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晶
摘 要:2020年1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fā),并快速蔓延,嚴重威脅人民健康。城市軌道交通既要保障運營,又要降低疫情擴散風險。文章分析了疫情對城軌交通運營服務、客流、企業(yè)經(jīng)營等方面的影響,總結了疫情期間城軌交通運營關鍵點及防控措施,同時提出了城市軌道交通防疫新舉措,以更好保障城軌交通的運營。
關鍵詞:新冠肺炎;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關鍵點;防控舉措
0 引言
突發(fā)公共事件是指突然發(fā)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chǎn)損失、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2020年1月爆發(fā)的新冠病毒疫情,就是一起典型的突發(fā)性公共衛(wèi)生事件。新型冠狀病毒傳播范圍大、力度強,具有“人傳人”特性,對客流密集、空間密閉的城市軌道交通影響巨大,極易導致大面積、多區(qū)域、群體性交叉感染。因此對疫情下的城市軌道交通防控策略進行研究,對保障城市軌道交通的安全運營具有重大意義。
1 疫情對城市軌道交通運輸?shù)挠绊?/p>
1.1 運營服務
截至2020年6月,中國內地已開通城市軌道的41個城市中,武漢、寧波、呼和浩特、烏魯木齊、溫州、徐州、珠海、淮安等8個城市全線停運;昆明有2條線路停運,長春有3條線路停運;上海、重慶、合肥、常州、長沙、南京、鄭州、石家莊等城市部分站點關閉;深圳、天津、西安、無錫、福州、廈門、青島等城市進行了運營調整。
疫情期間行車調整可分為兩個階段。一是疫情爆發(fā)期,為防控疫情做減法,降低行車密度,加大行車間隔;二是疫情下降期,為推進復工復產(chǎn),各地鐵均采取加開車輛縮短行車間隔的措施。
1.2 客流影響
由于疫情期間城市交通管控,各城市地鐵客流均產(chǎn)生了大幅下滑[1]。隨著國內疫情存量增加,各大城市客流逐漸減小并維持在較低的水平,以2月6日數(shù)據(jù)為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客流量均只占正常水平的10%左右;而隨著疫情存量降低,客流逐漸有增長趨勢,但對比2019年,客流情況恢復并不理想,截至4月3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地鐵客流量也僅分別恢復至30%、59%、56%、63%[2]。
1.3 企業(yè)經(jīng)營
客流量直接影響軌道交通企業(yè)的票務收入,但從疫情爆發(fā)至逐漸緩解,半年時間結束,客流量仍未恢復到正常水平,票務收入損失巨大。疫情除導致收入減少,防疫物資支出也提升了運營成本。另外,根據(jù)《客運場站和交通運輸工具新冠肺炎疫情分區(qū)分級防控指南》要求,車站、車輛的設備設施消毒頻次及區(qū)域增加,通風時長增加且采用全新風模式,以及防疫工作導致工作量增加,人力成本也增加。
2 疫情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關鍵點及措施
2.1 嚴格落實進站防控管理
由于新冠肺炎具有“人傳人”特性,地鐵需嚴格把控乘客進站,防止輸入。目前各城市軌道交通通過體溫檢測、強制佩戴口罩、掃碼乘車等措施,嚴格做到源頭控制和可追溯管理。
2.2 嚴格開展車站消殺管理
2.2.1 列車消毒
列車消毒主要是針對運營期間車廂消毒和列車回庫后全面消毒。北京地鐵每日對上線列車出庫前進行5次消毒,即回庫后全面消毒、保潔清理后二次消毒、車輛檢修后第三次消毒、出庫前車廂消毒、車體外部消毒;廣州地鐵對上線列車采取重點部位重點清潔,定期開展空氣消毒,每周對濾網(wǎng)進行清洗、消毒,折返列車清客后,安排保潔人員對車廂進行消毒,提升列車消毒效果。
2.2.2 車站消毒
車站消毒按照乘客接觸設備的程度分為3個級別:一級為乘客接觸設備設施包含安檢設備、自助售票設備、閘機等;二級為乘客易接觸的設備設施包含樓梯扶手、扶梯扶手、公共衛(wèi)生間門把手、直梯轎廂四壁等;三級為乘客接觸消毒設備設施包含車站出入口、站臺、站廳、公共衛(wèi)生間等,根據(jù)不同的級別進行不同頻率的消毒工作。同時為確保車站和列車內新風有效流通,車站視情況調整站內空調通風系統(tǒng)模式,確保通風順暢。
2.3 嚴格落實客運組織
2.3.1 限流
為控制站內人員密度,廣州地鐵及深圳地鐵均啟動站外限流措施,以限制乘客進站,降低排隊人群密集度。廣州地鐵根據(jù)各線路客流情況,設置不同進站閾值,減少乘客聚集。北京地鐵在客控限流的基礎上,通過預約進站,減少排隊,對客流進行“錯峰”。
2.3.2 滿載率控制
根據(jù)目前研究,新冠肺炎主要的傳播途徑為飛沫傳染,根據(jù)Wells-Riley公式[3]:
其中,P為病毒傳播概率/%;D為患病人群數(shù)量/人;S為易感人群數(shù)量/人;I為感染者數(shù)量/人;p為每人的呼吸速率/(m3·s-1);q為感染者產(chǎn)生傳染性物質的速率/(感染計量·s-1);t為室內暴露時間/s;Q為室外空氣供應速率/(m3·s-1)。
P一定,則D與S成正比,因此,疫情防控需控制易感人群數(shù)量S。在公共交通運營中,上下客流頻繁,當斷面客流量增多時,易感人群數(shù)量也將不斷增加??刂茲M載率目的即為控制斷面客流量。結合指南要求,在高風險和中風險地區(qū),列車滿載率應分別控制在50%和70%以內。
3 思考與建議
城市軌道交通是城市的交通骨干,對保障城市運轉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各城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逐步清零,公共衛(wèi)生響應逐漸降級,地鐵運營也在加速恢復至正常水平。在后疫情時代,城市軌道交通應致力于在保障疫情防控效果的同時,提升運營水平、提高服務質量。
(1)嚴格落實防疫措施,構建全國或者區(qū)域聯(lián)防機制。疫情期間,各種健康碼層出不窮,但不同城市健康碼不同也加大了信息壁壘,增加了乘客負擔。因此,構建全國或區(qū)域通用版健康碼,對乘客出行路徑全方位追溯,有利于不同城市間的聯(lián)防聯(lián)控。
(2)高峰時間段預約進站控制滿載率。隨著全面復工復產(chǎn)的推進,地鐵客流逐步回升。然而疫情防控要求控制車廂滿載率,使得運能運力難以與早高峰客流相匹配。同時,采用站外限流措施控制乘客進站,雨天實施難度大。采用線上預約,乘客按預約分時段進站,既能達到嚴格控制車廂滿載率的目的,減少乘客在站外等候時間,避免候車時產(chǎn)生的人群聚集,同時掃碼無接觸進站,也更能保障乘客的安全。
(3)優(yōu)化運營組織,靈活選擇行車方式。疫情期間,應根據(jù)線路特點和客流特點,不斷優(yōu)化運營方式,靈活選擇開行快慢車、長短交路套跑、支路運營等運營方式。例如,針對客流嚴重不均衡的線路,可考慮在客流量較大的幾個車站開行大站快車或者短交路運營;而針對火車站、機場等大型綜合交通樞紐站,由于客流復雜,客流集散量大,可適當采用大站快車點對點輸送,減少聚集。
(4)建立應急物資儲備機制,制定疫情防控對策,制定公共衛(wèi)生突發(fā)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城市軌道交通企業(yè)應重視包括應對公共衛(wèi)生、自然災害等突發(fā)事件在內的應急物資儲備,以保障在疫情發(fā)生的第一時間做好企業(yè)員工防護。另外,應制定并定期調整應急預案,開展公共衛(wèi)生突發(fā)事件演練,將突發(fā)事件的處置流程化,提升城市軌道交通企業(yè)應急處置能力。
參考文獻:
[1]周繼彪,馬昌喜,董升.新冠肺炎疫情下城市公共交通非常規(guī)防疫策略——以寧波市為例[J].中國公路學報,2020,33(11):1-10.
[2]阿牛.2020年春運及2月中國主要城市地鐵客運量月度總結篇(附韓日等城市).
[3]劉海平,肖堯.突發(fā)疫情防控中公共汽車交通運營管理應對策略[J].城市交通,2020,18(3):42-4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