林業(yè)工人那種吃苦耐勞、持之以恒、愛護樹木如愛惜自己生命的品質(zhì)。
這么多年,我最喜歡植樹節(jié)那天。早上6 點,李靈生主任就和我們早早去了云岡峪工地。我在工地上來回檢查前來義務(wù)植樹的各個單位的牌子、地塊、樹苗安排等。各單位植樹人員一到,我們工作人員馬上對接,引人到指定地點。上午9 點多,全體單位都來了,植樹點揮動鐵鍬挖坑的,抱苗子栽植的,拿水桶澆樹的,還有現(xiàn)場采訪的,人山人海,呈現(xiàn)出一幅人人動手來植樹、綠遍山頭春意濃的景象??粗菬崃业膱雒?,一個個樹坑擺滿地面,一棵棵樹苗拔地而起,心里頓時充溢著一種滿滿的幸福感、自豪感!
2001年,云岡石窟批準申遺前,云岡廣場拆遷工作還未全部完成,斷墻、瓦礫遍地。綠委辦緊急調(diào)來推土機和汽車,早晨5 點就開始工作,加班加點,人休車不休。提前半個月完成了清運任務(wù)。5 萬平方米的廣場,地下3 米深全是鵝卵石。為了鋪草坪,工人們把廣場表面下刨35 厘米,去除石子后,上面墊土30 厘米。景區(qū)要栽植的油松樹,我們四處訪查、進行對比采購樹木,栽植時還使用了生根保水劑、抑制蒸騰劑以及促進植物各個時期生長的各種農(nóng)藥和肥料,道道工序講究科學(xué)技術(shù),保證了整個工程綠化成活率達到98%。7月28日,云岡旅游節(jié)開幕的前一天凌晨5 時,最后一棵樹終于栽完了,綠化任務(wù)圓滿完成。
“云岡石窟保護得好,環(huán)境大變了?!边@是國際古跡選址理事會專家拉菲克·姆高博士受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委派,來云岡實地考察云岡石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時發(fā)出的稱贊。2001年12月13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審議決定,把云岡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云岡石窟申報世界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成功,這其中就有我們務(wù)綠人的一份功勞!
2002年夏,我們對云岡旅游專線北面山上的舊廟里、青瓷窯煤礦、晉華宮煤礦、工人村的住戶進行了一系列的登記拆遷,夜以繼日地整理、匯總出戶數(shù)、建筑面積、人員分類,給領(lǐng)導(dǎo)決策提供了依據(jù),又馬不停蹄出臺了“云岡峪拆遷綠化公告”?!肮妗惫己?,部分拆遷戶鬧事,在旅游專線堵旅游車。我們又集中開會,對他們提出的問題做了原則答復(fù),才恢復(fù)了交通;然后對“公告”一字一句地進行推敲,徹夜不眠,反復(fù)修改。我們拿著“公告”專找那些代表談心,坐在他們家里了解情況,破解難題,終于打破了拆遷的僵局。然后,我們一鼓作氣,經(jīng)過5 個月的努力,將云岡旅游專線全長8 公里道路邊的房屋建筑共605 戶、5.1 萬平方米全部拆遷完。
2003年春天,我們在拆遷過的地方進行了垃圾清理,整理地塊,制定規(guī)劃,全部栽上側(cè)柏、油松??粗锹奖橐暗木G色,以及用現(xiàn)成的石塊、巖石砌成的魚鱗坑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我們心里感到無比高興。旅游專線北面的綠化成果,大大改善了云岡峪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改變了以前臟亂差的局面。外地游客驚訝地說:“沒想到通往云岡石窟的道路綠化變得這么快、這么好!”
2004年,云岡峪綠化被列入首都水資源項目,我和工人們一起參加綠化勞動。因工地離家遠,大家早上出發(fā)時,就把午飯帶上。到了中午,大家在有陰涼的地方圍坐一起,吃飯、談笑,其樂融融。晚上,我要召集工地的負責(zé)人開會,詢問當天的進度和質(zhì)量,安排第二天的任務(wù),回家時已是夜深人靜。第二天到工地上,再對照頭天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糾正。僅是一個挖魚鱗坑的挖法往往要教上幾十回。為趕在雨季按時造林,大家勁往一處使,互相鼓勵,互相比賽,手起泡了,鞋磨破了,鐵鍬壞了,沒人休息。繼續(xù)栽樹,澆水。那些熱火朝天、生龍活虎的勞動場面,至今想起仍讓人感動不已。
我始終認為,栽樹就是在做一件積德的事。一棵樹被迫離開它生長的環(huán)境,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可謂是背井離鄉(xiāng)。如果它“吃不好,穿不好”,照顧不周,就不會長成棟梁之材。工人們造林技能雖然參差不齊,但對工作的態(tài)度卻都不含糊,在綠化造林中嚴格按我們的四個“細心”要求去做:一是挖坑細心,要求不達標準不放苗子。二是拿苗子細心,輕拿輕放,不碰傷樹苗的每一個枝節(jié);栽植時要把熟土先放進去,用腳慢慢踩實。三是澆水細心,栽后把水一次澆透、澆足,不浪費一滴水。四是管護細心,鋤草、施肥、打藥、修剪都一株一株地進行。
樹木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只要你給予一點點機會,它就會不遺余力、不求回報、竭盡所能盡力生長。云岡峪那一片片的綠色,凝聚著一代務(wù)綠人的心血。
云岡旅游專線綠化
2008年年初,大同市對云岡石窟周邊環(huán)境再次進行大整理,拆除了云岡石窟周邊、旅游專線50 米內(nèi)的村莊,對云岡峪兩邊山脊線以下進行了園林式的綠化。2008年至2010年,大同市綠委辦通過3 次招標,對云岡峪兩邊的閑置地、空閑地進行綠化。工程動用了各種大型機械劈山修路,樹栽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徹底改變以前那種人工栽植的模式,做到了一次成林,一次成景。
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在大同的傳遞線路確定后,為了云岡專線路兩邊的綠化,務(wù)綠人夜以繼日挖坑、整地,不到3 天時間就在專線路兩邊栽了500 棵大油松;聯(lián)系電力部門僅用一天移走青瓷窯村路旁幾十根6 米高的電線桿,并重新埋栽恢復(fù)電力;僅2 天時間在青瓷窯煤礦西面整地并布置好奧運花卉圖案。大家不講條件,以為奧運火炬?zhèn)鬟f工作為榮。圣火點燃激情,祥云火炬?zhèn)鬟f精神,青山綠水伴我前行。6月27日,那激動人心的時刻成為激勵每一個務(wù)綠人前進的力量。
參加工作幾十年來,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云岡峪山上度過的。兩邊的山嶺我走了不下幾十回,山上山下、溝溝岔岔的情況,我一清二楚。每當我路過云岡峪,看著片片綠油油的側(cè)柏、油松、丁香等,心里就激動不已。我會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曾經(jīng)起早貪黑栽樹、澆樹、護樹的情景,想起當時要栽好每一棵樹的那種急迫的心情,想起和同事們一起在山上奮斗的場面。那感覺就像回到了當年,那漫山遍野的栽樹人,轟轟隆隆的機器聲,嘩嘩嘩的澆水聲,互相探討技術(shù)的爭論聲……這些時時沖擊著我的頭腦。
“大同藍”的叫響,離不開“大同綠”的支撐,“大同綠”是務(wù)綠人的自豪和驕傲。如今的云岡峪,藍天映碧野,青山吐翠色。在巖石裸露的連綿山體上,通往云岡石窟的那一道綠色長廊,生機盎然,令人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