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娟萍
摘 要:初三美術特長生素描的學習必不可少,而素描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就很關鍵了,用眼睛反復的觀察,再加上手腦的配合,就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初三美術; 素描; 觀察能力; 培養(yǎng)
目前在應試教育的帶動下,素質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于美術方面的工作需求量在不斷增加,于是,初三美術特長生應運而生,為很多文化中等,美術有興趣的學生提供了升學的機遇,而初三學生學習美術的特點是:零基礎,課時少,沒有固定教材.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制定完整的教學計劃并且付諸實施,以求達到高中的美術錄取分數線.而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觀察方法的培養(yǎng)就顯得很重要了。
初三的美術考試內容分為素描和速寫兩部分,而我們要闡述的是素描的觀察能力培養(yǎng)。本文從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臨摹單個物體的結構觀察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學生剛接觸素描,一頭霧水,不知從哪下手,削筆都不會的同學都很多,握筆的方法、坐姿、紙張的平放我都會示范給他們看,這樣可以多少緩解一下學生的緊張心理。單個物體的結構臨摹只需2B鉛筆和橡皮擦,最重要的是課本,跟8開素描紙相似,比較好觀察和運用。
剛接觸一副素描的時候,不要讓表面困惑住,要先從整體觀察,逐步深入細分。比如畫正方體結構的時候,我會引導學生整體看一下這幅素描的光線方向,以光線從左上方來講,左邊空間要少,右邊空間要多(因為右邊要留位置畫投影)。概括為左少右多,物體上面的空間要少下面的空間要多概括為上少下多,所有同一光線方向的物體結構均要遵循這個規(guī)律。接下來就正式進入正方體的比例觀察了,我會慢速度的講解這第一課,先整體再局部:
第一步:我首先要求學生觀察課本上正方體的面有六個,而我們肉眼所能見的是三個面。然后叫學生用鉛筆比出它整體的高寬比例是多少(是1:1),然后在素描紙上定出最高點和最低點,定出左邊的點,最后按照1:1的比例畫出正方體的外形輪廓。
第二步:讓學生觀察左右兩個面的比例大小,用鉛筆量出左右兩個面的比例;然后畫出左右兩個面的結構。
第三步就是讓學生量出上面的面的比例。把整個正方體用線連起來,我會叫學生觀察正方體的左右兩個面的線條誰比較傾斜,答案是面積小的線條比較傾斜,面積大的線條相對沒那么傾斜,并且向左的兩條線向左延伸會相交在一個點上,我們叫它左消失點,向右的兩條線向右延伸會相交在一個點上,我們把它叫做右消失點,這就是結構當中的透視觀察法了。按照同樣的方法,我會讓學生把上面的面也畫出來。這樣肉眼所見的三個面的結構就出來了,投影結構留在后面畫,就很容易了。剛開始畫可能會出現(xiàn)線條畫歪,比例找不準,但是方法已經開始滲透,在多加練習就熟能生巧了。
達芬奇說:“比例是藝術之母和女王,比例不僅數和度量中,而且在聲、重力、時間、位置、或在任何力中都可以找到?!笨梢姳壤闹匾?,初學者在畫局部的時候,眼睛要拿上下左右的部分做參照物,養(yǎng)成觀察觀察各部分比例關系的習慣。”
二、臨摹物體組合的結構觀察
物體組合的結構觀察就比較難一些了,因為它可能是兩個甚至更多的物體需要你去觀察和找比例,不過方法還是不變的,先整體觀察和定出整幅畫的最高點和最低點,左邊的點和右邊的點,大框架出來了,再觀察每個物體的整體高寬比例,剩下的就去解決每個物體的每個面的比例.做到心中有數,下筆肯定。所以當你觀察素描對象的時候,不要單一的去看某一個體,看整體,然后概括,把基本的大部分概括出來以后,分解小部分,然后逐漸的縮小至單一物體,最后按照各個物體的特征去塑造,最后整體修改的時候再加以修改明暗關系。
三、明暗的觀察
明暗的觀察,也就是觀察物體三大面五大調子,還是得從臨摹開始,素描最根本的屬性就通過明暗關系表現(xiàn)物體的體積感和空間感,要立體觀察對象,不能平面觀察對象。繪畫就是以在平面上變現(xiàn)物體的立體空間為特征的,所以也稱空間藝術。立體的基本要素是高度、寬度和深度,即人們常說“三維空間”。而“三維空間”除了透視關系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明暗關系的處理。從單個物體來講,比如亮色調的面最白的,灰色調比亮色調深一點點,明暗交界線我們會觀察到這個面顏色較深,反光色調較淺,而投影近實遠虛中,近的調子顏色較深,較清晰,遠的調子較淺較模糊,把順序搞清楚了,畫的時候就有輕重了。比如畫背景時,我們要教學生觀察前面的背景較清晰,后面的背景較模糊,同一個背景也要觀察它們調子的虛實變化。因為無論是哪一個面,它們的層次都是很分明的。我認為素描的本質是表現(xiàn)結構,而表現(xiàn)結構的手段是明暗,所以我們畫素描必須對明暗關系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分析。就是說明暗關系是十分豐富的,不同強度的光形成不同的明暗效果,有的明暗分面鮮明的,光影很強烈,有的光線平淡而渲染而得很細膩的。總之明暗關系對于素描造型的表現(xiàn)至關重要且變化豐富,不可不仔細觀察分析。
四、寫生物體的觀察
初三美術特長生考素描是畫一張5寸的彩色照片,所以在由臨摹轉換到寫生時.我們會自己拍一些石膏和物體的組合圖給學生練習。意味著由8開的黑白課本變成了5寸的彩色照片,構圖和上調子難免有些不適應,比如:構圖要相互比較,觀察每個物體本身的大小、長短、曲直、正斜、遠近、明暗、虛實、緊松等等。上調子要觀察物體本身的固有色,還要觀察物體的主次,布紋的選擇等等。素描過程就是 “關系”,必須做到畫上畫下,畫左畫右,畫近畫遠,在不破壞整體關系的前提下去塑造局部,且時常邊塑造局部邊調整整體關系。這些整體的觀察分析才能畫好寫生。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可以看出作畫的過程不僅是畫的過程,更是觀察、分析的過程。初學者不但要勤奮學習,還要多動腦,因為手和筆一樣,只是作畫的工具,畫畫是用眼睛和腦子在畫,眼在觀察,腦在分析,最后通過手來表現(xiàn),這是繪畫的一個完整的過程。無論是在臨摹是寫生或是看老師示范教學時,學生都有一種 “悟”的習慣,我常強調“悟”的重要性,因為“悟”是一種主動的學習,主動的學習與被動的灌輸產生的效果是事半功倍的。所以觀察分析的習慣以及觀察分析的方法尤為重要,希望對初三的學子們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顏鐵良編著;《素描》修訂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廣東省惠東縣平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