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碧
摘要:在組織開展繪畫日記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本文結合教育實踐進行了分享,為教育同仁開展繪畫日記活動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繪畫日記;幼兒;策略
天地多么的寬廣和遼闊,孩子們的繪畫世界和想象世界就多么大,他們對周圍的世界充滿著好奇,每天都認真地觀察著周圍的一切,而且他們喜歡將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事物,畫在畫紙上。根據幼兒時期孩子們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們組織開展了繪畫日記活動,鼓勵他們用涂一涂、畫一畫的方式,記錄每天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并且附加一些語言文字、標注上日期,從而形成繪畫日記。
一、加強教師引導,促進幼兒主動創(chuàng)作
在繪畫日記活動中,幼兒是創(chuàng)作的主體,教師、家長都是指導者和引導者,當然有時也可以是合作創(chuàng)作者。在孩子們對繪畫日記有了一定的概念以后,他們逐步的開始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但是由于其掌握的繪畫知識和繪畫技能太少,使他們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那么,此時作為成人,尤其是幼兒教師,應該進行恰當的指導,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幫助和支持,針對幼兒的思維特點和認知水平,教師可以嘗試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幼兒使用點、線、形狀等多種方式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
例如,在畫大象的時候,教師要鼓勵幼兒使用基本的幾何圖形,比如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橢圓形、梯形等、進行創(chuàng)作。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或者是根據自己的日常觀察,來讓不同的形狀表示大象的鼻子、耳朵、臉、身體、大腿和尾巴,等等。在孩子們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具體使用線條還是使用形狀,教師一定要引導幼兒進行積極的聯系,比如:想一9fabba15b34131e6f5454f9f6307f640770f18d2b238a4425d909d06606dafcc想,大象的身體是什么形狀的?那它的耳朵又是什么樣子的呢?經過與實物的聯系,幼兒發(fā)現有些形狀能夠足以表達某些事物的外形特征,掌握了這樣一個訣竅,孩子們在創(chuàng)作時就不會再感到難以下筆,即使再難畫的東西也會迎刃而解。所以在幼兒創(chuàng)作繪畫日記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繪畫水平,生活經驗,為他們提供恰當的指導和支持。為此教師要在繪畫日記活動開展之前,認真的研究班級內幼兒的發(fā)展水平,生活經驗,尤其是在具體的創(chuàng)作某一個作品時,一定要先了解他們的興趣點,了解他們的業(yè)務經驗,在此基礎上,在提供恰當的指導內容,引導他們開展相關的創(chuàng)作,以提高他們繪畫日記的質量,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促使他們在于繪畫日記,進行充分互動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繪畫技能,提升自己的已有生活經驗。
二、利用繪本圖書閱讀,豐富幼兒繪畫題材
繪本是圖文并茂的閱讀材料,深受幼兒的喜愛,在幼兒園語言領域的早期閱讀活動中,教師常常使用繪本來開展早期閱讀活動。那么,我們就可以利用繪本中的插圖,以及繪本閱讀教學的內容,引導幼兒開展繪畫日記創(chuàng)作活動,既可以幫助幼兒,理解繪本故事的內容,加深他們的印象,使他們進一步獲得教育,同時也使他們在涂一涂、畫一畫中表達了自己的主觀感受,積累著他們豐富的體驗,尤其是那些幽默風趣、充滿新奇的想象力的繪本圖書的故事特別容易喚起幼兒的情感共鳴,有利于調動他們創(chuàng)作繪畫的日記的熱情。
例如,在《小紅帽》繪本閱讀活動結束以后,教師引導孩子們,創(chuàng)作繪畫日記,有的孩子會畫小紅帽和大灰狼,并在他們中間放一束特別漂亮的鮮花,教師詢問他們這是為什么,他們說這是小紅帽送給大灰狼的禮物,想用它來換取肚子中的外婆。因此教師在利用繪本圖書,開展繪畫日記活動時,一定要尊重幼兒的理解能力,生活經驗,并以圖畫為主,再輔以簡單的文字和日期的標注,在選擇繪本故事書時,教師一定要關注故事的結構是否有開始發(fā)展高潮和結束這樣的一個過程,便于幼兒在繪畫時,發(fā)揮想象力進行創(chuàng)作,使他們的創(chuàng)作更加得心應手,有利于他們在創(chuàng)作時可以選擇某一個故事情節(jié)進行表現。
三、有效開展繪畫日記評價,增強幼兒創(chuàng)作自信心
在繪畫日記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構建與之相關的評價體系,并利用多元化的評價主體使繪畫日記的評價變得更加客觀、合理,因為傳統的繪畫評價大多是由教師來實現的,由于評價主體的單一,造成評價的內容失之偏頗,不利于培養(yǎng)幼兒繪畫的信心和興趣。因為幼兒時期的想象具有天馬行空的特點,他們常常會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有一些奇思妙想,讓我們成年人嘆為觀止。但是從我們成年人的視角進行評價,常常不能抓住重點,也無法真正了解幼兒表達的內容。所以我們在評價的過程當中一定要豐富評價的主題使幼兒也參與到評價當中來。
例如,幼兒在畫水果時顏色用我們實際的,水果的顏色不同。那么此時,我們去與幼兒進行互動,讓他們來評價自己的作品時常常讓我們感受到非常童趣的世界,比如“紅色的梨”,孩子們說:這是因為天太熱了,把大黃鴨梨都給曬的紅彤彤的了。有的孩子會把家人的眼睛畫得特別特別大,我們在與幼兒溝通的時候就會發(fā)現,他們認為:成年人發(fā)脾氣生氣的時候特別嚇人,因此眼睛也會變得非常非常大。由此可見幼兒在創(chuàng)作繪本日記時,會常常將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進去。那么,由他們來作為評價主體對自己的作品作出評價,會更加的客觀,也有利于他們把圖畫內容轉變成語言文字,進而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繪畫日記活動的開展,不僅培養(yǎng)了幼兒的想象能力,促進了幼兒的感知發(fā)展,提高了他們的記憶能力,而且是他們進行情感表達的重要途徑,是幼兒的一種語言。在幼兒教育中,我們常常采用繪畫日記的形式,在自然而然中提升他們的繪畫技能,讓他們學習一些繪畫知識,同時也使他們感受到繪畫的樂趣,使他們在了無痕記中,把自己快樂的童年,完整地記錄了下來。
參考文獻:
[1]劉艷.淺談幼兒“繪畫日記”活動作品具象化評價[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10):77-78.
[2]趙景云.我教幼兒畫美術日記畫[J].教育導刊,1997(S4):22.
貴州省黔東南州臺江縣革一鎮(zhèn)中心幼兒園 556307