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掌握豐富的文言字詞和經(jīng)典的文言句式,更重要的是能夠對整篇文章的主題思想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和把握。甚至從某種角度而言,以科學而理性的思維解讀一篇文言文的主旨是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要完成的最主要的學習任務。本文認為,學生文言文主旨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從指導學生解讀文章主要背景、帶領學生捕捉文章關鍵字詞以及要求學生將文章內(nèi)容進行綜合性分析與理解這三個方面著手。在接下來的研究過程中,我們將針對這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詞】初中語文;初中生;主旨;分析能力
一、指導學生解讀文章背景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著與之對應的創(chuàng)作背景,而任何一篇文章內(nèi)容又能不同程度的反映出與創(chuàng)作背景聯(lián)系密切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觀。例如,在與友人依依惜別的背景下,古人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中會表達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朋友別離的依依不舍,在人生發(fā)展比較順利的情景下,古人的文學作品中也會表現(xiàn)出豪邁的雄心壯志。因此,文章創(chuàng)作的基本背景和文章的主旨之間的密切關系是不可忽視的。教師在指導學生分析整篇文章主旨的過程中也要善于指導學生首先了解和掌握整篇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為文章思想分析工作奠定一個基調。
以《小石潭記》這篇文章的教學為例,教師首先要求學生閱讀課下注釋中關于文章背景介紹相關信息,然后以此為基礎對整篇文章的主旨和表達主旨進行猜測與推斷。有的學生提出了“作者柳宗元因為遭到貶黜,仕途不順,而產(chǎn)生憂愁苦悶的消極情緒。”也有學生提出了“柳宗元雖然因為仕途不順遭到貶謫,但是在逆境中表現(xiàn)出了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這兩種猜測符合文言文主旨的一般表達形式,而且都是非常常見的類型。在學生明確了兩種不同的觀點后,教師開展整篇文章的教學工作。提出第一種觀點的學生,會隨著學習工作的不斷深化更加堅定自己的想法,提出第二種觀點的學生,會隨著學習工作的不斷深化推翻自己原有的想法,進而形成新的認識。
二、指導學生把握文章關鍵字詞
文言文本身有著非常豐富的知識含量和文學價值,甚至一些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極高地位的文章中可謂字字珠璣。古人在撰寫文章的過程中對文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進行了精挑細選,反復推敲。例如,王安石所作《泊船瓜洲》一詩中“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用的便非常經(jīng)典且傳神。通過這一個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窺探出整首詩所表達的主旨與價值觀。也正是由此,在文學作品分析的過程中才會有煉字一說。文言文主旨的分析同樣也是如此,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指導學生抓住文章中的一些比較重要的字詞或短語,而后以此為切入點進行詳細的探究和分析,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文章主旨分析能力。
以《岳陽樓記》這篇文章的教學工作為例,整篇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經(jīng)歷了一定的變化,不僅包括積極的一方面同時也涉及了消極的方面。所以教師首先要求學生尋找相關段落中的形容詞,而后根據(jù)形容詞的冷暖色調對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出總結。例如第三段“淫雨霏霏、陰風怒號,濁浪排空”等短語中的“淫、陰、濁”這三個具有一定形容詞作用的文字有著非常明顯的冷色調,學生據(jù)此得出了這一段中,作者思想感情比較消極這一結論。再比如第四段“春和景明、一碧萬頃、皓月千里”等詞語中的“明、碧、皓”這三個具有一定形容詞作用的文字有著非常明顯的暖色調,學生據(jù)此分析出這一段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呈現(xiàn)出一種積極狀態(tài)的結論。
三、指導學生綜合理解文章
指導學生增強文言文主旨分析能力的另一個重要方法便是結合文章整篇內(nèi)容對其中的主要框架和結構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和思考。只有盡可能結合多方面的內(nèi)容與知識,才能對整個內(nèi)容以及作者的主旨和情感形成一個確切的認識與結論。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主旨分析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將文章的內(nèi)容綜合起來并開展分析工作。
以《岳陽樓記》教學為例,整篇文章一共分為6個自然段,考慮到第6段只有一句話,所以可以劃分到第5段。教師首先將整篇文章拆分成5個部分,而后把全班學生分為5個小組,根據(jù)文章每個段落的篇幅合理控制每個小組的學生成員數(shù)量。在確定每一個小組要分析的自然段后,教師要求他們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對主要內(nèi)容進行概括。當所有小組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要求各小組把自己的學習成果向全班公開,而后帶領學生一起總結整篇文章的內(nèi)容。只有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把握的科學性,才能確保文章主旨的解讀不會出現(xiàn)偏差。
四、結語
文言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要面臨的一種重要文學形式,文言文學習的一個重點便是對于主旨的詳細剖析與解讀,這也是學習和深入理解一篇文言文的難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指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背景、結合文章中的關鍵字詞,站在相對宏觀的角度審視整篇文章,如此才有助于提升學生對整篇文章主旨的理解與掌握。
參考文獻:
[1]林慶源. 核心素養(yǎng)下的文言文課堂的構建[J]. 新課程(下),2018,(10):50-51.
[2]陳鵬德. 文言文教學中“文”與“言”的關系建構[J]. 新課程(中),2018,(07):7.
作者簡介:姓名:韓曉月,出生年月:1982.9,性別:女,學歷:本科,民族:漢,籍貫:上海,單位:烏市第46中學, 現(xiàn)在職稱:中教一級, 研究方向: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