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海燕
(廣西北流市婦幼保健院,廣西 北流)
子宮肌瘤疾病近年來在育齡期女性中較為常見,發(fā)生原因一般認為與性激素有關,病情嚴重者甚至可能引起不孕。對于子宮肌瘤患者在治療中主要目的是控制病情進展,并改善臨床癥狀。藥物保守治療較為常用,且與外科手術相比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創(chuàng)傷性,因此是一種比較安全和理想的治療措施[1]。米非司酮是子宮肌瘤患者比較常用的治療藥物,有利于調節(jié)激素水平并幫助縮小肌瘤病灶體積,因此可控制病情進展,然而在應用劑量方面未能達成統(tǒng)一。以下將觀察低劑量米非司酮在子宮肌瘤患者中的治療價值。
抽取2018年3月至2020年7月本院76例子宮肌瘤患者,依據米非司酮應用劑量分組,觀察組:38例,年齡22-52歲,均值為(32.5±1.2)歲;發(fā)病時間1-14個月,均值(5.2±0.3)個月;肌瘤生長部位:肌壁間18例,漿膜下11例,黏膜下9例。對照組:38例,年齡21-53歲,均值為(32.4±1.3)歲;發(fā)病時間1-13個月,均值(5.3±0.2)個月;肌瘤生長部位:肌壁間17例,漿膜下11例,黏膜下10例。兩組各項基礎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備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應用米非司酮治療,觀察組為低劑量米非司酮,而對照組為常規(guī)劑量米非司酮。方法如下:月經的第1d 起進行口服,溫水晨服,觀察組口服劑量為10mg/(次·d),對照組口服劑量為25mg/(次·d)。兩組均依據各自方案治療3個月。
(1)對比患者的臨床療效,顯效:腹痛、白帶異常、經期延長以及月經量等情況均恢復到正常水平,患者的子宮肌瘤體積與未治療前對比縮小超過50%;治療有效:患者的上述癥狀得以緩解,并且子宮肌瘤體積縮小達到20%-50%;治療無效:患者癥狀與體征表現無變化,并且子宮肌瘤體積與未治療前相比縮小不足20%。(2)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之后主要性激素水平的測定結果,包括卵泡刺激素(FSH)、孕激素(P)、黃體生成素(LH)以及雌二醇(E2)。(3)對比兩組患者在本次治療前后月經量、子宮肌瘤體積以及子宮體積等變化情況。
觀察組經治療的總有效率97.37%,對照組86.84%,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對比[n(%)]
兩組治療前FSH、P、LH、E2 水平對比,P>0.05,治療3個月后兩組的FSH、P、LH、E2 水平均較治療前改善,P<0.05,且治療后觀察組的FSH、P、LH、E2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兩組治療前月經量、子宮肌瘤體積以及子宮體積對比,P>0.05,治療3個月后觀察組的月經量、子宮肌瘤體積以及子宮體積均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2 兩組血清激素水平對比(±s,n=38)
表2 兩組血清激素水平對比(±s,n=38)
組別 FSH(μg/L) P(mmol/L) LH(IU/L) E2(p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6.59±4.15 10.26±1.18 19.15±2.26 5.45±0.53 22.06±3.18 9.85±0.97 346.29±25.18 144.03±15.26對照組 26.60±4.16 16.16±2.03 19.16±2.25 9.56±1.03 22.08±3.16 14.06±1.19 345.97±26.06 185.59±16.35 t 0.829 5.362 0.715 6.352 0.697 7.052 0.335 12.625 P 0.197 0.000 0.338 0.000 0.236 0.000 0.153 0.000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指標對比(±s,n=38)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指標對比(±s,n=38)
組別月經量(ml) 子宮肌瘤體積(cm3) 子宮體積(cm3)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30.26±25.16 224.16±20.06 60.25±5.18 31.02±1.18 146.26±12.95 106.26±10.62對照組 331.19±23.95 265.19±22.03 60.26±5.16 42.35±2.95 145.95±13.06 125.35±11.97 t 0.895 11.153 0.635 6.325 0.782 8.625 P 0.326 0.000 0.295 0.000 0.395 0.000
近年研究顯示[2-4],子宮肌瘤疾病屬于典型的激素依賴性婦科腫瘤,患者子宮肌層體細胞逐步轉變?yōu)榧×黾毎?,在此期間雌激素以及孕激素水平均對其產生重要影響?,F階段對于子宮肌瘤患者的治療措施包括子宮肌瘤剔除術、子宮切除術和藥物保守治療。然而手術會給患者身體、心靈帶來傷害,所以目前多優(yōu)先藥物保守治療[5-7]。
米非司酮是目前的常用藥。該藥物在應用中并不具備抗雌激素活性、孕激素以及雌雄激素等活性,給藥后能夠和孕酮受體緊密結合,促使患者黃體生成素水平逐步降低,加快黃體溶解,有效降低患者肌瘤病灶組織內孕激素以及雌激素含量[8]。同時米非司酮應用中還可對丘腦垂體卵巢軸形成一定的負反饋作用,從而促使患者子宮和子宮肌瘤體積逐步縮小,幫助縮短患者的行經周期并控制月經量,改善血紅蛋白水平。然而應用劑量尚未完全明確。從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患者應用低劑量米非司酮進行治療,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并且在治療之后觀察組患者等血清激素水平均得以改善,且改善效果好于對照組。這表明,與常規(guī)劑量米非司酮相比,采用低劑量米非司酮可更好地提升子宮肌瘤患者的疾病治療效果,同時也有利于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進一步研究發(fā)現,觀察組患者在治療3個月后月經量、子宮肌瘤體積以及子宮體積等均小于對照組??梢姷蛣┝棵追撬就闹委煼桨福欣诖龠M子宮肌瘤患者肌瘤病灶體積的縮小并可有效改善月經狀況,有利于于提升療效。
綜上所述,對于子宮肌瘤患者通過給予低劑量米非司酮治療可取得滿意療效,更有利于縮小患者的子宮肌瘤體積并可有效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