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煥玲 王坦
摘要: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唯有童心,才能細膩地感受童心,理解童心。”確實,一個教師如果沒有了童心,沒有了愛童之心,那么就趁早離開教師隊伍,否則老師痛苦,學生更痛苦。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一定是一個用兒童的眼睛去觀察的老師,是一個用兒童的耳朵去傾聽的老師,是一個用兒童的情感去探尋的老師,也一定是一個用兒童的情感去交流的老師。
關(guān)鍵詞:孩子; 喜歡; 師愛
從教十余載,腦海里總是會盤旋出一個問題:如何成為一名讓孩子喜歡的老師。通過這么些年對孩子的觀察、對孩子的了解, 我想真正的好老師應該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理解學生的行為,要具有一顆仁慈、寬厚、博愛、善良的心,會包容學生的一些缺點,理解一些錯誤行為偏激行為的發(fā)生。真正的愛著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平等對待!
做一個用欣賞的目光看待我們自己學生的老師。我們現(xiàn)在都在提倡賞識教育也是很有道理的,每個人都需要贊美,每個人也都有值得贊美的地方,即使學習考倒數(shù)第一的學生,我們也能發(fā)現(xiàn)他有許多的優(yōu)點,其實,越是學習差的學生越需要老師的賞識,只要你不吝嗇你的贊美,他們一樣可以給你創(chuàng)造奇跡。當然,學生當中也免不了調(diào)皮搗蛋,偶爾會惹我生氣的學生,這時候,我也可能會一陣電閃雷鳴,嚇唬嚇唬他們,不過,我永遠不會跟他們動真氣?!吧鷼馐悄脛e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我才不會那么傻呢!把自己氣出毛病,還不是得自己受?再說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犯錯誤也是學生得天性和權(quán)力,他們不就是在不斷地犯錯誤中一天天成長起來的嗎?
做一個善于讀書的老師。讀書是一種成長的需要。無論是素質(zhì)教育,還是新教育實驗,都在追求一種完善性、超越性的教育。在知識日新月異的今天,學習已成為每個人的必須。在讀書中,我們流下感動的淚水;在讀書中,我們?nèi)鱿碌男燎诘暮顾?在讀書中,我們留下成長的腳印;在讀書中,我們播種喜悅和歡笑;在讀書中,我們收獲自信與成功。書是我們師生共同的朋友,它拉近了我們心靈的距離,在讀書中我們歡聲笑語、其樂無窮。因此,要讓自己成為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就應該養(yǎng)成一種與學生共同的愛好,那就是讀書。正如李鎮(zhèn)西博士所言:老師和學生最好的共同愛好就是讀書,老師最好要多讀孩子們喜歡讀的書。多和學生保持一項共同的愛好,就多一條通往孩子們心靈的途徑?!泵篮玫囊惶?,都從閱讀開始,我們就一定能走近學生,甚至走進學生的心靈,獲得學生的信任和青睞,自然也就會受到更多學生的喜歡,因為我們也和他們一樣——是一個讀書人。
做一個善于演講的老師。教師的基本責任在于“傳道、授業(yè)、解惑”,而其基本形式就是面對面的傳、授、解。如何是學生能夠深刻的記住你這位老師,從而也深深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就需要我們猶如演講般的精心設(shè)計和課堂語言。特別是小學生,大凡都是先喜歡老師,然后再喜歡老師所教的學科,所以我們更應該有理由讓學生喜歡。而且,在課堂上,小學生對語言的敏感優(yōu)于其他一切傳媒。所以,我們就更理由讓我們的講課生動起來,讓我們的演講精彩起來,讓更多的學生記住老師。
做一個以身作則守信用的老師。要求學生作到的我一定作到,凡是學生一下子難以做到的,從不強求學生。教學生做人,自己首先做好人。總是實事求是,循序漸進。計劃性很強,階段性很強,大計劃往往由小計劃組成而逐步實現(xiàn)。教育的針對性很強,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從不好高騖遠或簡單粗暴。
要讓學生喜歡并不難,難的是更多的學生喜歡你,難的是讓學生一直喜歡你。我們面對學生要少一點架子,多一點的尊重和真誠,少一點尖酸刻薄,多一點賞識和信賴,少一些冷漠,多一點的熱情和交流.師生之間只有互相了解,互相溝通,互相平等,學生才會喜歡你,才會愛你,到那時候,“親其師而信其道”,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的榜樣,你的今天,就是他心目中的明天,你不想有威信,也不由你了。也就是說,先有你的真誠的一片愛心,才會有學生的喜歡、學生的愛。其實,我們并不希望成就什么大事,只希望做一件共同的小事,那就是: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
參考文獻:
[1]展班主任專業(yè)素養(yǎng),促班主任專業(yè)成長[J].天津教育2017年9期
[2]班主任智慧管理[J]中國教育,2016(03)
寧陽縣東莊鎮(zhèn)山陰小學 山東 泰安 27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