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東,郭俊蘭,王中蘭
(1.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公共外語教學部,湖南 長沙 410205;2.湖南應用技術學院 外國語學院,湖南 常德 415100)
教育是黨之大計、國之大計。因此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回答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三個根本問題。問題的答案在于“立德樹人”。《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三者融為一體、不可分裂?!薄毒V要》還指出,要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zhàn)場”、課堂教學“主渠道”,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要承擔育人責任,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1]。那么,怎么樣實現好課程的育人價值,讓課程思政落地、落實、落細,是每一門課程、每一位課程教師需要思考和踐行的?!靶W教師英語口語”是一門面向小學教育專業(yè)全體學生所開設的通識拓展類課程,旨在培養(yǎng)小學教師英語口語素養(yǎng),如英語語音語調、英語朗讀、英語故事講述、英語演講、英語歌曲歌謠、英語課堂表達等素養(yǎng)。由于該課程的受眾是未來的小學教師,承擔著未來國家早期人才培養(yǎng)之大任,在課程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便具有獨特的意義,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遵循一定的原則,實施一定的策略,讓“小學教師英語口語”課程融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于一體,實現課程的育人價值。
教學原則是有效進行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對教學中的各項活動起著指導和制約的作用。在“小學教師英語口語”課程教學中要踐行好課程思政,就必須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讓該課程思政教學能夠收到理想的效果。
課程思政教學應該達到“如鹽在水”“如春在花”的境界。因此,外語課程思政必須基于課程內容,尊重課程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通過分解知識要點,充分挖掘課程知識內隱的文化屬性和精神品格,將思政教育融入課程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方面,實現學生德行的養(yǎng)成[2]。最為重要的就是需要順暢自然,做到自然融入、自然呈現、自然發(fā)展、自然浸潤,不現其形、不發(fā)其聲、不露其痕,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養(yǎng)成固著于學生語言知識的獲取和語言能力提升的認知發(fā)展過程中,做到“言思協同”“言思合一”[3]。“小學教師英語口語”課程思政教學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堅持科學性,拒絕“東拼西湊,缺乏關聯”,做到“無縫對接,潤物無聲”。以課程教學目標的設計為例,按照“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三者融為一體”的要求,我們將該課程的教學目標進行了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思政目標的三維設定。將知識目標定位在“了解英語口語基礎理論知識;掌握重讀、連讀、強弱讀、節(jié)奏的基本知識;了解朗讀、講故事、演講的基本策略;掌握創(chuàng)作和改編英文歌曲與歌謠的技巧;了解小學英語教師課堂用語的種類及對應的典型教師用語?!睂⒛芰δ繕硕ㄎ辉凇澳軌蜻\用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技巧來朗讀、講故事、演講;能夠賞析與示唱示誦英語歌曲與歌謠,并進行歌曲與歌謠改編或創(chuàng)作;能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步驟設計合適的教師課堂用語,用之于英語教學活動中?!睂⑺颊繕硕ㄎ辉凇巴ㄟ^課程學習堅定理想信念與中國文化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創(chuàng)新思維、工匠精神(將教學做到盡善盡美),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于擔當、樂于奉獻,樹立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樹立環(huán)境保護意識,珍愛生命健康,創(chuàng)造并珍惜幸福生活,發(fā)展審美意識與能力?!敝R目標、能力目標、思政目標相輔相成,密切關聯。思政目標具體落實在了課程的六個單元內容(Pronunciation & Intonation,Reading Aloud,Story-telling,Public Speaking,Songs & Chants,Classroom Expressions)教學之中。
我們正處于新的時代。新時代具有鮮明的特征,如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在進行“小學教師英語口語”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讓學生在課程內容學習的同時,觸摸時代脈搏的跳動,感受時代的氣息,讓同學們時刻與時代同奔跑、共奮進。因此,根據教學目標與內容,需要有意識地選用一些充滿時代氣息、反映時代聲音的鮮活語料,讓同學們在課程內容學習的過程中感悟新時代的責任擔當與無私奉獻所成就的美好。例如,在Unit Two Reading Aloud 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選用了China Daily 上所發(fā)表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中的典型英文段落“Through painstaking efforts and tremendous sacrifice,and having paid a heavy price,China has succeeded in turning the situation around.In little more than a single month,the rising spread of the virus was contained;in around two months,the daily increase in domestic coronavirus cases had fallen to single digits;and in approximately three months,a decisive victory was secured in the battle to defend Hubei Province and its capital city of Wuhan.With these strategic achievements,China has protected its people’s lives,safety and health,and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safeguarding regional and global public health.”[4](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中國付出巨大代價和犧牲,有力扭轉了疫情局勢,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了武漢保衛(wèi)戰(zhàn)、湖北保衛(wèi)戰(zhàn)的決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取得重大戰(zhàn)略成果,維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維護地區(qū)和世界公共衛(wèi)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作為教學語料。在教授學生英語朗讀中的重讀、節(jié)奏、情感、語調的同時,讓其感受到我們國家新時代在應對人類面對新的嚴峻挑戰(zhàn)過程中“人民至上”與“生命至上”的責任理念、科學決策與全力以赴的卓有成效、無私奉獻以及命運與共的大國擔當。
人們常說,“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泵褡逍哉J知是國家的基礎,民族性的基礎是文化認同,包括語言、文字、歷史等。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求,在課程思政教學中要“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華和時代價值,教育引導學生傳承中華文脈,富有中國心、飽含中國情、充滿中國味?!盵1]基于此,在“小學教師英語口語”課程教學中,我們堅持強化民族性。例如,在Unit Three Story-telling 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組織學生進行“故事一師英語說”,用英語講授第一師范歷史上的仁人志士的故事:“讀無字之書”的故事、“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的故事、“八班教室”的故事、“工人夜校”的故事,等等。通過這些故事的創(chuàng)作與英文演繹,同學們能夠感受到革命先輩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自主與富強所傾注的智慧與力量,從而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增強民族自信心。此外,我們還引導學生用英文創(chuàng)作并講述中華民族可歌可泣的故事,如“長城”的故事、“指南針”的故事、“火藥”的故事、“印刷術”的故事、“造紙術”的故事、“孔子”的故事、“劃龍舟”的故事、“清明上河圖”的故事、“中國畫”的故事、“中國剪紙”的故事、“復興號”的故事、“北斗”的故事等等。通過這些故事的創(chuàng)作與英文演繹,同學們會深化對于中華民族的勤勞智慧、愛國情懷、科技創(chuàng)新等的理解,進而激發(fā)起更為強烈的民族自信心與民族自豪感。
教學策略是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學方式和行為?!靶W教師英語口語”課程思政教學要取得實效,需要在堅持科學性、注重時代性、強化民族性的基礎上,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做到內容為基、設計為王、呈現為要。
教學內容是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中有意傳遞的主要信息,在課程教學中起著最為基礎也是最為重要的作用。教學內容的思政性能夠有效地奠定課程思政教學的基本底色。而這一底色的確立需要充分遵循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所明確的課程思政建設目標要求和內容重點: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深入開展憲法法治教育;深化職業(yè)理想和職業(yè)道德教育[1]。例如,在Unit One Pronunciation & Intonation中的Stress 一節(jié)中,我們選用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所對應的英文表達“prosperity,democracy,civility,harmony,freedom,equality,justice,governance-by-law,patriotism,dedication,integrity,friendship”作為分析與訓練英語詞重音的教學語料。這樣的內容選擇,在給學生傳授英語詞重音知識、發(fā)展其詞重音發(fā)音技能的同時,讓其潛移默化地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與熏陶。在教學中,結合教學的知識目標與技能目標,有意識地培育同學們的國家層面價值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價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個人層面價值準則“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進而有助于其在學習、工作、生活中不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如,在教授Unit Two Reading Aloud 時,我們選用了《竹石》的英文版:
Bamboo in the Rock
——Zheng Xie
Tr.by Xu Yuanchong
Upright stands the bamboo amid green mountains steep;
Its toothlike root in broken rock is planted deep.
It’s strong and firm though struck and beaten without rest,
Careless of the wind from north or south,east or west.[5]
《竹石》是清代畫家鄭燮創(chuàng)作的詠竹詩,前兩句贊美立根于破巖中的勁竹的內在精神,后兩句再進一層寫惡劣的客觀環(huán)境對勁竹的磨練與考驗。這首詩借物喻人,作者通過詠頌立根破巖中的勁竹,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絕不隨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6]。2014 年5 月4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的講話中便引用了“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新時期,面對重重的改革困局和各種的利益誘惑,領導干部能否經受住考驗,“千磨萬擊還堅勁”,就看是不是能“咬定青山”,樹立根本的信仰。中國的發(fā)展面臨復雜的國際國內局勢,也需要我們植根歷史與現實,堅定對自身發(fā)展道路、理論和制度的自信[7]。在教授學生英語朗讀的基本知識、發(fā)展其英語朗讀重讀、停頓、語速、語調、情感技能的同時,對其進行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讓其在學習英語朗讀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剛毅”與“自信”精神。
課程思政教學需要有精妙的思政理念、精致的思政元素、精選的思政內容,還需要有精心的思政教學設計,做到“有效關聯、無縫對接”,讓課程思政“潤物細無聲”。也就是說,需要根據“小學教師英語口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進行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做到目標明確、過程清晰、評價科學,以確保課程思政的教學質量,充分彰顯課程思政教學的成色。以Unit Two Reading Aloud 中Stress 一節(jié)為例,在教學目標上,我們根據課程思政教學需要將知識傳授、技能發(fā)展與價值塑造融為一體的要求設計出知識目標、技能目標與價值目標:知識目標為能夠理解英語朗讀中語法重音、邏輯重音、情感重音的用法;技能目標為在英語朗讀中能夠準確運用語法重讀、邏輯重讀、情感重讀;價值目標為通過相關語料的重讀訓練能夠感受誠實守信的力量、教師的社會責任、竹石的堅毅品格以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在教學過程上,我們設計出Lead-in,Video Learning,Practice,Activity,On-line Test 等線上線下混合式的五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不同的側重點,但是除了Lead-in 之外,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課程思政內容,Video Learning 部分通過the understanding of being truthful 傳遞誠實守信的力量,Practice 部分通過a teacher is capable of cultivating a soul and even shaping a generation 詮釋教師的社會責任,Activity部分通過bamboo rooted in the rock 彰顯竹石的堅毅品格,On-line Test 部分通過Fighting COVID-19:China in Action 選段展示中國行動、中國力量、中國貢獻。在教學評價方面,設計有知識評價、技能評價以及價值塑造評價。評價量表如表1。
表1 教學評價量表
課程思政教學在精選內容并進行精心設計之后,需要進行精彩的呈現,才能夠對學習者產生吸引力,讓課程思政教學散發(fā)出一種特殊的魅力,打造出課程思政應有的亮色。要做到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充分運用多種模態(tài)。一般來說,教學模態(tài)可以分為語言模態(tài)、視覺模態(tài)、聽覺模態(tài)、身勢模態(tài)和空間模態(tài)五種。語言模態(tài)包括表達式、詞匯、隱喻、及物性、過程的規(guī)范性、信息結構、微觀連貫關系、宏觀連貫關系等模態(tài)成分;視覺模態(tài)包括顏色、視角、矢量、前景化與背景化等模態(tài)成分;聽覺模態(tài)包括音樂、音響效果等模態(tài)成分;身勢模態(tài)包括行為、身體形狀、手勢、感覺、身體動作等模態(tài)成分;空間模態(tài)包括生態(tài)系統(tǒng)、地理位置、建筑意義等模態(tài)成分[8]。根據“小學教師英語口語”課程思政的教學實際,我們主要進行了三種模態(tài)來進行教學呈現。首先,通過圖文進行思政內容的呈現。圖文的運用比起單獨的文字來要生動形象得多,有助于增強課程思政與育人的直觀感,使得課程思政教學更加有吸引力,有助于增強課程育人的效果。比如在講授Unit Two Reading Aloud 中的Stress 一節(jié)時,用到了Learning is the passport leading to a bright future.這樣激勵學生學習的語料進行分析,在展示語料的同時用一張護照的圖片就會生動得多。又如,在講授Unit Three Story-telling時用到了The Foolish Old Man Moves the Mountains這樣一個故事,配上愚公移山的相關圖片就有了生動活潑的故事語境,從而提升了“不畏艱難、持之以恒”的思政與育人效果。其次,通過音頻進行思政內容的呈現。音頻的有效運用可以在進行內容教學的同時充分調動聽的感官,讓學習增添聽的媒介,有利于提升知識學習與思政熏陶的效果。比如在講授Unit Five Songs & Chants 時,用到了“Panic on Being Late”這一首英語童謠“Panic on Being Late:What time is it? What time is it? Hurry up! Hurry up! Hurry up! Hurry up! What time is it?What time is it? Please hurry up! We’re going to be late! Oh,I don’t have time to talk to you now.I’m late,I’m late,I’m terribly late.Hurry up! Hurry up!What time is it? Hurry up! Hurry up! What time is it? Hurry up! What time is it? Hurry up!”給學生進行英語歌謠的訓練,同時也進行“守時”與“惜時”的育人教育。在教學中,使用充滿童趣的音頻來呈現教學內容,教學的活潑性提升了,課程思政的效果也隨之提升。最后,通過視頻進行思政內容的呈現。視頻具有很好的直觀感、動感、形象感、美感,將其用于教學之中能夠增添教學的媒介多樣化,收到較好的教學與育人效果。比如在Unit Four Public Speaking 教學中,用到了抗擊COVID-19 疫情的動情演講“We Are All Fighters”和“One World,One Soul”的英文演講進行案例教學。教學分析中用上這兩個演講的視頻,就能夠給學生以沖擊與震撼,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一邊學到了演講的精致語言以及精彩的演講技巧,一邊會對醫(yī)護人員為代表的戰(zhàn)斗在抗擊新冠疫情一線的英雄們無私無畏與奉獻精神表示深深的敬意,會為我們黨和國家將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感到驕傲與自豪,課程思政效果得以水到渠成的實現。
新時代對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加強課程思政建設。課程思政強調立德樹人目標,踐行“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推進各類專業(yè)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發(fā)揮協同育人的作用[9]。作為面向小學教育專業(yè)師范生開設的通識拓展課程,“小學教師英語口語”承載著重要的育人功能。其課程思政教學需要遵循“科學性、時代性、民族性”原則,通過精選內容來奠定課程思政的底色,通過精心設計來彰顯課程思政的成色,通過精彩呈現來打造課程思政的亮色,進而有效達成課程思政教學目標,順利實現課程育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